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美国,让我面对一个九岁中国孩子的提问哑口无言
2017/10/17 瞭望智库

    

    

     美国精英和普通中产阶级以及底层穷人之间越来越远的差距,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话题。

     文 | 凌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大家”(ID:ipress),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女儿上四年级,最近显然学校在整风,因为放学后不停地听到谁谁又被叫到助理校长室谈话,因为说话用了脏字;谁谁收到书面批评——这个比较严重,需要家长,班主任和助理校长同时签字才算过关,每一次签字都要把所犯之错叙述一遍,相当于三堂会审的惩罚。我好奇,问所错者何?跟老师回嘴,talkback;最严重的一个被停学一天,“停学”不常见,原因也是回嘴,且舌战的时间比较长,扰乱了课堂纪律,老师退出教室,请来了助理校长。

     女儿胆小,自己不敢犯事,但作为围观群众看了很多热闹,所以每次学校整风她都很兴奋,因为有戏可看,看热闹不怕事大。最后女儿总结:“要是你当了总统,什么错都可以犯,什么话都可以说,不怕被停学了。”

     我立刻想反驳她,嗳?不能这么说啊!总统受到媒体监督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制约,他是国民行为的表率……

     话到嘴边,我还是哑口无言——于今时代的美国和美国总统,谈得上什么表率呢;于今的国会议长,多数派领袖,民调比总统还低呢,比总统还遭人烦,对总统言语不逊又可能有多少制约呢?

     现在的美国,价值观有点乱,有悖常理的事情太多了,而且都上头条新闻,这些头条新闻没有一件能对一个九岁的女生说清楚。

     拿最近的好莱坞金牌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长期性侵女演员一案来说。民主党自由派的第一表现是集体失声,他的政治捐款最大的收益人,一是希拉里·克林顿,二是前总统奥巴马,没有一个站出来谴责的。

    

     希拉里与韦恩斯坦

     如果说虚伪是文明必须付出的代价,没有比这时的好莱坞最虚伪最团结的。韦恩斯坦对女演员潜规则,好莱坞人所皆知,甚至在情景剧里还当作笑话调侃;《纽约时报》《纽约客》《纽约杂志》等媒体多年调查的专题新闻,最后浮出水面的,是《纽约时报》上周的三千五百字的陈述。迪斯尼公司跟他合作的十二年中,他对女演员的调戏,咸鱼手和直接强奸,是迪斯尼管理层最头疼的需要全时紧急公关的“烂污”(没有之一)……

     之所以这么多年来韦恩斯坦都被罩着,因为他在好莱坞法力无边,又是好莱坞给民主党圈钱献金最大的金主;曾经被奥巴马总统邀请作客白宫十三次,给希拉里竞选捐了几十万美元。仅2016年他牵头给希拉里在好莱坞搞竞选募集大会,出席的就有大明星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凤凰女罗伯兹等等。克林顿团队专门给韦恩斯坦作讲演训练,让他去电视台CBS出门替希拉里站台说话;作为回报,韦恩斯坦给克林顿竞选团队主席穆克出谋划策,教穆克怎么对付初选时最大的竞选对手伯尼·桑德斯······

     可以想见,韦恩斯坦这样一个民主党的铁杆支持者,他对女演员的性侵丑闻对民主党是多么巨大的负资产,他的丑闻就是民主党的丑闻,因为民主党和自由派们对他的姑息遮丑已经好多年。

     梅丽尔·斯特里普也就是中国观众说的“梅姨”,坚持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她的好朋友韦恩斯坦这些烂事,她对韦恩斯坦的名声的背书在《纽约时报》的新闻曝光出来以后都没有动摇,在韦恩斯坦以宣布无限期休假后也没有动摇,但是一旦韦恩斯坦作总裁的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把他开除了,梅姨谴责宣言出台了。韦恩斯坦之所以被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开除,是因为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他的亲弟弟下毒手清理门户。梅姨的谴责来的太及时也太安全了,她过去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不止一次给韦恩斯坦吹法螺,极赞他的鼎力支持和独到的艺术眼光。

    

     所以,好莱坞精英们这回跟他们一直批评的政敌川普一样下不来台了。韦恩斯坦调戏女演员的惯用伎俩之一是在豪华酒店的套房中面试女演员,然后邀请她观看他淋浴,好嘛现在全美国都在观看韦恩斯坦淋浴了,同洗的还有好莱坞的精英们。

     川普比韦恩斯坦好到哪里呢?“摸私门”在情节上比韦恩斯坦略微轻一点,是丑闻但没有到刑事案件的地步,韦恩斯坦给自己辩护时拿川普作自己的同党,“他不也被选民宽恕还进了白宫了嘛。”这变成道德败坏比差游戏,也是两党虚伪度的比差游戏,结果虚伪的民主党败给了虚伪的共和党,美国选民把票投给了川普。

