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怕“黑天鹅”吗?华为领军世界的秘密是什么?用“领跑力”都能解释清楚!
2017/12/19 瞭望智库

    

     华为领军世界的秘密是什么?任正非怕“黑天鹅”吗?

     海尔“砸”组织,张瑞敏想“引爆”什么?他用哪4个字概括30多年经验?

     京东方,何以成为供给侧改革成功的案例?是什么事情,让年近6旬的王东升竟然哽咽?

     比亚迪是怎样跨越模仿跻身全球第一的?“技术狂人”王传福何以在电动双层大巴领域敢称“没有竞争者”?他要抓住一个怎样的“百年机遇”?

     登上珠峰的汪建,会登上基因产业的“珠峰”吗?是什么,使他竟敢宣称要“消灭几种病”?在他眼中,精准医学的下一步是什么?

     是什么,有可能让雷军“每天睡不着觉”?是什么让他自信“再过个一、二十年,中国在各大核心技术上都是世界领先的”?小米为何要下定决心自己做芯片?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

     文 | 李斌

     本文为瞭望智库书摘。

     摘编自《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众所周知,搞长跑,要一直“领跑”,是很难的。

     个人如此,企业亦如此。一时领跑易,长时间领跑难。

     对于企业而言,要想基业长青、领跑一个行业,自有其奥秘。伴随技术的突飞猛进,从柯达到诺基亚到最近的HTC手机,眨眼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故事不时在全球上演,也许昨日风光无限,今朝却冷冷戚戚。正因为如此,“超级独角兽”企业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感慨:“过去五年的变化超过了之前的五十年。”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如此?

     放眼人类历史长河,各领风骚一段时间的事情真不少。自1500年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大国崛起和更迭之路,就是一种印证。

     问题,油然而生:“领跑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这种领跑的力量从何而来?它是企业家精神的集中体现?究竟什么样的企业家,才具备“领跑力”、成为领跑者?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技术不断被颠覆的时代里,企业家究竟怎样才能不断穿越迷雾、引领未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企业家的“领跑力”和引领型发展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究竟应该怎样更好地让企业家的“领跑力”释放,成为“领跑型城市”?中国,究竟能否不断在科技创新、产业革命上不断突破束缚,成为“领跑型国家”?……

     一次调研,就如一次长途旅行。

     过去近3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经历了7次这样的“旅行”,旅途之上,我们试图深入“解码”一座城市、一个企业、一种经济现象,尤其是其中人的因素、企业家的因素。

     在解码这些经济现象和企业后,我尝试从前瞻力、“痛点”感受力和执行力、核心技术竞争力、团结力、忧患力、学习力、战略定力、忍耐力、创新力、价值引领力等10个方面归纳“领跑力”的来源。

     1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技术发展趋势的预见,来自于一种“看”到未来的能力,它首先是一种前瞻力

     上个世纪末,华大基因搭上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末班车,解决了以往基因研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对技术工具尤其是测序仪“超摩尔”式的发展的把握,使这个团队抓住机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因测序工厂乃至集医学、农业、健康、运动、教育、仪器等诸多领域于一身的生物经济“新物种”。

     “技术决定战略。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里,企业家对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作为技术控,比亚迪王传福说:“技术研究多了,你才会看得远看得清。比方说10年前我们研究电池,电池虽然是一种趋势,但是要考虑性能、电池密度、成本能不能达到要求。”

     正因为站到了技术最前沿,这些创业者、企业家都成了预言家——任正非坚信“主航道只会越来越宽,宽到你不可想象。我们现在还想象不出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只是把航道修宽了,在航道上走各种船。”

     他更看好未来:“未来二三十年将是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的时代。伴随生物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的实现等等,未来人类社会一定会崛起非常多的大产业。”

     在王东升眼里,“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了。触发点是人工智能和基因技术。他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关于“硅基和碳基生命的科技革命”,这是人与自身相关的产业。我们已经能创造出某些方面比自身更聪明的人工生命;我们需要处理人类自身与人工生命的关系;我们自身健康寿命会大大延长,推动自身的进化。这是机会,更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

