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0艘航母全开到南海?别搞笑了,他们是这样用的...
2016/8/4 瞭望智库

    

    

     由于南海局势紧张,一时间,美国航母及以其为核心的美海军远洋作战力量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以航母为核心的编队依然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核心支柱之一。

     那么,美国航母力量的现状如何?它目前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将要重点应对哪些挑战并做出何种调整?

     文︱瞭望智库特约国际观察员祁昊天

     本文为瞭望智库特约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自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火箭和核时代。人们不断追问:大(巨)型航母是否已经过时?如今,南海局势紧张升级,使得美国航母及以其为核心的美海军远洋作战力量,一时间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事实上,随着技术的进步、新武器的出现、战争样式和战略战术的不断改变,以航母为核心的编队依然是美国维持全球霸权的核心支柱之一。

     人们在南海问题上对美国海军作战力量空前关注,以至于“美国10艘航母全部出现在南海”这样耸人听闻的设问乃至论调甚嚣尘上。美国航母真的全都开赴南海吗?其力量的现状如何?目前面临哪些问题?未来将要重点应对哪些挑战、需要做出何种调整?在此文中,笔者从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角度来讨论这些问题。

     1

     部署现状:美国10艘航母如何排兵布局?

    

     已成为历史的小鹰号

     美国的航母部署分为前沿部署与非前沿部署两种。

     鉴于2009与2012年,美国的最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CV-63)与第一艘(唯一一艘前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企业号(CVN-65)相继退役,美国航母数量由11艘下降到10艘。这10艘核动力航母均为尼米兹级,编号为CVN-68至77,服役期从1975年(尼米兹号)到2009年(乔治.H.W.布什号)。

     未来,美国海军会新增一艘航母,即福特号(CVN-78),它预计将于本世纪20年代初形成战斗力并参与服役。截止2016年6月,美军10艘航母的部署情况如下:

     美航母打击群部署位置(2016年5月27日)

    

     4艘航母处在部署状态:

     *里根号(CVN-76),目前唯一的前沿部署航母(即母港不在美国领土),2015年夏天取代华盛顿号部署于日本,目前正在展开16年度巡航任务,6月份下旬于东海海域,7月大部分时间在南海游弋;

    

     里根号航母战斗群

     *杜鲁门号(CVN-75),在参加打击ISIS的“持久决心行动”半年后,于2016年6月下旬离开地中海海域返回母港诺福克;

    

     杜鲁门号

     *斯坦尼斯号(CVN-74),2016年3月份,作为美国第一支使用清洁燃料的“大绿舰队”(对应于20世纪初的美国“大白舰队”)巡航至南海海域,继而前往韩国釜山参加“关键决心”演习,6月份巡航于南海海域,7月份抵夏威夷参加环太平洋演习;

    

     斯坦尼斯号

     *艾森豪威尔号(CVN-69),部署于大西洋海域,2016年6月离开母港诺福克,7月21日穿过霍尔木兹海峡,目前巡航于波斯湾;

    

     艾森豪威尔号

     6艘分别处于不同的维护和准备部署阶段:

     *卡尔·文森号(CVN-70),2015年6月从西太平洋区域的部署返回母港圣迭戈,将于2017年返回西太平洋;

    

     卡尔·文森号

     *林肯号(CVN-72),2012年12月开始25个月的换料与综合大修(RCOH),2016年2月舰员开始登舰,进行下一轮部署的准备;

    

     林肯号

     *乔治·H.W.布什号(CVN-77),2016年6月完成了入坞增量维修,正在弗吉尼亚州海域试航训练;

    

     乔治布什号

     *尼米兹号(CVN-68),经过了16个月的维护之后,于2016年5月舰员开始登舰训练,进入下一轮部署的准备期;

    

     尼米兹号

     *罗斯福号(CVN-71),2015年11月脱离第7舰队序列,编入第3舰队,2016年5月开始计划内入坞增量维修期;

    

     罗斯福号

     *华盛顿号(CVN-73),2016年开始RCOH。

    

     华盛顿号

     美国航母数量知多少:

