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2017/1/10 瞭望智库

    

    

     很久以来,有个事儿一直压在中国制造业的头上:

    

     如果不是李克强总理说出来,估计好多人都不知道。3000多家制笔企业、20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400多亿支……

     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还需要进口。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为何却无法实现一个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圆珠笔之问”,更是“中国制造业之问”!

     在2015年11月央视播出的《对话》节目里,贝发集团董事长表示,困境依旧。

    

     但是,现在事情有了新变化!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ID:rmrbwx)整理自微信公众号“FM904山西综合广播”(ID: am819fm904)等

     先看一组图:

    

     ↑这就是圆珠笔的生产线。

    

     这份文件显示,太钢完成了笔尖钢制定标准的工作!“闻新则喜、闻新则动、以新制胜”。小小“笔尖”拷问,给中国制造带来巨大启示。一支司空见惯的中国笔,书写出的是创新驱动的中国力量。

     1

     尴尬: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

     在宁波贝发笔业生产线上,每年有30亿支圆珠笔下线,这个数字放大到全国是380亿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光鲜数字的背后,却是核心材料高度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

     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笔尖钢我们一般说的就是笔头部分。我进入制笔行业以来,笔头不锈钢材料都是从日本进来的,不仅是国内,国外的制笔材料不锈钢材料也是日本的。”

     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目前,直径0.5-1.0毫米的碳化钨球珠我国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生产需要,还大量出口。但直径仅有2.3毫米的球座体,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中国每年要生产380亿支笔需要用一吨12万美元的价格进口1000多吨生产笔尖的钢材,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

     这是一种来自瑞士公司的笔头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碗口,它的尺寸精度都是在两个微米,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在0.4微米,这样一个技术要求。”宁波贝发集团品质部经理徐君道说。

     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

     2

     突破:给数百亿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

     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认为,钢材要制造笔头,必须用很多特殊的微量元素,把钢材调整到最佳性能,微量元素配比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着钢材质量,这个配比找不到,中国的制笔行业永远都需要进口笔尖钢。

     为了提炼材料,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说,因为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都是从一个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炼,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

     笔头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国外企业的核心机密,王辉绵他们必须自主开发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

     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活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儿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的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

     经过五年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6年9月取得成功。大规模炼钢十多次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可以骄傲的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

    

     在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正在进行极限测试,在同一个角度下,每支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出现断线情况,这已经是对这一产品的第六轮测试。

     现在,一些笔头企业已经开始使用,在未来两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附文:

     创品牌呼唤“工匠精神”

     本文摘编自《人民日报》

     也许有人会问,能不能造出好笔重要吗?中国笔质量再棒、品牌再亮,也还不是成千上万支笔换不来一架飞机?

     还真别小看制笔这类不起眼的行业。

     一方面,制笔行业虽小,但它所面临的问题,诸如质量水平参差不齐、饱受假冒伪劣困扰、品牌价值不高等,都是大多数工业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其背后,反映的是一国工业的综合水平:要想生产出好用的笔,做笔头的不锈钢材料要好,墨水的稳定性和环保性要棒,生产设备精度也要高。

     另一方面,当年中国工业发展壮大之时,制笔等轻工行业是先锋队、探路者,让世界认识了中国制造,为工业发展换回了大量外汇。时至今日,在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征途上,制笔等轻工行业完全可以再次成为突破口、领头羊,因为这些产业技术基础好、市场经验丰富。

    

     ▲中国文具业国内外销售汇总统计(截至2012年)

     如果是在五年前谈制笔行业由大变强,或许还有些好高骛远。当时,我们还有很多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决定质量的关键部件——笔头、墨水的高端品类还要依赖进口。而“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支持下,制笔行业技术快速进步,实现了两种新型笔头、三种墨水和高精度笔头加工机床的国产化,在针管型水性圆珠笔方面,我们的技术水平甚至超过了一些国际知名品牌。这意味着中国制笔行业已初步具备由大变强的技术基础,转型升级正当时!

     转型升级,对制笔行业来讲,最大的掣肘不是技术,也不完全在质量,主要羁绊在了品牌上。有些笔品牌在国内也有一定知晓度:晨光、白雪、英雄、真彩……但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缺乏国际知名度、品牌价值不高,有的甚至不能完全体现其产品品质。这导致好笔卖不出好价钱,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也吃了亏,出口主要是贴牌。

    

     推进品牌建设,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转变观念。在低价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制笔企业以往对成本和规模的重视超过了品牌。《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建设品牌文化,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正说到了制笔行业的痛处。目前,在工信部、制笔协会的引导下,一些龙头企业已经行动起来,将发展重心逐渐转移到了自有品牌建设上,有的还创立了面向中高端市场的子品牌。

     当然,品牌要想立得住,质量是关键。中国能生产出好笔,但产业综合质量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制笔企业在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和生产设备自动化、信息化等方面都要继续努力,特别是要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采访中,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中国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最大差距,在于缺少工匠精神。制笔是精细活儿,笔头滚珠组装必须恰到好处,几分之一头发丝的误差,都会影响书写性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好质量的保障。

    

     在此基础上,企业也不妨适当多做做宣传,向公众敞开大门,让大家多了解自己,从而扭转“低端、便宜”的品牌形象。

     笔业扭转形象,也需要政府部门搭把手。制笔行业品牌建设相对滞后,有自身的原因,也受到了假冒伪劣的影响。当市场之手失灵时,就需要政府出手。对此,《中国制造2025》强调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多次提到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希望政府部门能尽快帮制笔行业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化学工业出版社·悦读名品出版公司为库叔提供下图所示书籍10本赠予热心读者。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评),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的。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