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舰奉命撞击你舰”是个漂亮的故事,但它是假的?
2017/6/19 瞭望智库

    

    

    


     北京时间昨天凌晨1点半左右,一艘美国军舰与一艘菲律宾籍货船,在日本附近水域相撞。美国军舰3人受伤,其中包括1名指挥官,另有7名美军船员失踪;反倒是菲律宾籍货船目前还没有人员受伤的消息。

     从撞击后的情况看,美国军舰受损的程度也远远超过菲律宾货船。英国《金融时报》17日则称,“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两到三个舱室漏水,动力系统也丧失殆尽,而商船仍具有动力。

     对于美国军舰来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与别国船撞击了,最知名的一次当属25年前美苏发生在黑海的撞船事件。快下班了,库叔给你讲讲这个事儿。

     文 | 崔轶亮

     (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的航迹图)

     1

     海洋法公约vs航行自由

     1988年2月12日,美国海军“约克城”号(CG48)巡洋舰和“卡隆”号(DD970)驱逐舰在黑海苏联领海内宣示无害通过权时,分别遭苏联护卫舰“无私”号(Беззаветный)及SKR-6号撞击。

     导致撞击的根本原因是美苏两国围绕无害通过权的一系列政治斗争,1973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召开,预备提出一个整合前几项海洋公约的完整海洋法公约,新公约对海上不同区域(如领海极限、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虽然新公约直到1982年才终于达成共识(1994年才生效,美国始终未批准该公约),但美国政府认为按照新的公约,许多国家会对本国相应权利区域进行明确界定,这样必将严重影响美国一直以来坚持的航行自由。因此1979年美国(卡特政府)开始实施旨在宣示“国际法许可下的无害通过/飞越权力”的非正式行动,行动的目的是让海域沿岸国明白,美国不打算承认这些国家在。

     美国大西洋司令部指挥官曾在1979年明确指出“未来海空军计划举行一系列演习、穿越和飞越活动,以此维护美国的权力,应对那些过分要求”。实际上美国军方是要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行动,具体抗议内容包括:

     抗议所有超过12海里的领海主张(以及部分超过3海里的领海主张),在声索领海与国际水道交叠地区重点抗议。

     抗议所有在美国认定公海水道宣布限制航行的主张。

     抗议所有限制军舰通过或要求事先通报的主张。

     抗议所有在已有无害通过规定上增加过分限制的主张。

     抗议在领海之外寻求海空通过管辖权的主张。

     美国军方担心如果不尽快摆明立场,很可能会越来越被动,这项行动也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因为后者发现外交抗议没什么效果。里根上任后,美国政府对保持航行自由的态度更加明确和积极。美军进行的航行自由演习缩写做FON演习(Freedomof Navigation exercise)。

     2

     在黑海展示旗帜

     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舰艇基本保持每年3次进入黑海“展示旗帜”,并对沿岸国家宣示其在黑海近岸海域的无害通过权力。其目的首先是宣示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为国际水道,任何国家享有通过权,其次是宣示美海军舰艇在苏联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第三是宣示沿岸国领海外的黑海海域属于国际水域,任何国家均享有此区域的活动权力。

     美国认为其权力由1936年的签署的《蒙特勒公约》支持,同样,苏联也根据该公约对美军的行动表示抗议,比如苏联曾指责美国海军派遣装有“阿斯洛克”反潜火箭的军舰进入黑海是违背《蒙特勒公约》的,因为该公约规定进入黑海的军舰不得安装8英寸以上口径火炮,而“阿斯洛克”口径大于8英寸,美国的回应是“阿斯洛克”不是舰炮,不在公约规定范围内。

     苏联非常反感美国舰只在黑海的活动,一再宣称美国的行动是危险的挑衅,只会“搅乱这片凝聚了黑海沿岸国家友谊的宁静水域”。

     黑海的魅力让苏联视之如禁区。

     1983年,苏联部长会议签署了一项旨在约束外国军舰的规定,名为“外国军舰在苏联领海、国际水域、港口通过和逗留的规定”,该规定明确外国军舰的无害通过权力仅在苏联领海范围内划定的限制区域内有效,并公布了波罗的海、鄂霍斯克海、日本海的苏联领海内无害通过的航线,但未在黑海划定无害通过航线。