     根据美国法典第10章第5062节(b)条的要求,美国海军需要维持一支由不少于11艘航母所组成的航母力量。

     2006财年的国防授权法第126条要求美国至少拥有12艘可部署的航空母舰,但之后的2007年国防授权法将这一数字降为11艘。

     2010财年的国防授权法第1023条正式批准了美海军对于美国法典第10章5062节(b)条免予执行的请求,在CVN-78(未来的福特级首舰福特号)服役前为该法案的免予执行期,可暂时保持10艘航母的水平。

     2

     阵容齐整:美国航母打击群的基本构成

     一支航母打击群由约7500人组成,包含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5艘具备对地巡航导弹攻击以及(或)区域防空能力的水面舰艇,1艘核动力攻击潜艇,以及1支装备65到70架飞机的航母航空联队。

     同时,为了支持远洋任务,航母打击群配备一艘大型综合补给舰。在过去的编制体系中,该舰隶属于航母打击群,现在直接受战区辖制,在打击群的部署属于临时调配。

     其中,尤为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美国航母打击群的核心力量——航母航空联队/舰载机联队。

     目前美国航母航空联队的主要任务机种

     主要机种

     执行任务

     主要机型

     战斗/攻击机;

     舰队防御、对空作战、对海对陆打击

     1到2个中队的F/A-18C、2到3个中队的F/A-18E/F,共44架

     电子战攻击机

     对敌进行防区外干扰、欺骗干扰、反辐射攻击

     1个中队的EA-6B或EA-18G,4至5架

     舰载预警机

     早期预警、指挥管制

     1个预警机中队,装备4架E-2C

     海上作战直升机

     垂直补给、海上搜救、特种作战、反水雷等

     1个海战直升机中队,配备8架MH-60S

     海上攻击直升机

     反潜作战、反舰作战、火力支援、通信支持、后勤及搜救等

     1个海上打击直升机中队,配备11架MH-60R

     注:美国航母航空连队固定翼与直升机、作战与支援飞机总计71至72架。

     美国海军希望,这种编制或在此基础上的微调与试验编组能够维持到本世纪30年代,届时航母航空联队将采取新的编制。

     本世纪30年代以后美国航母航空联队的主要任务机种

     主要机种

     主要机型

     战斗/攻击机

     2个中队共20架F-35C、1个中队12架F/A-18E、1个中队12架F/A-18F

     电子攻击机

     1个中队5架EA-18G

     舰载预警机

     1个中队5架E-2 D

     ISR(情报、监视与侦察)

     1个中队6架无人机

     直升机

     19架MH-60R/S或替代机型(其中11架配置在航母,另外8架配备于打击群其他舰只)

     注:各型有人、无人,固定翼、旋翼,作战、支援飞机共80架左右。

    

     F-35

     美国航空联队的这些调整,主要目的便是应对当下和未来的区域拒止能力,提高航母打击群空中打击力量的远程打击能力、隐身即突防和战场生存能力。

     通过这种编制,美国海军希望构成“一体化防空火控系统(NIFC-CA)”,正如下面的铰链图所示,形成以F-35“踹门”、F/A-18E/F跟进、EA-18G两翼包抄、E-2D居中调度、无人机在阵型中央辅助提供ISR能力的配置。

     当然,这种构想是否实际要取决于对手的水平。如F-35“踹门”这一点,即便不考虑它在多方面有言过其实之嫌,当面对具有完备防空体制和体系对抗能力的区域大国时也是无法做到闲庭信步的。

    

     美海军一体化火控系统

     3

     后争霸时代:美国航母的战略转型

     提到美军的航空母舰,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现在关于美国海军力量的许多报道甚至专业研究中仍然经常出现“航母战斗群”的说法,这是需要更正的。

     2004年,美军对航母作战力量进行了编制调整,由航母战斗群转型为“航母攻击(打击)群”,而这一转变不仅仅是称谓上的。

     首先,从指挥链上来说,航母打击群直接接受编号舰队司令的指挥,弱化了原先中间一层水面舰队和航空兵指挥官的权力,简化了指挥链条,强化了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巡洋-驱逐舰群与航母群形成了更加有机且永久性的一体化作战单位。

     此外,就任务定位而言,这次转型更加突出了由海向陆的力量投送与火力打击能力,而非二战式的海上舰队对决或冷战时的制海权争夺。

     可以说,向航母打击群(同一时期,美国海外登陆作战的核心编组也从“两栖战备群”转型为“远征打击群”)的转型是美国“后争霸时代”基本掌控全球制海权基础上的战略转型。当然,这一后争霸时代的军力构成与编制已开始受到新的区域性挑战。美国当前倚赖何种航母兵力结构来应对新的挑战?中短期这一结构又会出现哪些最为显著的变化?