     华大基因董事长、作为联合创始人之一的汪建说:“历经多年、投入数十亿人民币研发的高通量测序仪问世,全球测序技术领域将首次大规模列装‘中国造’,通往‘人人测序’时代的大门正在打开”。他预言:精准医学首先是认知、矫正,就是读和写,但这些还是“医疗”,而更重要是“治未病”,下一步一定是精准健康、精准营养、精准运动、精准预防,精准医学是一个过渡的东西。

     程维预言:“下一个五到十年,我们将看到一场共享出行和智慧交通革命,这场产业革命现在只是开始”“互联网不是早期的开荒时代了”“互联网下半场其实是人工智能的天下”。

     预见来源于洞察力。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在分析“独角兽”企业时多次强调一个词“洞见”:“之所以出现独角兽企业,创业者具有洞见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相比过去,新时期的创业者更有洞察产业变革方向的敏锐度,且敢于引领产业和变革。”

     正因为站到了技术最前沿,这些创业者、企业家都成了梦想家。

     滴滴出行“希望变成汽车运营商,希望能够从最大的出行平台变成世界级的科技公司,推动未来五到十年交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张瑞敏自问:“我始终觉得是在跟时间赛跑,到底我们能不能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引爆物联网的公司?如果能,不光海尔,中国制造业真的将在一个新的、大的起跑点上腾飞;如果不能,被某一个外国公司引爆,就会是我说的‘你不拥有平台就被平台拥有’。”

     王东升的梦想竟然也是物联网:“我们不仅是提供显示器件产品的公司,而更像是物联网系统的智慧端口公司。信息终端显示触控一体化产品是端口,血糖仪是端口,还有其他等,其特点是可展示、输入、抓取、交互,安全、自动和智能,我们称之为智慧端口。”而且自信预言:“物联网时代,中国一定有机会走在世界第一。”

     “对方向的把握”,至关重要。一个企业如此,一个城市、地区也是如此。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深圳经济增速从年均25%急跌至个位数。

     面对加工贸易断崖式下跌,深圳先后出台实施生物、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

     2013年,深圳着手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和智能装备制造四大未来产业。

     深圳何以“领跑”?

     “深圳每一步都踩在了点上。”回首过去,深圳市政协常委乐正认为,深圳就是在不断直面问题、超越自己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结构转型,从而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的。

     “未来产业”还“没来”吗?事实上,伴随技术日新月异式的发展,一些“未来产业”已经进入百姓生活。未来已来,只是人们乃至政府浑然“无感”而已。

     2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痛点”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它是一种强烈的感受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没有对“痛点”的把握,就不会有滴滴出行和摩拜单车。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最初就是想让打车不再难、让出行更美好,“希望可以通过互联网连通所有的交通工具,提高整个城市出行的效率”;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就是想“回归到事情的本质,就是怎么样让出行、生活更好”。

     快手宿华的初衷,“是帮助人们记录生活中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并开放地分享给所有人”“把每个个体的小世界记录下来,成为整个世界、整个时代的记录”。为人民服务,人民自然也就为你“服务”。短短7年时间,快手已经成为日活跃用户达到数千万的生活分享平台。

     这是一个在生物医学界众所周知的真实案例——犹太人群中曾有一种疾病叫TSD(黑朦痴呆综合征),病人一般在4周岁前死亡,犹太人为控制住这种病,在大群体内开始广泛的婚前、孕前筛查,犹太民族通过强大的组织能力,在数个大洲、上百个城市同时开展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控制遗传病的行动。到了2000年,在北美犹太人群体中,这种疾病基本被控制了,2003年全美诊断出10例TSD,没有一例是犹太人。

     “犹太人能做到,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华大基因汪建经常这样自问,也问别人,“我们的大目标是破解生命天书、造福人类。这不仅是理念,也已是现实。十几年前我说这话,大家都觉得是在说梦话,现在全部落实了”“现在基因科技已发展到这个程度,远离几种疾病是完全有可能的。”

