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岁的美,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之美|林霖
2023/3/16 9:00:00 朝花时文

文 / 林霖
浦东美术馆的“绝美之境: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珍藏展”即将闭幕,却依然热度不减。这当然是古罗马艺术本身永恒之美的魅力,让一代又一代人着迷,这种魅力早已超越了时间、地域和文化的界定,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该展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与中国现当代艺术机构的首次大规模合作,亦是对两千多年前古罗马文明的一次盛大展示。展览中的很多意大利国宝级展品,是第一次离开本国参与海外展览。
于是,在浦东美术馆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中,观众们步入展厅,便如同完成了一次时间与空间的穿越,与那些罗马古迹一一相遇。它们大部分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涵盖雕塑、马赛克、壁画、青铜器和玻璃制品等艺术品,是古罗马文明的承载者与见证者。

虽然,展览的作品主要是以大理石众神雕像和出土于庞贝古城、赫库兰尼姆古城的古罗马壁画为主,但笔者认为展览最大的亮点不在于伟岸的、“人见人爱”的雕像,而在于那些为数不多的生活器皿,精美的玻璃制品、灯具和青铜器用具等。作为古罗马日常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是当年古罗马时代人们生活的印记,也承载了时代审美乃至社会文化交流的信息。

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精美的马赛克壁画,在古罗马时代也只是日常起居空间的一部分,创作之初是为实用。尤其是他们的青铜器,可能和中国古代用来祭天、祀典的青铜器用意不同,也是供日常使用,所以其造型简约,也没有铭文。
彼时,古老的丝绸之路早已畅通,串联起了东西方两大古老文明的交流:古罗马不仅从中国进口丝绸制品,还进口青铜器;中国也引进过古罗马的玻璃制品等。这在双方的考古历史上都有文物出土印证。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的青铜器上的纹样和装饰多是源自甲骨文体系的云雷纹等,或是龙凤等中国先民信仰体系里的吉祥之物;而古罗马的青铜器上的纹饰则是带有“妖”气的神话中的怪物。此次展出的雅典娜大理石雕像,其胸前盾牌的人面像是美杜莎,也是一个以女妖形象传世的神话人物。
在今天,这些曾经的“日常”已成为供奉在博物馆的带有“光晕”的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段已逝的历史,但它们穿越千年的历史,抖落一身的时光灰尘,依旧栩栩如生,这一点很难不打动现场观众的心。展览从公众美育的角度来说,也再次印证了美的共识——无论时代怎样变化、科技如何更新,对健康、青春、优雅、热情、爱与美的追求和千百年来的人性一样,从未有过质的变化。这也是我们今天重温古典文化的意义所在。

在两千年前的世界,已经有了当时的“世界观”——《后汉书·西域传》有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大秦,是汉朝对古罗马的称呼,安敦,是当时的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使节从罗马到洛阳,是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实现的。而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则是开拓了陆上的丝绸之路。由此,海路、陆路的文化交流已现雏形,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当时已经形成沿欧亚大陆南部的海上交通圈,商业活动范围西起地中海沿岸,途经阿拉伯半岛、印度洋沿岸等地,东至太平洋西岸,原先分散孤立的几大文明圈得以连接互通。这是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典范。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一书中表达过一个观点:“传统既然是活的现实存在,而不只是某种表层的思想衣装,它便不是你想扔掉就能扔掉、想保存就能保存的身外之物。”他认为,真正的传统是已经积淀在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回到本文的写作缘起,我们为什么对经典百读不厌,我们为什么永远着迷于优雅和谐之美?因为我们有鲜活的感知,所以我们站在我们自身的坐标上,去获得属于自己的美与艺术。正如该展策划人之一达仁利所阐释的:“尽管陈列着来自过去的艺术品,但每位观众都有机会在永恒的体验中重新发现美,而不仅仅局限于过去。这种美只要一展现在我们眼前,它就属于我们的时代,并毫无疑问地成为当代之美。”
图片来自上观新闻
(刊于2023年03月16日解放日报朝花周刊)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山窗边似水流年|陈鹏举
飞鸟到我窗前唱歌|肖复兴
【最后来稿首发】请用一场雪款待我|汤世杰
《红楼梦》群芳夜宴,炫的不是“崭新”而是“半旧” l 周岭
父亲拿得出手的本领,在潮水里|高明昌
不正是浓浓人间烟火味吗|卞毓方
宋庆龄陵园长眠着一位外国女子|郑宪
碗底那片浅紫色的云|沈嘉禄
大雁南归,我回到父亲的村庄 l 周吉敏
【周谈】大师背影|施蛰存远行廿载:未曾隐退的海派文化代表人物
从陆士谔、吴趼人到王安忆、金宇澄,上海故事里的文学现代性 l 狄霞晨
这是“朝花时文”第3318期。请直接点右下角“写评论”发表对这篇文章的高见。投稿邮箱hw038@jfdaily.com。投稿类型:散文随笔,尤喜有思想有观点有干货不无病呻吟;当下热点文化现象、热门影视剧评论、热门舞台演出评论、热门长篇小说评论,尤喜针对热点、切中时弊、抓住创作倾向趋势者;请特别注意:不接受诗歌投稿,不接受摄影投稿。也许你可以在这里见到有你自己出现的一期,特优者也有可能被选入全新上线的上海观察“朝花时文”栏目或解放日报“朝花”版。来稿请务必注明地址邮编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朝花时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