     面对新的区域性挑战和兵力密度被稀释这一基本问题,美海军采取或正在探讨多项应对措施,包括改变航母部署方式、调整轮换周期等等。2015年初,美海军抛出了“分布式杀伤”概念,试图通过分散配备远程打击能力减少对大编队行动的依赖,使海军获得更高的生存能力、更灵活的火力投送能力。

     “分布式杀伤”可以说是一种对于传统以航母为核心大型编队的替代方案。这一概念会如何发展并被全面付诸实施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美军航母打击群由于其平台所赋予的任务多样性和攻防两方面的均衡性,即便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4

     困局:战线过长,美国航母群兵力捉襟见肘

     航母总数由11艘降至10艘,并且使用强度超出了设计预期,导致航母各部件耗损率上升,而美国海军海外任务却有增无减。因此,美国航母的部署在这几年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很难完全满足其维持全球存在的需要。

     从2012年小鹰号退役开始,面对各战区的部署要求,海军不得不面对各种航母保养的挑战。有7艘航母在这段时间内出现了两次保养之间300天以上的部署。这在过往美国海军的航母使用中是不存在的。

     2015年底,在对ISIS作战的前线竟然出现了海军航空兵的真空期。当时美国航母的情况是这样的:林肯号正在纽波特纽斯船厂进行维护;华盛顿号正在从日本的前沿部署返回纽波特纽斯船厂,准备2017年将要开始进行维护,由于沿途有任务执行,航行十分迟缓;尼米兹号正处在14个月的维修保养;布什号在母港进行8个月的有限维修;卡尔·文森号也在母港进行为期6个月的有限维修。而另外5艘航母的任务密度也已经到了饱和状态。

     艾森豪威尔号从2008年至2013年进行了4次部署,而其中仅进行了1次维修保养,尤其是长期的背靠背部署,使其有限维修保养出现了延期;当尼米兹于2015年进入保养之前也跳过了之前的1次预定保养。延期会导致最终保养耗时的大幅度增加,艾森豪威尔号原计划14个月的保养最终延长一倍,整整持续了2年,原计划2014年恢复战备状态却拖到了2015年。

     这种情况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方面,各战区之间航母轮换被打乱。举例来说,罗斯福号按计划回母港进行维护保养,本该由艾森豪威尔号领衔的第八航母打击群群龙无首,而杜鲁门号也不得不为艾森豪威尔号将RCOH后的战备训练时间压缩了整整半年,依然未能填补ISIS前线的航母真空,且由于备战未按规程执行,为日后任务埋下了隐患。

     另一方面,推迟或跳过的保养只会导致更长时间的保养需求和可部署航母数量的下降。2008/09财年至2011/12财年,美航母的平均部署时长为6.5个月,这一数字在之后上升到8.2个月。这种临时的延长部署,不仅提高了装备损耗、压缩了下次部署前的维护时间,同时,也将舰员在新一轮部署前的训练时间平均缩减了70%。此外,保养缺位可能导致航母不得不进行长时间大修,耗时被大大延长。

     虽然美国海军制订了《优化舰队反应计划》,希望将航母的部署压缩在7个月以内,以便确保合理的保修与训练,但海军部自身在美军联合作战体系下没有指挥权,他们要做的是为联合战区提供物资、人员、装备方面的支持,因此,在福特号服役前,这一计划是否能够顺利展开?恐怕还真是要打个问号的。

     5

     美国海军对福特级寄予厚望

     美国海军希望能够通过福特级的服役与形成战斗力弥补数量上的问题,并且通过其更强的作战能力提升对海洋的支配。

     福特级的设计使用了尼米兹级的船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得福特级舰载机的起落架次每天提升25%,拥有更为充裕的电力供应,大大减少了舰员数量,并降低了航母全寿命的使用和维护费用。美国海军计划采购至少三艘福特级,即CVN-78至80。

    

