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餐桌,是中国最重要的发展命题
2019/9/27 11:25:00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讲真,

     你的餐桌,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发展命题。

     回到70年前,

     爷爷奶奶的餐桌,

     他们想吃饱饭;

     30年前,

     爸爸妈妈的餐桌,

     他们想多吃点肉;

     今天,

     我们的餐桌,

     希望吃得更绿色更丰富。

     我们为何可以有这样的企望?

     准备!

     用70秒,

     我们去看这个国家70年里的餐桌,

     和它变化的动力!

     1949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11318万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418斤。

     在主要的农产品中,

     有73%的稻谷,

     21%的小麦,

     4%的油料,

     以及2%的园林水果。

     稻谷和小麦曾长期是中国餐桌的主角。

     那时,因为数量极少,

     肉鱼蛋都没有纳入统计。

    

     按照实际比例,

     它们应该是这么大的米饭,

     这么大的馒头,

     这么多的油脂和这么大的水果。

    

     农业生产迅速恢复。

     但面对数亿人口的需求,

     粮食产量增长缓慢而艰难,

     仓廪充实成为数十年的追求。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10年。

     虽然饭桌上只增加了水产品,

     但是主要农产品产量已经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

     除了吃饱,更多中国人开始吃肉,

     中国终于成为世界第一大猪肉消费国。

    

    

     1985年,

     “菜篮子工程”提出,

     几年后水果总产量跃上世界第一。

     再之后,

     人均一年能够吃掉240个鸡蛋。

     看!蔬菜已经成为产量最大的农产品!

     我们的餐桌开始变得精彩!

    

     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

     即使在冬天,

     多种蔬菜也开始摆上餐桌。

     新世纪初,

     人均粮食占有量开始回落,

     我们吃的馒头和米饭越来越少。

    

    

     人均GDP在不到10年里增加了两倍多,

     我们的餐桌空前丰盛,

     让人眼花缭乱。

    

    

     这不是简单的70秒,

     而是浓缩了中国人“吃饱肚子”的努力,

     以及“吃得更好”的梦想。

     我们曾竭尽全力,

     让所有中国餐桌上都有足够的馒头与大米。

    

     直到改革让土地真正焕发生机,

     从吃饱到吃肉,

     我们告别饥饿匮乏。

    

     从吃肉到吃菜,

     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攻克“三农”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努力。

    

     除了更丰富,

     我们还希望餐桌更健康。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中国餐桌正在经历从规模到质量的变化,

     我们吃饱、吃好,还希望更好。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将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最深刻的变革之一。

    

    

     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

     总监制:苏会志

     监制:夏宇

     责编:戴丽丽 李逸博

     编务:黄俊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瞭望智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