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年前的春晚小品演什么?活捉蒋介石!
2017/1/27 瞭望智库

    

    

     今天是大年三十,一家人围在一起看春晚是个必不可少的节目。

     咱们现在看的春晚是从1983年开始的,可是你知道吗,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红军就已经办过“春晚”了!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综合自微信公众号“ 文史e家”(ID:wenshiyijia2016)、新浪历史,转载已获授权

     1935年春节期间,中央红军休养连举办了一次像模像样的联欢会,欢度新春佳节。中央红军休养连有300多人,是一支特殊的部队,里面有红军“四老”:董必武、徐特立、林伯渠、谢觉哉,还有许多文化人、学者、高干和30多位女红军,如蔡畅、危拱之、李伯钊、李坚真。

    

     蔡畅

     蔡畅提议,何不在农历新年到来之前,为指战员举办一次联欢会,欢度新春佳节。她的提议得到了积极响应。春节联欢会就此提上了议事日程。

     当时之所以筹划这场晚会,除了文艺人才多集中在休养连,更为重要的是,进入贵州后红军的被动局面有所改变。随着进占遵义和遵义会议的召开,新年联欢会的顺利举行似乎变得更顺理成章、指日可待。而“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的新的战略和行动决定传达后,她们更加感到,说不定这场文艺晚会到时还是两军会师的大联欢!

    

     危拱之与丈夫叶剑英(左)

     李伯钊和危拱之是筹备晚会的骨干,与她们一起创立八一剧团、长征后在政治局做翻译的伍修权,也被邀请加入进来一同策划。他们列出了节目单,经典节目肯定是必演的,像苏联舞蹈《水兵舞》《红色机器舞》《丰收舞》,话剧《我,红军》《为谁牺牲》等,但更重要的是还要创作一批能反映征程、鼓舞士气的新节目。

     1月26日,军委纵队走了70多里,来到了贵州土城县,这个黔北小镇已经洋溢着浓浓的年味了。

     由于路途顺利,军委纵队抵达时间较早。大家吃过饭,当夜晚的篝火燃起,将大家征途劳顿的面容映红时,休养连指导员李坚真情不自禁地先唱了起来:

     “滔滔乌江急又深,手拉手来心连心。

     阶级姐妹团结紧,不怕敌人百万兵。”

    

     李坚真

     她歌声刚落,在大家的喝彩声中,“凤阳花鼓”唱得特别好又特别会自编词的危拱之接着唱起来:“咚咚锵……红军强,红军强,千难万险无阻挡,行军路上揍老蒋,北上抗日打东洋……”

     就好像“春晚”的预演一样,士兵们越围越多,大家要求李伯钊也表演一个。篝火熊熊中,只见李伯钊大大方方走上场,唱了一首苏联歌曲。一曲唱罢,赢来一片叫好。叫好的观众中,有毛泽东和几位军委首长。他们今天的情绪也格外的好,不但因为明确了新的战略方向,还因为在向土城进军的途中,毛泽东等人对青杠坡一带的地形产生了兴趣,已构思出一个在此地集中优势兵力,合围夹击尾追的川军部队的设想……

    

     李伯钊

     在掌声的鼓励下,李伯钊又跳了支《水兵舞》。阑珊夜空、篝火映红,大家打着拍子,哼着调儿,沉醉在她轻盈而欢快的舞动中。

     李伯钊一曲刚跳完,只见徐特立反穿羊皮袄,头戴破毡帽,闷着头,慢慢悠悠地走上场。他站在场上并不说话,而是表情认真地将双手伸进羊皮袄里,上一抓、下一挠、左一扭、右一拽,皱紧眉头,提出个东西,放进嘴里,只听见“噼啪”一声,然后蹙着鼻子说:“嗯,这个肥。”

     大家还没反应过来,他又反复着类似动作说:“李伯钊跳《水兵舞》,徐特立跳《捉虱》!”大家先是一愣,才发现他将虱子在人身上令人奇痒难耐的神情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顿时爆笑如雷……

    

     徐特立

     歌声和舞蹈让大家暂时忘却了危机,在这难得的时刻纵情欢笑。

     最后,应大家要求,蔡畅唱起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随着蔡畅的歌声,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周恩来、张闻天、伍修权……大家不由自主地跟着轻声哼起来,逐渐汇成了合唱,合唱凝聚的力量盘旋在土城的上空,雄浑地感染着这个寒冷的冬夜……

    