     福特级航母结构示意图

     2013财年的国防预算中,海军估计福特号的采购花费约为128亿美元(以当期币值计算),这笔费用中33亿美元为福特级的细节设计与一次性工程开支,另外95亿为建造福特号的开销。作为福特级的第二艘,CVN-79于2011年被命名为J.F.肯尼迪号(第2艘以J.F.K命名的航母)。

     在2014年国防预算中,美国海军估测肯尼迪号的花费将为113亿美元左右。福特级的第3艘舰于2012年命名为企业号,以接替2012年退役的企业号,也将是第8艘以企业号命名的美海军舰只,第3艘以企业号命名美海军航母。海军2014财年估计企业号的建造费用为139亿美元左右。

     然而,福特级的入役计划出现了各种问题。福特号原定于2015年9月入役,但由于工期推迟,其服役时间先是延迟到2016年2月;2016年6月流出国防部文件,透露军方对目前福特号状况的不满,认为其尚无法满足作战需要。

     一时间,已经推迟服役许久的福特号的最终服役似乎又变得遥遥无期。而即便最终形成预期战斗力,以数倍的投入换来几十个百分点的战力提升,在军政两届许多人眼中,是不实惠的。

     6

     未来发展重点:无人机上舰

     美军航母编队正面临着日益显著的区域拒止能力挑战,由于远程巡航甚至弹道反舰导弹的威胁,航母的部署存在被向大洋深处“推回”数百海里的可能。这种安全距离的需要,势必降低美国航母打击群的力量投放和远程打击能力,降低了其战时对陆支援能力,也会影响美国平时的军事存在。

     在与航母编队直接相关的动作中,未来最需要关注的恐怕要数无人机的上舰。这项举措不仅具有革命性,也十分贴近美国航母未来的作战环境。

     自2007年起,美国海军在“无人作战航空系统展示项目(UCAS-D)”上花了数十亿美金,以图发展出一型喷气动力、战斗机大小、可在航母上起降的无人机系统,为未来隐身、远程打击无人机队奠定技术和战术指标基础。

     然而,9年后,2016年,美国海军在新财年(2017)的计划中把对隐身远程无人演示系统的试验诉求,转变为数年内大规模列装可上舰的无人机。

     更令人意外的是,伴随这一转变的是海军放弃了对无人作战平台的追求(可能是暂时的),转而将未来无人机的任务定位于ISR(情报、监视与侦察)以及空中加油,特别是空中加油任务,即新的“航母舰载空中加油系统(CBARS)”。海军希望在2017/18年签署合同,计划首批RAQ-25在20年代中期左右服役。

     2016年4月是又一个无人机上舰的里程碑——卡尔·文森号设置了首个航母无人机指挥中心。

     对于海军的这一转向,美国国内是有质疑声音的,例如,在国会中,UCAS-D的支持者认为应当加强X-47B或类似系统的实验与开发,早日实现海军远程攻击机队的无人化,以应对一些地区大国日益增强的区域拒止能力。

     对于这种质疑,美国海军认为,非作战任务的无人机上舰相对简单,能够早日实现舰载无人机队成建制形成战斗力,这样的“副产品”是使海军更快地掌握无人机上舰的操作、指挥、协同能力,为日后作战型无人机上舰做好准备。

    

     1997年退役的KA-6D

     此外,CBARS项目与RAQ-25加油机计划能够切实解决美国航母航空队当下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自从1997年KA-6D退役以来,海军一直未能再装备一型专门用于为F/A-18延长有限作战半径的加油机。2009年,兼任该职十余年的S-3反潜机退役,之后便只能靠F/A-18自己来做,也就是挂载额外的副油箱升空为其他的F/A-18加油。但是,这种身兼多职的做法大大消耗了F/A-18的飞行小时。

    

     F/A-18

     即便不考虑空中加油任务,F/A-18飞行小时数已有一大部分用在非战斗任务上,特别是飞行训练、航母起降训练、作战训练、往返于航母与作战空域等等,平均8600小时的飞行寿命只有20%用于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专门分出一部分飞机负责空中加油任务,更加拉低了飞行小时的分配效率。

     无人机的长滞空能力不仅可以为美航母舰载机提供加油支持,也为其充当全时域ISR平台提供了基础。航母打击群通过无人机队所获得的额外ISR能力可以加强整体作战灵活度和指挥控制的精确性。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中信出版社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以及15本知名经济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