     和他人分享、便捷出行、消灭疾病……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求,也往往是痛点所在,而痛点往往就是卖点。

    

     3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核心技术的攻坚,这是一种核心技术竞争力,有了这种力量,才有可能“化不可能为可能”

     下游始终离不开上游,零件依附着核心。

     近年来,京东方的产品占据世界市场多项第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成为两家入围美国专利授权量全球前50名的中国大陆企业之一,另一家是华为。

     然而要知道,京东方在“企业在最困难的时候,还要大量研发投入,有的年头研发经费比例占到13%至15%。”

     王东升说:“人家说我们疯了,可是我们当时想,不创新投入,我们才更是疯了。生产线缺乏主心骨,就会变成废铁了。竞争就是要给自己设立一个也许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目标,你才有动力化不可能为可能。”

     他的“手上有一道疤”,就是和一家外国企业社长见面时“有个人在酒桌上讲了很多难听的话,非常瞧不起中国人。我一直强忍着,气到把手里酒杯捏碎了,后来才发现血流出来了。”这位曾经尝过屈辱滋味的企业领军者“最大的希望是,下一代能够坚持不懈地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一定要自强自立,创新驱动!”

     任正非反复强调“理论创新”和“理论突破”——“没有理论的创新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可能成功”“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理论创新比基础研究还要超前……很多前沿理论突破以后,人类当时都不能理解”“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搞科研。一个基础理论变成大产业,要经历几十年的功夫,我们要有战略耐性。”他警告一些“小公司不能稍微成功就自我膨胀”。

     创新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在华大基因汪建看来:“捡点漏,那不叫源头创新。要有源头创新,必须把基础科学搞上去。”

     他说,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枪”,有了耗费数十亿才拿下的、有自主产权的高通量测序仪,有了从人到经济作物再到鸟类等许多动物的海量序列数据,有了这样一支身经百战、百折不挠的生命科学队伍,有了国家基因库这样的重大基础设施,我们在这个领域已经和世界并跑甚至领跑,这个持续发展、引领发展的战略良机,国家真的不能丢失,这种机遇,可是国家倡导的引领型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小米下决心砸重金攻关手机芯片,因为这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雷军说:“创业公司不创新就没有未来。今天的手机公司已进入最惨烈的淘汰阶段,最终只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才能存活下来。为了把手机做好,对所有元器件都要有自主研发能力。小米不仅做芯片,也在做屏幕、相机等核心元器件的技术研发,其实苹果、三星也是这么做的。小米如果想5年、10年后笑傲江湖,今天就应该大规模投入核心技术的研发,要掌握这些技术,其中芯片是最难的一个。”

    

     4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对团队的引领和激励,有激励人心、团结前行的力量。它是一种机制,是一种团结力

     领跑不是独跑,而是带着团队跑。

     在考察后,王东升看到了液晶显示器的蓬勃未来,虽然很孤独,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被称为“寡人”,但是人们相信他、愿意跟随他,历经曲折和坎坷,京东方“领跑”了一个产业,让人们看到液晶显示产业在中国“海啸般的崛起”。

     “为什么不提升一线作战的人的待遇呢?”在华为,任正非确定非洲“将军”的标准与上海、北京的标准不一样,年轻人在非洲很快就当上“将军”。“你在非洲干,就朝着这个非洲‘将军’的标准,达到了就是“将军”,就可以拿“将军”的钱。现在我们的非洲员工根本不想回来。”

     华为的一个秘密武器是“改变劳动和资本的分配机制”,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华为这些年劳动与资本的分配比例是3:1,每年经营增值部分,按资本与劳动的贡献设定一个分配比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起来了。”

     正在海尔发生的一场革命是颠覆式的,因为它“砸”掉组织,培育出无数个具有内生动力的“小微”。张瑞敏的梦想,就是“希望这里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CEO,每个人都能够成功,都有自己的价值”“现在海尔平台上有2000多个‘小微’,每个成功的‘小微’如果能持续成功,不就是‘张瑞敏’了嘛?”