    电视连续剧《长征》中红军女战士开展宣传的精彩剧照

     史上最成功的战地春晚

     1933年春节期间,由红军将士同台演出的四幕话剧《庐山之雪》是历史上第一部有据 可查的红色戏剧,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打进了南昌城,并即将杀上庐山去,活捉蒋介石的故事。当时红一军团的高级将领们纷纷走上舞台, 过了一把做演员的瘾。在舞台上,红一军团保卫局长罗瑞卿担任总导演并扮演反面主角蒋介石,军团政委聂荣臻扮演红军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扮演红军政治部主任。

     兵演兵、将演将,红军将领登台演出,引起了红军官兵的极大兴趣。这场在江西黎川三都 村上演了一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戏剧《庐山之雪》,不仅使三都村成为中国首部红色戏剧诞生地,而且罗瑞卿、聂荣臻、罗荣桓等红军将领纷纷登台演出,担任主要角色。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等红军将领日后也成为世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创下了世界演出史上的纪录。

     据有关资料记载,《庐山之雪》演出一事在《黎川县志》以及其他黎川县文史资料中都有或多或少的介绍。据研究人员介绍,《庐山之雪》讲述了在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将士团结一致,积极防御作战,气得蒋介石在庐山大骂“娘希匹”的故事,其中台词亦庄亦谐。

     这部四幕话剧强大的演职人员阵容更是令人称奇。此剧由罗瑞卿任导演,因为当时苏区没 有专业演员,罗瑞卿提议“兵演兵、将演将”,于是,将军司令齐上阵。曾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李卓然任编剧,红一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罗瑞卿组织排演,并扮演蒋介石,当时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都上台参演,按各自的职务扮演各自的角色。

     1933年,红一军团、红四军团总部驻扎于黎川三都村,由于黎川处于苏区前哨,革命 运动相当活跃。不久,罗荣桓又委托罗瑞卿在三都村组织了一个文化娱乐训练班,学员学习结束后便成立了剧社。由于军团机关报叫《战士报》,所以这一剧社也就 被命名为“战士剧社”,是红军部队中创作演出活跃、影响很大的业余演剧团体。而《庐山之雪》正是由这支队伍创作演出的。

     1933年春节。江西黎川,虽然地处赣江之南,此时依然寒风料峭,纷纷扬扬的雪花飘撒着,三都镇笼罩在一片银白之中。政治气候如同这冷酷的苍穹一样的严峻。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剿共”总司令,调集了五十万大军,分左、中、右三路,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然而,已经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的红军指战员,丝毫没有被国民党军队的来势汹汹所 吓服。年总是要过的,而且要过得热热闹闹。他们在一座古庙前搭起了戏台,挂上一盏在战斗中缴获的汽灯,这在当时就是先进的舞台照明设备了。四周点起篝火, 熊熊的火苗驱赶着寒气,吞噬着飘落的雪花。红一军团几千名指战员坐在台下,观看话剧《庐山之雪》。

     话剧《庐山之雪》剧情大意是:蒋介石亲自坐镇庐山,指挥“剿共”,连续三次“围剿” 均惨遭失败,只好聘请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助战,再次向中央苏区发动进攻。红军组织反击,一举打下南昌城,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就像庐山上的残雪,在春天的阳光 照射下,很快融化消尽。正义战胜了邪恶,胜利永远属于红军。

     全剧接近尾声,一名红军指挥员向司令员报告:“敌人被我们全部歼灭了!”这时候,台上台下群情激奋,欢呼声,鼓掌声,经久不息。兵演兵,将演将,官兵同乐,热闹异常。

     其实,《庐山之雪》的演出不仅是红军欢度春节庆祝第三次反围剿胜利,而且也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系列战斗动员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出没有室内剧场,就在黎川三都祠堂前广场临时搭起戏台,红军高级将领罗荣桓、罗瑞卿等亲自登台表演,给台下的战士与群众看,一切等级、特权、禁忌被 消解,观演之间不是刻意互动,而是自然交流,红军将领与民同欢,共建革命的欢乐生活。

     话剧《庐山之雪》的演出,是一次苏维埃革命组织者巧妙地把戏剧舞台化作“政治剧场“的成功尝试,兵演兵、将演将,罗瑞卿、聂荣臻、罗荣桓等红军将领登台为红军战士演出,红军中官兵之间日常等级关系被抹平。演员们对即将发生的战争进行想象性的模拟,对现实中的强权代表蒋介石任意地 捉弄与批判,着意打造未来革命的浪漫图景,开创了中国红色戏剧历史之先河。因此,直到今天,人们提到这场话剧《庐山之雪》的演出依然津津乐道。

     学术合作联系人:周邦民(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