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美财政危机已过?中国债务缠身?别听媒体忽悠!
2014/10/16 瞭望智库

     智库导读

     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赤字大幅上升,举债度日成为家常便饭,债务危机让美国财政部愁云惨淡。最近,美媒开始聚焦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似乎让美国找到了难兄难弟。美国债务危机度过了吗?中国的债务问题会引发金融危机吗?为此,瞭望智库梳理了美国智库的相关说法。

     美联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美国各种债务加起来总额已高达59.4万亿,国债高达17.5万亿,再创新高。这意味着美国人均负债5.51万美元。美国政府为此愁容满面,不过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让美国人欢呼雀跃,好似财政恐慌已是昨日黄花。又有媒体大幅聚焦中国债务问题,认为中国债务将引发经济危机,让人惶恐不安。

     但美国智库不这样看,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媒体在瞎忽悠,是自打鸡血,建议两党尽快携手解决债务问题,否则国将不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表文章驳斥媒体夸大其实,中国债务在可控范围内,日子比美国好过。而布鲁金斯学会对民主党政府还是那么苦口婆心,建议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给未来攒点家底。

    

     别被忽悠,债务危机没走!

     此番讨论源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一篇文章,此公宣称美国财政的大恐慌已经褪去,不必过分关注国家债务和赤字问题,许多美国媒体亦表达了一致观点。《华尔街日报》在头条吹嘘:“国会预算办公室(CBO)认为医疗保险的财务状况正在改善。”而且最新财政评估报告显示,2015年的财政赤字比例将是2006年以来最小的。

     那么,美国的财政问题真的解决了吗?

     对此,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发表文章《别被忽悠,我们的预算问题仍然存在》,指出美国仍然面临着严重的长期性财政失衡问题,将迫使美国国会和总统做出两党所不愿看到的决定。2013年9月CBO发布数据说,美国政府的债务将从2013年占GDP的73%,激增到2038年的158%,2050年的250%。

     2014年7月CBO又更新了数据,2038年156%,2051年250%。至于政府对数据结果表示欣慰。文章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美国的债务占GDP比重在2050年以后会继续上涨,CBO没公布具体数字是因为它的模型没法评估超出250%的情况,其次延迟一年使债务占GDP比重250%实在没啥值得兴奋的。

     文章指出,预算赤字实在太大,不能单从控制开支或税收方面解决。民主党难以简单地通过提高部分高收入人群的纳税比例来弥补上预算的空缺部分,同样的,也不能通过削减国防预算来弥补。共和党也不能通过削减反贫困项目的支出或任意非国防项目的年度拨款来解决这个问题。合理的解决方法需要将增税措施和合理划分医保和社会保障金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结果是,中产阶级将承担极大的负担,引发两党再次博弈。文章以此呼吁两党尽快就解决债务问题着手谈判。

     文章链接:

     http://www.aei.org/article/economics/fiscal-policy/federal-budget/dont-buy-the-hype-our-budget-problems-havent-gone-away/

    

     操心中国债务?不必啦!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发表文章《中国的债务困境:减债还要保增长》。文章说,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国有堆积如山的债务、中国地方财政问题构成极大威胁、中国的地产泡沫极具灾难意义,中国即将面临一场金融危机。这些都在误导人们。事实上,中国经济虽然已经进入转折时期,但是只要中国领导人采取正确的宏观经济调控和提高生产力的结构性改革,眼下的问题都不是事儿。

     文章认为中国目前的金融风险被媒体过分夸大,分析了2009年以来中国债务急速增长的原因,并指出中国的债务不伴随其他国家的引发经济危机的诱因。

     其次,文章认为,即便企业债务飙升,也没有证据证明中国已陷入困境:风险仍然集中在特定产能过剩的行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上,财务困境会增加损失,但是上升的违约率将可预见并纳入相关的股票和债券价格中。

     第三,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相较于其他同级别国家相对健康。中央政府有能力系统地拯救大公司和大银行,限制企业部门因财政压力带来的潜在危害。

     第四,中国的影子银行形式多样,许多影子银行会产生边际风险,但因为脱离银行系统难以威胁金融稳定性。真正造成风险的只有一小部分金融资产,而他们对正规银行系统的影响力也在逐渐缩小。

     第五,对房地产市场的整控已经开始,在短期内会拉低经济增长,未来两年内经济增长率将降至6%。尽管如此,房地产市场调控只会影响建筑行业及其产品指标,对家庭和银行的财务状况不构成严重影响。

     第六,目前经济压力造成的信贷损失不会超过GDP的20%。处置这些损失要付出极大代价,过程也极为复杂,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并购重组,即便发生金融剧变,中国也将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速。

     第七,文章指出,要确保长期的财政稳定,重建快速且稳定的经济增长,改革是必须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变革的必要性,2013年11月的三中全会,他们制定了一系列全面的经济改革计划。

     最后,文章给出一些有关未来中国的启示:政府和财政部门将会分担信贷损失;政府不会求助于财政刺激以延缓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前景仰赖于三中全会改革议程的执行情况。

     文章链接:

     http://carnegieendowment.org/carnegieendowment.org/2014/09/18/china-s-debt-dilemma-deleveraging-while-generating-growth/hoa7

    

     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财政部和美联储亟需合作

     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综述文章《基础建设支出、政府支出的收益增殖率与政府债务管理》,建议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文章提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4年世界经济展望》中的观点——低借贷成本和需求疲软是目前政府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的好时机。

     IMF发现,在发达经济体中,每增加1%的基础设施投入,在产量上第一年会有0.4%的增长,第四年则有1.5%的增长。目前美国政府支出的收益增殖率被低估。尤其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政府增加支出,其收益增殖率会更高。

     文章还提出,美联储本想通过购买长期债券,施行宽松的量化政策,但财政部突然延长了债务发行期限,约在三分之一的程度上抵消了美联储想通过该举措对对经济和长期投资效益产生的影响。双方之间的工作冲突不利于债务危机的解决,文章建议财政部和美联储每年发表一个对债务管理的年度联合策略声明,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工作冲突。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美联储认为自身的独立性对于控制通胀至关重要,而政府的融资需求不可预测,各机构之间的目标相左,担心与财政部合作会丧失其独立性。虽然觉得合作无望,但是美联储仍然向财政部伸出橄榄枝:“咱们可以好好聊聊,多沟通。”此话一出,随即有人指出,1997年引进通胀-物价指数时美联储也曾经与财政部有过很好的合作而没有丧失独立性。

     观察家们指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开始萎缩,投资者们对安全资产的需求将会表现在要求财政部对此作出平衡。为此,财政部的最新的债务票据、浮动利率票据均会满足投资者的安全资产需求以达成其他的债务管理目标。

     不管怎样,美联储和财政部的日子都不好过,眼看着双方缺乏沟通,彼此政策相抵,布鲁金斯学会真是替奥巴马政府着急,只得吼一声:“哥俩别闹了,好好合作吧!”

     原文链接:

     http://www.brookings.edu/blogs/up-front/posts/2014/10/02-hutchins-roundup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