     5

     领跑力,来自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它是一种忧患力

     突破式创新、颠覆式创新、破坏式创新,不管叫什么名词,都反映了一种“创新的窘境”。

     当笔者用“黑天鹅”来问不同的企业家时,回答让人饶有兴趣。

     任正非自信满满:“即使有‘黑天鹅’,也是在我们的咖啡杯中飞。我们可以及时把‘黑天鹅’转化成‘白天鹅’。我们内部的思想氛围是很开放自由的,‘黑天鹅’只会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技术潮流。”

     王东升则忧心忡忡:“我现在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在地球哪个角落、哪个车库里面的年轻人,突然奇思怪想,搞出来一个什么黑科技,一个更简便的技术方法,把我们颠覆了。”

     已进入“无人区”的王东升这样描述自己的心境:“前方茫茫,压力更大,唯有战战兢兢,奋勇向前,持续保持全球领先,才能活下来。”

     想“活下来”,是因为京东方和曾经表面辉煌的中国彩电产业经历过毁灭——京东方的前身是原本生产电子管的北京电子管厂,在技术更迭的大潮中衰落。这也使“京东方领导人相信技术替代是工业发展的规律,要想使企业长盛不衰,就必须主动参与技术变化过程,而且必须自主掌握技术”。

     谈到中国在全球面临的形势,他这样说:“从挑战来看,我们要客观认识到,无论是基础性产业,还是一些前瞻性领域,我们与美欧日韩都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美国。美国的科学家、学者、智库体系相当完整,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整体能力很强。我们需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同时虚心学习,开放合作。”

     小米早已是超级独角兽,雷军依旧很操心:“我每天都要关心汇率、政治、天文地理等情况。如果小米成长为上千亿级别的公司,那操心的事更多,我每天都会睡不着觉。”

     忧患意识是普遍的。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说:“我认为,创业还是要保持适当的焦虑,如果什么都不怕、不焦虑,那就不是创业了”“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如果什么东西都很清楚了,不会是真的,很多东西都在动态变化。”

    

     6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的学习力

     张瑞敏一年看“100多本书。最近在看卡斯写的《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任正非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看书,他读的书涉猎很广,从政治、经济、社会,到人文、文艺等各方面,其中历史方面的书最多,而最少的则是小说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书刊。与各色人等的思想交流,更是他“学习力”的重要来源。

     学财务出身的王东升,自学电脑编程、接触人工智能,为了学习更多的前沿技术,当年二十几岁的他甚至在厂里的机房睡了两年。

     学习力,是一种模仿力,但是必须超越模仿。时隔多年,有人仍然忘不了比亚迪汽车是模仿起家,面对“尖锐”问题,王传福毫不回避:“早期的时候这样,很正常。当然,学习完了以后,就必须创新。比亚迪在新能源车上面造就了核心的东西,电池、电机、电控技术都是全球领先。没有领先的技术,就做不到全球第一”“我们原来不懂车,早期造车时难免请教、借鉴、学习。日本当年造车也是学习美国福特,大家早期阶段不都是这么走嘛,只要专利上没有问题就行。”

     这种学习力,体现在一个城市的学习氛围中:在青岛,近两年连续举办两届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等,搭建企业间交流的平台。青岛企业家彼此间的学习和交流成为常态,互促共进氛围浓厚。青岛很多企业家推崇张瑞敏,并经常当面“讨教”。创办软控公司的袁仲雪,致力研发轮胎生产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行业内已孵化了多家企业。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就把自己的接班人、女儿张蕴蓝送去跟袁仲雪学习。

     在北京,快手创始人兼CEO宿华感叹:“如果不是在中关村,我和合伙人也碰不到一块儿,我也不会有精力学习‘机器学习’技术,接触不到那么多优秀的产品研发人员、工程师。”

