带一段“徽沪记忆”来上海|阮文生
2023/1/16 7:45:00 朝花时文

文 / 阮文生
一
见到王小鹰,是在上海北京西路860号。我们是为《徽沪记忆》一书来上海征求她意见的。王老师翻着书问:为啥这本书不是安徽的出版社而是浙江出版社出的?为啥是黄山市政协在编这本书?她的语音细亮。她遇见一点疑惑,就直率地敞开了。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像阳光一样爽净又清澈的人。
我们带着这本书来到上海,站在高层建筑的50层楼俯瞰浦江两岸的夜景。非常带劲。风大得让人站不稳,白天的光亮,到了夜晚就被分装成点点灯火,在这里,书里的页码仿佛与城市的灯火连接了,多少往事,在灯火里灿亮。

1957年,钱绪风、徐海啸、杨烨等上海知青乘着江华轮逆流而上,向着黄山来了;1968年8月6日够热的,卡车上的王小鹰不停地流汗。他们快到黄山,风从山谷来了,头发和衣服一起被吹动。山壁上的荫凉又深又陡,灼热的气温被稀释了。黄山的风真神奇,对着太阳直接吹过去,足以让热辣辣的态度来个改变。强烈的新鲜感在知青群里涌动。一个人起个头,大家跟着唱起歌来,歌声绕着山峰飘转……亲历者的文字,在《徽沪记忆》里凝结了。
二
王小鹰指着书中照片里的一个人说:“这就是我。”半个世纪过去了,照片变成灰黄色,可王老师的记忆还是那么亮堂。我仿佛看到一个前额光净、后脑勺大大的苗条姑娘,样子朴素地站到我的面前。
茶林场四连也叫采云队,王小鹰在队里砍柴、伐木、扛毛竹。淌血了,她伸出手掌,默默地看着鲜红的脉流。那些白云和山配在一起,不高不矮、不离不散,火热的心绪跟着升上来。黄山她爬过10次,天都峰上过8次。爬着爬着,心潮就涌起。写下来写下来!简陋的集体宿舍里,她获得了山蚂蚁一样密密麻麻的文字。丢失的东西也不少。喜欢的映山红萎落了,她来不及去山野里追寻春天的尾声。轮到探亲了,为不破碎思绪,她向父母致歉了。她的父亲芦芒是新四军的诗人画家,理解她的做法。母亲也是新四军战士,指望着她把生活里有意义的东西写下来。丢失是少不了的。她在芦苇荡里生下女儿,在逃避敌人追捕的日子里,就把王小鹰的生日弄丢了。
三
黄山迷人的地方很多。黄山将那么多山峰和泉水竖着立上去、横着荡过来,遍地的嶙峋和幽深之处,少不了大起大落的波折。王小鹰说她是逃过了一劫。

1969年7月4日,知青演出队从附近村庄回来时已是半夜。为了不打扰大家休息,王小鹰他们就在食堂的空床上挤着睡了。几小时之后,狂风暴雨席卷了黄山地区。山沟里都是横冲直撞的洪水。这是山的脾气、水的脾气、天空的脾气,对撞发作了。折断一棵大树,冲塌一座磨坊,弄垮几堵山崖,是分分秒秒的事。轰隆轰隆的巨响里,洪水越来越高。不熟悉情况的人不晓得这里的凶险多么阴暗和普遍。一座桥被淹没了。大雨里,一队上海知青出现了。他们的方向和目的十分明确:对面仓库的粮食、化肥和生产资料正在受到洪水威胁。国家财产必须去抢救。水大,脚站不稳,就手牵着手过桥。无畏的他们不知道,看不见的桥墩和结构已经受到重创。突然,轰隆一响,桥塌了。陆华等9个女生和林卫阳等3个男生全部落水。顷刻,洪水将他们当作浪花,卷得老远。
3天之后,陆华的遗体在百里之外的林子里被发现了……王小鹰说,她和陆华都是上海向明中学的同学,睡上下铺。平时有什么事,陆华都会喊上她。要是那夜回到宿舍,陆华一定也会喊上她。
四
我是《徽沪记忆》知青部分的编者,自然和王小鹰的对话多了些。若说知青像新芽一样增加了大山的亮色,那么大都市来的新鲜事物(如歌声、大白兔奶糖、白力士球鞋等),则给徽州带来了上海味道。

段落是起伏的,也是不断消失、不断向前的。王小鹰再次来到采云队时已是知名作家。见到那里的墙破了,窗子封了板条,路上都是杂草,她感慨不已。石头、松树、白云、泉水安放过她的20岁至26岁,也清晰了她的文学之梦。她的女儿跟着她一起来到墓地,她们摆好花束和祭果,对着陆华、林卫阳、王庆伟、陶华、李笑牛、林晓薇、吴菊妹、张云芳、许洪兰、金志强、刘度南11位烈士(一名落水知青幸运脱险),深深鞠躬。
《徽沪记忆》以口述历史的方式追溯过往的岁月。一位上海朋友说,一些事情不能简单重复。不好定的,那就留下时间和空间。
无论如何,上海和徽州的过往互动源远流长,可谓“千峰万壑共海声”。
图片来自新华社
(刊于2023年01月15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愚园路1015号老宅,走过一个又一个文艺身影|曹可凡
【周谈】葛兆光:我就是一个教书的人
怀念韩敏:韩老师待人接物,犹如清凉世界轻柔芬芳的“花雨”|茆帆
走不出的嘉定老城 | 张旻
《月光不是光》是父亲活出来的|陈仓
在瓦尔登湖照见自己的模样|韩浩月
不必去打扰那里的一草一木 | 沈嘉禄
【周谈】奚美娟:职业为何
吟啸且徐行|王春鸣
两封书信,一般遗憾|简平
冬日暖暖,老上海的公共浴室 l 沈思睿
南京西路上的李惠堂和徐根宝 l 邱力立
这是“朝花时文”第3262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hw038@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不接受摄影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朝花时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