     然而黑海区域美苏的对抗远远超过上述3个区域,从60年代末开始,苏联对美国海军在黑海的活动逐渐从外交抗议升级到了武装对抗。

     1968年12月9日,美国海军第六舰队驱逐舰“迪斯”(DD80)和“特纳”(DD834)号进入黑海,在土耳其和苏联近岸海域航行3天,期间遭到苏联舰只的紧密跟踪,并被强烈抗议。

     1979年8月,美国驱逐舰“卡隆”和“法拉戈特”(DDG37)号进入黑海“展示旗帜”,苏联战机对2舰进行了超过30次模拟导弹攻击,据五角大楼资料,苏联派出多型轰炸机(其中包括当时最新式的图-22M)与侦察机一起保持对美舰的跟踪。

     1984年,美国驱逐舰“戴维R 瑞”号(DD971)在黑海新罗西斯克附近海域进行FON演习时,苏联战斗机以航炮朝该舰尾迹射击,并有一架苏联直升机在对该舰拍照时,猛然降到距离该舰甲板仅有30英尺(9.14米左右,约相当于中国普通住宅楼3楼高度)高度处,这次轮到美国表示抗议了,美国认为苏联的行为违反了双方签订的《海上事故协议》精神。

     3

     前奏

     1986年,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和驱逐舰“卡隆”号进入黑海南部克里米亚半岛以南靠近苏联领海区域巡航,遭到苏联护卫舰“和谐”号(“克里瓦克”级)拦截,在苏联领海内逗留约2小时后,两舰离开,苏联在黑海周边的空、海军力量提升了战备等级,并派遣海军飞机对美国舰只进行威胁,此次事件引起了长达数周的外交纠纷。苏联海军司令员切尔纳温在之后召开的苏联国防会议上向苏联最高领导人及国防部领导建议可用撞击方式驱逐进入苏联领海的外国军舰。

    

     (约克城和卡隆摸老虎屁股不是一次两次了,图为苏联护卫舰撞击约克城瞬间)

     4

     领海管辖vs无害通过

     1988年2月12日,美国巡洋舰“约克城”号和驱逐舰“卡隆”号再次进入黑海苏联领海宣示自由航行权力,起初“卡隆”位置在距岸7.5英里处,“约克城”位置在距岸10.3英里处,按照切尔纳温的指示,黑海舰队起初计划派驱逐舰“红色高加索”号(“卡辛”级)前来应对,但因该舰出现技术故障,改派“无私”号护卫舰代替,对峙的双方舰艇中“无私”号只有“约克城”号排水量的1/3,SKR-6号只有“卡隆”号的1/4,除2艘护卫舰外,苏联海岸警卫队。

     斗争开始后,SKR-6首先接近“卡隆”,3分钟后“无私”号接近“约克城”,同时图-16型飞机临空开始监视。斗争过程中,两国舰艇间用甚高频16频道进行了多次对话。

     9时45分(以下时刻均为黑海当地时间),美国舰只航行在雅尔塔到福罗斯之间,距离福罗斯还有1个半小时航程,“无私”号向“约克城”发出信息:“你的航线将侵犯苏联领海,我建议航向转到110度”。“约克城”没有回答。之后“无私”号按照黑海舰队参谋长指示,再次发出信息:“按照苏联现行法律,本地区禁止外国军舰无害通过,为避免事故,强烈建议你改变航线,以免侵犯苏联领海”。

     据“约克城”号事后报告,9时56分,“无私”号曾发出警告:“我舰将要打击你舰”(ourship is going to strike on yours)。

     10时15分,“约克城”号回复:“我不会改变航行,我的行动符合国际法”。

     “无私”号根据黑海舰队司令员指示,对“约克城”号发出警告:“即将进入苏联领海,距离20链,一旦进入苏联领海,你的行为将被视为入侵”。

     10时45分,“约克城”回复:“不会改变航线,享有无害通过权”。之后该舰进入苏联领海,“卡隆”号也跟随进入,边境巡逻舰“伊兹梅尔”号对其发出警告:“你已侵入苏联领海”。

     同时SKR-6开始加速追赶“卡隆”号,并始终尾随后者,两艘苏联护卫舰都发出警告:“你已侵犯苏联国境,我要求你立即离开苏联领海”。

     当时“无私”号位于“约克城”号左舷,SKR-6位于“卡隆”号后部尾流中,2艘美舰仍然没有改变航向。

     10时56分,SKR-6距离“卡隆”号150米左右,收到后者信息:“不要靠近”,此时,“无私”号距离“约克城”大约50米,双方军舰进行了最后一次通信,据“卡隆”号13时20分向驻欧美海军司令部的报告称,“无私”号在撞击前向美舰发出警告:“苏联舰只奉命阻止对领海的侵犯,作为非常手段,我舰之一将打击你舰”(Sovietships have orders to prevent violation of territorial waters, extreme measureis to strike your ship with one of ours)。“卡隆”回复:“我舰正在进行国际法许可下的无害通过”。