     学习永无止境。华为坚定不移持续变革,全面学习西方公司管理。任正非说:“我们花了28年时间向西方学习,至今还没有打通全流程,虽然我们和其他一些公司比管理已经很好了,但和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公司相比,多了2万管理人员,每年多花40亿美元管理费用。所以我们还在不断优化组织和流程,提升内部效率。 ”

     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而国际化之路绝非坦途。任正非就这样披露自己的心迹:“我们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时候,什么都不会,不知道什么叫交付,全是请世界各国的工程顾问公司帮助我们。第一步就是认真学习,使公司逐步走向管理规范化。现在我们正在自己往前一步,就想再做得更简单一些、更好一些。”

     7

     领跑力,来自企业家的长远眼光和战略定力

     虽然一亏多年,王东升仍然痴心不改,他说,我们进这个产业的时候中国没有人做。我们选择做液晶面板,风险是非常大的,没有多少人支持。中国需要这个产业,我们就应该咬牙去搞。

     任正非说:“高科技领域最大的问题,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没有理论基础的创新是不可能做成大产业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论基础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长时间。”他发出警告:“如果学术研究泡沫化,中国未来高科技很难有前途。不要泡沫化,不要着急,不要大跃进。”

     发展中的中国,市场机会很多,诱惑也何其多。王东升同样感慨:“中国能赚钱的机会很多,但还是要志存高远”“如果连我们都去做房地产了,还有谁来做制造业?”

     谁能想到,他的目光会超越100年:“我思考问题,一般会从未来一百年、五十年推导未来三十年、二十年,再从三十年、二十年推导十年、五年,从十年、五年再来推导今年、明年两年。在看未来时我们还要回头看,回看一百年。回顾历史越深,可以把未来看得越远,这样就不至于犯大错误。”

     8

     领跑力,来自百折不挠的精神、痴心不改的前行,才能划出一条勇往直前的轨迹。它是一种忍耐力,一种执着力

    

     刚刚创办京东方之初,国内的半导体显示产业领域还是一穷二白。正是因为王东升的“执念”,才有了今天的京东方。

     “国际合作中,有时候会感受到屈辱,但你必须要忍,还要向他们学。”王东升说,“专利技术不单是竞争力,还是进入市场的门票。那时我的心里就想,一定要把创新搞上去,终有一天我会超过你”“没有前面的脚印就没有后面的脚印,其实人就是这么忍辱负重走过来的,通过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中国人,都是一代一代这么忍辱负重地走过来的,相信很多企业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国际竞争中,你要赢得别人尊敬,自己首先要强大。只有你比他强,人家才能对你好。”在谈到国际合作中的教训时,年近六旬的王东升竟有些哽咽。

     他对未来充满自信:“在竞争中才能成就百年老店。只要我们志向高远,坚持下去一定会成功”。

    

     9

     领跑力,来自创新力,包括技术创新力,也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力

     为寻找一种更适合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海尔捕捉“互联网工业”时代的新机遇,颠覆传统模式“脱胎换骨”,在这种模式下,海尔内部没有层级管理,所有员工都组成创业团队与用户需求直接对接,谁能满足用户需求、创造价值,谁就能受益,否则就必须离开。这几年,海尔将这种“与用户零距离”的模式推向海外收购的日本三洋白电和新西兰国宝品牌斐雪派克。日本三洋白电业务曾连续8年亏损,被海尔并购8个月后扭亏为盈,海尔新商业模式得到验证。

     在青岛,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工业生产,培育新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甚至颠覆组织管理,已经在多家企业悄然展开。

     “工匠精神在于不断颠覆。”张瑞敏说,海尔有这样一群小微主,他们时刻准备着用创新颠覆现有模式,不断追逐市场风向,根据用户体验进行产品调整与转型。他们不仅是海尔的未来,更是制造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中关村,何以“独角兽”企业出没,在创新创业上成为一座“领跑型城市”?