     金牌制片韦恩斯坦的丑闻只是这一年来美国精英的丑闻之一,没有最差,只有更差。再比如今年8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了美国前副总统环保主义者戈尔在田纳西的家里的用电量。《每日邮报》引用“美国国家政策研究中心”收集供电公司的公开资料,调查戈尔在纳什维尔市的一处住宅的电量情况。

     从去年6月到今年7月这一年间,戈尔家每月平均用电量为19241度。相比之下,美国家庭平均用电量仅为901度。戈尔的用电高峰是2016年9月,他家这个月的用电量达到了30993度,是美国普通家庭的34倍。戈尔这一年的电费几乎花了22000美元,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杜鲁·约翰逊指出:“戈尔的用电量对他的钱包和地球环境都不是很友好。”

     最奇葩的是,戈尔这只电老虎,还是离婚后独自居住,他还有另外两处房产,也就是说这个在国内可以供20人小厂的用电量,若不是一人独享就是纯浪费,按人均电消耗算,电老虎更是巨大。戈尔是推动环保意识和全球变暖的急先锋,推动各国政府对全球碳排量进行立法管理,因为他“为改善全球环境与气候状况作的不懈努力”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2007年,戈尔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这项报道时给我感觉很荒诞,即便不把戈尔归在虚伪一类,至少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资源浪费,才会这样年复一年空开着恒温游泳池,另外一方面,也说明精英生活跟美国普通人相差有多远,精英对自己的不自知,更加剧了“何不食肉糜”,情感隔膜,贫富悬殊,三观不一,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社会阶层鸿沟?

     美国精英和普通中产阶级以及底层穷人之间越来越远的差距,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话题。在政治上摇摆不定的中产阶级,从2016年大选上看,已经倒向了保守的共和党。希拉里代表的民主党变成一个纯蓝色的东西两岸的精英党。这一点,身为媒体精英的罗德·德瑞埃(Rod Dreher)是亲身体会。

     德瑞埃何许人也?他是现今美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基督教博客撰写人,博文的阅读量每月达到百万次。他在华盛顿记者俱乐部作讲演时,主办方为了最大限度地容纳听众,只允许站票。德瑞埃出生并生长于路易斯安那州的人口仅一千七百人的小村镇,高中时就开始关心政治,听媒体的时事评论节目,读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而不是随父母兄弟一起出门打猎。德瑞埃家里穷到打猎松鼠用松鼠肉改善伙食。

     德瑞埃高中毕业后即离开家,成为著名的编辑,专栏作者,影评人,但在路易斯安那州的老家里并不遭待见。他的妹妹在当地中学教数学,而他发表在《纽约邮报》影评的收入,可以抵得上妹妹几个月的收入,他的妹妹无法理解他在东岸作媒体精英的生活。

    

     罗德·德瑞埃

     家乡人之间的抱团,竭诚友爱,对基督教的虔诚,让德瑞埃感动不己,感动到他决定举家从费城迁回路易斯安那州,空降回自己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他要重新做人。这种知识分子对故乡爱恨交加的精神轨迹,自上世纪初从鲁迅的《故乡》开始,曾经是典型的启蒙运动中知识分子回归大地的举动,结果都不堪。

     如今在后现代的美国,苹果电脑不离身的德瑞埃再度悲剧重演,德瑞埃成为家中最遭人烦的人,没有人喜欢他,更谈不上理解他。他把自己的家庭(妻子加三个孩子)连根拔起回到故乡,连自己的父亲都觉得没有必要。他管自己的父亲叫作“南方保守的基督徒”。在家乡不尴不尬过了两年后,德瑞埃黯然回到费城,沮丧到陷入忧郁症。

     这段经历,这种媒体精英和南方底层的矛盾与隔膜,后来被德瑞埃写在书中反思。他引用波兰哲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对后现代社会的观察,鲍曼认为技术进步让后现代社会性具有“液体性质”,任何社会体制都在会这场洪水中被瓦解冰消,宗教首当其冲。比如社会精英,他们的财力和人脉使之可以随时随地在地球的任何地方生活,家乡观念和地方性不复存在。

     技术进步和资本进步是美国不可避免的社会潮流,势头已经不可阻挡,所以原来固有的价值观岌岌可危。这也是我对小女的教训无法自圆其说的深层原因,因为那个原先固定的因与果,那个普通人的价值判断所依赖的框架,已经摇摇欲坠。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任编辑: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谢芳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