     11时2分,在距离苏联海岸10.5海里处(44°15.2′N ,33°35.4′E),SKR-6撞上了“卡隆”号左舷第466号肋骨处(距舰尾约60英尺),前者部分舷墙支柱被撞弯,后者舰体外表轻微擦伤,油漆被蹭掉,两舰都没有人员伤亡。“无私”号转向撞击“约克城”号左舷,导致后者舰尾“鱼叉”导弹发射架等部位受伤,导致无法使用,“无私”号右锚丢失,两舰也无人员伤亡。发起撞击的两舰显示出了较高的技巧,既果断执行了撞击命令,又未造成过于危险的后果。

    

     SKR-6是艘米尔卡级轻护,可以看到它的驾驶室高度刚刚超过卡隆的干舷

     11时40分,黑海舰队司令员向两艘护卫舰转发了莫斯科的指示:“与美舰分离,要求它们离开苏联领海,准备应对再次入侵”。之后两艘护卫舰与美舰各自保持了安全距离(据“约克城”报告,“无私”号与“约克城”拉开了300码距离),美舰保持航向并驶出苏联领海,之后双方未再发生摩擦。

    

     无私号拍摄的 约克城

    

     约克城拍摄的无私

     事故发生后,苏联国防部发表声明指责美国军舰无视苏联边境警戒船的警告并在苏联海域进行危险行动,同时苏联外交部也对美国发出强烈抗议。1988年7月11日,苏军总参谋长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华盛顿举行会谈,对避免类似的危险军事活动进行了讨论,1989年6月1日,美苏双方签署了“避免危险军事行动协议”,该协议对两国武装力量单位在和平时期发生对峙时应采用的通信频率和信号,应禁止采用的危险对抗行为,双方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采取的措施等事项进行了规定,有助于减少和平时期摩擦升级的危险。苏联解体后,这项协议由俄罗斯继承。

     从后面的历史发展看,1988年撞船事件对美苏双方都不算坏事,甚至可以说促成了双赢的结果,围绕对峙的焦点——无害通过权,苏联明确不会加以限制,同时美国也明确不会在黑海苏联领海范围内进行FON演习这类行动,双方都认可撞船事件的后续处理,并认为日后发生此类事故都可以参照黑海撞船事故的处理办法,这在两国对峙的背景下无意是非常有益的共识。

    

     5

     讹传

     当梳理完相关报告和当事人(苏方)回忆,笔者越来越倾向于认定所谓 “我舰奉命撞击你舰”只不过是后人的演绎或讹传。在VHF16频道中,苏联护卫舰多次使用的词是Strike,而在英语中,这个词无论如何理解都不应是撞击,实际上在西方媒体关于此事故的报道中,采用更多的是collided或bumped,有些则更形象的描述成shoudered。在撞击战术盛行的时代,描述撞击常用的单词是ram,做名词则是指撞角。

     而且梳理整个事件的时间线也可发现,苏军很早就已经开始威胁要“打击”美舰,并且多次发出这类警告,美舰并没有在撞击后离开,而是继续纠缠了一阵。借此事件勾勒苏联海军的硬汉形象不是难事,但遗憾的是事实并非如此,而且即便是苏联海军,在处理此类事件时也是蛮专业、蛮有耐心的——虽然调门很高,但事后处理很理智。这一点恐怕源于苏美两家持续二十多年的海上对峙实践,无论对于苏联海军还是美国海军,大家都饱经风霜,不是不更事的毛头小子了。

     在和平时期,海上对峙是少见的大新闻,但在看热闹的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其实是对峙双方如何处理和管控类似险情的能力和探索,在这方面并非没有先例可循,冷战期间美苏对于海上对峙的一系列谈判和协议,都很值得正迈向远海的中国海军去审视和研究。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迎来了新伙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为大家送出《我们的孩子》。该书由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所著,是有关“社会分层、阶级固化、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纪实性作品。

     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者(数量超过三十)库叔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获奖。当然,评论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