     “受惠于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在北京迅速萌芽、发展。”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说。

     中关村管委会原主任、中关村银行董事长郭洪指出,从全球看,独角兽企业已成为引领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群体。它们“不光会跑、还会飞”,由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和资本4个轮子共同驱动,体现了独特性、创新性和颠覆性。

     “过去长期不重视商业模式,反过来也不能把商业模式妖魔化,认为独角兽公司都是靠商业模式取胜。仔细研究,你会发现,这些独角兽公司是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深度融合。”郭洪“举例说明”,“经过几年的摸索,小米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小米把芯片做出来,是很好的事,它的专利产生数量和速度在创业企业中是很惊人的,它是一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结合的公司。”

     而在程维看来,当前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综合实力和美国公司的差距越来越小,一些领域甚至旗鼓相当。中国现在很多创新不再是复制美国模式,而且中国企业凭借技术、运营效率和团队精神将更有底气和能力率先走出去,去打“客场”比赛。

     10

     领跑力,来自对价值的认同,是一种价值引领力

     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密切相关。

     华大基因的愿景是“基因科技造福人类”,这不仅是一句口号和目标,更是已经发生在人们身边的活生生的现实:无创产前检测、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肿瘤精准用药……

     正是这种价值认同,山东济宁市原市长梅永红、江苏昆山市原市长路军、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何亦武等纷纷加入这支队伍。

     向奋斗者、贡献者倾斜,不让雷锋吃亏,惶者生存,让高层有使命感,让中层有危机感,让基层有饥饿感,将军是打出来的……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一支10多万人的“大军”,在通信领域里取得节节胜利,直至进入“无人区”。任正非有一句名言:“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

     正是价值观的引领,让华为“群狼”战术发挥作用,超越了一个又一个竞争对手,而作为“群狼”的领跑者,任正非这样说:“别人说我很了不起,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我并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及财务,我的优点是善于反省、反思,像一块海绵,善于将别人的优点、长处吸收进来,转化成为自己的思想、逻辑、语言与行为。孔子尚能三省吾身,我们又不是圣人,为什么还不能?”

     “中国充满变化,中国在引领变化。”

     引领变化的,首当其冲,恰恰是企业。

     改革开放近40年,世界给中国带来机遇,中国也给世界带来惊喜,这个东方大国、文明古国、社会主义大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引擎。尤其是2012年来的5年里,中国更是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等理念,以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一系列大手笔,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旗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世界。

     改革开放近40年,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些中国企业,跑着跑着,跑没了,另一些中国企业,跑着跑着,成了某一个行业的领跑者。

     无商不富,无企不强。正如陈春花教授所说,“我们在世界经济发展当中取得巨大进步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诞生了一批人,这群新人是德鲁克定义的,叫‘企业家’。”从古代范蠡到近代晋商、徽商,到当代浙商、深商、湘商,企业家现象、企业家精神和企业家“领跑力”,这是一个值得长期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

     ——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驱动的背后,实质是人才驱动

     过去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唱而不衰”,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进一步释放了企业家尤其是创新型企业家的原动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几次与这样的科技革命失之交臂,21世纪终于有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大潮中弄潮的机会和可能。抓住机遇,培育一大批敢于创新、勇于冒险的创新型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力、爆发力的“领跑型城市”,已经成为国家和各个地方的当务之急;而建设“领跑型国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注定在“波浪壮阔”的中华5000年文明史上镌刻下辉煌和启迪。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我们总结企业、城市的引领之道,是为了更好地探究国家“引领”的奥秘。

     总监制:吴亮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李浩然

     库叔福利

     库叔的赠书活动一直都在!电子工业出版社为库叔提供10本《领跑力——企业、城市和国家的引领之道》赠予热心读者。解构“领跑力”背后的密码,建设领跑型国家,实现引领型发展。

     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点赞最高的前十名将得到赠书。当然,评论质量库叔会进行把控。想和库叔聊天请添加库叔微信号(lwzkkushu),合作请联系微信(1851420385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