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共生”与“次优”
2014/10/11 瞭望智库

     智库导读

     次优选择就是妥协谈判,每个人只有本着自己的次优选择,才有可能选择到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甚至于我们这个地球的最佳结果。

     文/陆新之

     在众多探讨城市化以及城镇化的出版物之中,新年元月推出的《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显得很不一样。形象一点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作者易鹏写出来的,更是他走出来的。

     一般而言,现在的高校和机构研究,大都是自上而下。比如说关于城镇化的研究,绝大多数的论著都是传统写作逻辑,即先说西方理论如何任何,再讲中国的实践这般那般,然后再到几个具体案例。

     本书作者的研究思路恰恰与此相反,是自下而上的。书中有意识地避免了过多的理论名词,而且有很多来自一线的地方区域案例的分析,具体包括陕西渭南地区、阎良、成渝地区、胶东半岛与大武汉城市群,接地气,且有针对性。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于城镇化发展路径的分歧是很大的,如果我们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观察,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能回到大拆大建的路子去;另一种则认为一定要大拆大建。

     所以在金融市场会有不同的选择,第二种一定是选择与钢筋混凝土、银行有关的板块、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部分。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报告披露了决策层的共识,提到了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与易鹏在本书的基本出发点是一致的,是我们探讨这个来之不易的共识之后,面对的种种问题的新起点。

     这本书中有两个观点特别引发了知识界的共鸣——

     其一是“共生”的问题,我们常讲“重回大唐”、“梦回大唐”,重新回到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输出文化、输出价值观的时代。那么我们中国的价值观到底是什么?我们西安、长安到底什么是影响世界的?在我看来就是和谐、共生的理念。全球化、互联网时代如果不是共生、和谐、中庸的思想,而是极端的消灭对方,那么是无法推进一个新型的城镇化、新型的全球化的。

     另外一个让人信服的观点是书中反复提及的“次优”选择。“次优”的观点与“共生”观点是相辅相成的,许多学者说有最优的方案,这在当今社会是不可能的,不可能有13亿中国人的最优选择,我相信很多人在看这本书之前都有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的梦想,但是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次优选择就是妥协谈判,每个人只有本着自己的次优选择,才有可能选择到对于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甚至于我们这个地球的最佳结果。

     用新型城镇化来解决之前城镇化存在的问题,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但考虑到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会存在一些惯性作用,以及现有体制还存在一些不适应新型城镇化要求之处,在推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不排除还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一些地方政府盲目投资以及可能出现巨额地方负债

     当前干部考核体制还是偏重于经济方面,GDP崇拜仍然存在。中央政府提出新型城镇化后,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夸大新型城镇化中关于投资的部分,继续走投资依赖型道路,继续将投资看成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例如,地方政府会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这可能增加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盲目投资的几率,甚至在推进速度上搞竞赛模式。还有一个错误路径是投资房地产领域。以往这种投资依赖的城镇化,必定导致地方政府大量举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地方政府利用多个融资平台进行举债,因债券利率远高于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无形中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同时,未纳入债务预算管理的现象也将大量出现,大规模的隐性债务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过度膨胀。

     第二、可能对农业带来冲击

     按照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城镇化可能对农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大量耕地被地方政府商业化,如果没有过硬的措施,粮食保障将面临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和工业部门转移,解决明天“谁来种地”是当务之急。同时,城镇化还将带来从事农业的高成本、高风险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问题。比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使城市、工业在与农业和农村的水资源争夺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粮食生产面临水资源不足的瓶颈,这无形中会对农业产生冲击。

     第三、可能存在城市综合承载力不够的问题

     当前中国有2.6亿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就业,未来还会有更多农民进城,这将对城市的综合承载力提出极大的考验,很可能因承载力不够而形成新的“城市二元结构”。此外,几亿农民进城对城市交通、生态、管理等方面的承载力也提出了挑战。当前城市病已经很严重,如果不进行集约水平的提升,很有可能会加剧城市病,最终使城镇化质量下降。

     第四、存在刻意追求城镇化率提高的可能

     当新型城镇化成为国家战略,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会过于追求城镇化率的提高。这样一方面会继续让城镇化走速度型的老路,另一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从而错失提升城镇化质量的战略机遇期。

     实际上,因为新一轮城镇化兹事体大,关乎未来十年的中国路径选择问题,因此,多些不同的思考,甚至反对的声音,对于更好地推进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

     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面对中国新一轮城镇化,进行系列的城镇化风险评估是很有必要的。但这种风险评估的思考方式不能影响到对城镇化争议的一些基本事实的确定,因为现在很多争议甚至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对中央的新型城镇化思路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了解,有些批评甚至是建立在误读基础上的,或者是建立在之前城镇化的情况下进行的批评。因此,回到具体的事实本身,像本书作者那样多走到基层与乡镇之间,对于研究者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为财经作家)

     《中国新路:新型城镇化路径》易鹏 著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