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贺岁片让我想到千寻、大圣和魔童哪吒:只有美,还不够|程果儿
2023/1/30 7:45:00 朝花时文

文 / 程果儿
看完《深海》,我的脑海里冒出四个字:美则美矣……
动画影片初始,小主角参宿皮肤上的毛孔、车窗玻璃上的灰渍清晰可见。待几十只讨喜的小海獭出现,无论是柔软的皮毛还是憨萌的表情,处理得都很出色。《深海》的技术绝对合格,而且较之前的中国动画电影有所超越。
《深海》中的“深海”不同于人们的固有印象,并非黑暗而寂静。主角参宿搭乘“深海号”邮轮游弋海底,海水五色斑斓,大气唯美。彩色水母在3D眼镜前漂游摆荡,灵动柔软,让观众忍不住想伸手触摸。

为了打造这片不一样的深海,创作团队耗时两年研发“粒子水墨动画”,实现了中国水墨与三维技术的结合。赤青黛紫糅合交织,在银幕上晕染变幻,美不胜收。
然而,动画电影不是只在美感上“通关”就可以的。好的动画电影拥有“合家欢”的体质,能被儿童理解,也要经得起成人审视。它们拥有完整的“核”,能够像橄榄一样被人咀嚼。《深海》导演田晓鹏的封神作品是2015年上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它获奖无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十年来少有的现象级作品”。燃爆的画面、紧凑的情节都为名为“初心”的“核”服务——孙爷爷还是你孙爷爷!导演饺子创作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中一句台词就是影片的“核”:我命由我不由天!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核”往往是“成长”“环保”“反战”等。信手拈来几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电影,都能找到内里形状清晰的“核”:《疯狂动物城》之“追梦”,《寻梦环游记》之“死亡”,《心灵奇旅》之“生命意义”……
《深海》与这些作品相比,美得足够、技术比肩,只是它的“核”暧昧混沌,语焉不详。《深海》的情节并不复杂:因父母离异而抑郁的小姑娘参宿,在邮轮之旅的风雨夜不慎落海,被小丑南河搭救。电影轴心即呈现“深海”奇景的部分,都是参宿被救后的斑驳梦境。要看至临近末尾,观众才能明白其所以然。
于我看来,深海之梦真是闹腾。上蹿下跳、唯利是图的南河一点儿也不讨喜。贪婪的食客、丑怪的食物,跟《深海》最初标榜的“唯美”标签有悖。食客与食物之怪,深海景色之美,跟参宿的被救与自我拯救并无多大关联,直白地说,它们更近似炫技的抓手。而南河对参宿的态度的转变缺少铺垫,导演在大部分时间里只给了南河扭曲的五官和夸张的嘶吼。我观影时在想,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人说话,那多好。

影片中,导演在努力创造自己的“深海”语系,“海精灵”“晦气”“丧气鬼”,都是影片努力阐述的意象。相较而言,我更容易接受国外动画电影中的虚构世界,因为观看时不带惯性思维“包袱”。而面对《深海》,我缺少足够的距离感,总是受固有印象的干扰,对于3个新名词的接受并不顺畅。海精灵造型难看,煮汤而不死,且有迷幻作用。但这造型是哪家的精灵?海精灵与“妈妈”的关联交代得也敷衍。“晦气”是单指“人”还是指参宿自带的“丧”气场?当动画电影要创造自己的美丽新世界时,必要的“注释”还是需要的,不只是导演“想告知”,而是观众“能知道”。
南河对于参宿的“丧”,并没有体现出理解和关心,相反,他不断地对此加以指责和嘲笑,还将参宿的形象放入动画,变成“丧气鬼”模样。他告诉参宿,她是“晦气”,会招引来“丧气鬼”。

到影片最后20分钟,参宿脱离怪梦,回忆起现实中南河救自己的片段,至此,前面的情节才让我恍然,也生出些微感动,但也无法冲淡累积起来的不适感。
参宿用下垂的眼角、畏缩的动作精准体现她的自卑、怀疑和自我防范,之前新闻里说《深海》“第一次让动画电影拥有演技派女主”。但是,参宿在影片中的状态太过单一。在梦境中,她仍然畏缩犹豫,没有主动改变的契机与行动;当影片临近结尾,她从病床上醒来,重新融入生活、阳光成长时,我心里有个大大的问号,因为我没有在电影里看到她的“力量”。不是每个抑郁的参宿都可以遇见搭救自己的南河,但每个参宿若想拯救自己,就必须成为自己的光。电影真正应该赋予力量的是参宿自己,这样方可给现实中抑郁颓丧的人以鼓励。
相比之下,回看《千与千寻》,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千寻成长的轨迹,她靠自己的日益强大拯救变成猪的父母。此外,酷酷拽拽的哪吒为什么惹人喜欢?因为这更是个努力把握命运的孩子。再将《深海》与《心灵奇旅》作比较,两部电影的主人公都不阳光,都一度躲进自己的壳,最终都拥有光明的人生。《心灵奇旅》让观众看到主人公对生命意义转变理解的过程,最后的“好好活”顺理成章。而《深海》的故事讲得还不够圆……

看来,技术不断拔高、情节漏洞依旧,是中国动画电影时常迈不过的门槛。对于《深海》,因其最后20分钟给人的感动和华丽的中国色,让我不忍再责备。它小心翼翼地用彩色梦境触碰那个名为“抑郁”的沉重话题,努力摆脱神话桎梏,试图深入生活的深层。只是,它达成得不算好。
这个春节,街市重新热闹,影院再次爆满,我连看两部贺岁片。《流浪地球2》的震撼让我有理由相信,当中国的硬科幻合格后,动画电影也会越做越好。我们需要《大圣归来》的引领,也需要《深海》的探路。动画电影创造的梦境深海中,中国电影人会越游越好。
图片均来官方海报
(转载于2023年1月26日解放日报朝花时文栏目)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愚园路1015号老宅,走过一个又一个文艺身影|曹可凡
【周谈】葛兆光:我就是一个教书的人
怀念韩敏:韩老师待人接物,犹如清凉世界轻柔芬芳的“花雨”|茆帆
走不出的嘉定老城 | 张旻
《月光不是光》是父亲活出来的|陈仓
在瓦尔登湖照见自己的模样|韩浩月
不必去打扰那里的一草一木 | 沈嘉禄
【周谈】奚美娟:职业为何
吟啸且徐行|王春鸣
两封书信,一般遗憾|简平
冬日暖暖,老上海的公共浴室 l 沈思睿
南京西路上的李惠堂和徐根宝 l 邱力立
这是“朝花时文”第3276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hw038@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不接受摄影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朝花时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