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络的功能作用详解,一看就懂,建议收藏!
2023/3/30 15:11:00 医学之家

     经络系统在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如《灵枢·经脉》中所载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由此道出十二经脉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整所有疾病,调整机体虚实等方面,具有的意义极为重要。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经络的作用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经络的生理功能

     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保卫机体,抵抗病邪,对来自机体的内外环境的刺激,通过经络体系的应答反应,以维持和协调机体内各脏腑器官之间的联系,以保持整个机体适应和平衡外在的环境。

     经络是机体内气血运行的重要通路,经络系统是所有脏腑器官组织所需营养物质的运送通道。气血是运送养料的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通过经络来弥散。经络能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02

     经络的病理作用

     ①表现症状:经络是人体内脏与体表联系的渠道,从皮毛侵入人体的病邪,首先影响经脉,进而传入脏腑。

     反之,经络形态上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或其运行气血的功能失调,或保卫机体的防御功能出现障碍。

     内脏发生病变,同样也能通过经络在体表有所反映。在体表出现所有反应,如压痛、结节、皮肤色泽、温度和导电量的改变。

     中医学中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就是根据经络及其运行气血功能失常,气滞血瘀时出现的病理反应而总结出的规律。

     临床辨证,可根据经脉循行部位和脏腑的生理病理特点,确定其征候属于某经、某脏、某腑的病变。如头痛,因部位不同,而选经配穴也不同,足阳明胃经行于前额,故前额痛称为“阳明头痛”,加以治疗时取阳明经穴;少阳经脉循行于头侧部,故偏头痛称为“少阳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少阳经穴;厥阴经脉会于头顶,故头顶痛称为“厥阴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厥阴经穴;太阳经脉循行于头枕部,故枕后痛称为“太阳头痛”,加以治疗时取太阳经穴。

     经络辨证主要是明确病位,若要识别寒热虚实病情,则需要结合运用八纲和脏腑辨证等方法,以次对疾病作出更为确切的诊断,从而使按压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

     ②传递病因:病邪侵犯机体时,常先作用于皮肤外部如毛囊孔、汗腺等,倘若留而不去,则沿经络向里侵入,由表及里,而至脏腑。反之,倘若疾病起于脏腑,也可以由里及表,而在该脏腑的相应部位及其相应的经脉穴位处出现异常变化,表现在四肢、躯体、皮肤出现压痛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状物、低电阻点等。

    

     03

     经络辨病原理

     人体十二经脉,内联脏腑,外络肢体,人体患病后,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对经络系统都会有影响;十二经征候就是从十二经脉的病理特点和发病机理总结出来的。

     其征候有三个特点:

     一是脏腑病变与所属经脉的症状相兼,如心经征候可见心胸疼痛和上臂内侧痛;

     二为经气失常出现的症状,如膀胱经受邪头项强痛、寒热往来等现象;

     三是数经合病,如肝和脾经同时患病,胸胁胀满、呕吐、泄泻等症状。在临床可根据

     上述特点,推断疾病部位,进而根据其病变所在脏腑经脉选方配穴。

     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具有联系十二经脉、调节人体阴阳和营卫气血的作用。在八脉中,督、任、冲脉同起于“胞中”,一源而三岐。督脉行于背部,任、冲二脉行于腹部。督脉、任脉是全身阴阳各经的总管,而冲脉通行上下,其脉气从头面灌注诸阳,在下肢渗入三阴,来自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均容纳于冲脉,故言其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

     带脉状如腰带,约束诸经,作用在于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阳跷脉互相调节,一动一静,对身体两侧的阴阳经脉起管理作用,使关节灵活使所有活动协调一致。阴阳维脉作用在于维络表里,参与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当十二经脉缺乏气血时,则将气血溢入十二经脉;当其气血有余时,又能将气血蓄于阴阳维脉。八脉共同从上下内外将经络的纵横联系加强,使前后左右的经脉均能协调统一,其中督、任、冲、带四脉与生殖系统疾病的关系甚密。

    

     因为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系。因此,可根据征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此外,在经脉循行路径或穴位上出现压痛或别的异常反应,也是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如发生急性阑尾炎时在右下腹部和阑尾穴处有压痛点。

     冠心病患者,常在其心俞、厥阴俞、神堂穴处有压痛敏感点。按摩治疗时,可以根据某一经或某一脏腑的病变,而在病变的邻近部位,或相应经脉循行的远隔部位上取穴,按摩经穴临床上遵循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就是根据经络在治疗方面的作用所总结出的规律。

     经穴按摩还可以运用针灸的穴位进行治疗,据古中医文献中记载的“肚腹三里留(肚腹疼痛等取胃经足三里穴),腰背委中求(腰背部疼痛取膀胱经委中穴),头项寻列缺(颈项部疼痛取肺经列缺穴),面口合谷收(头痛、牙痛等取大肠经合谷穴)”,用以上方法按摩经穴治疗疾病被临床证明是切实可行的。近年来风靡日本的指压法(用手按摩穴位)既是由中国的穴位按摩法演变而来的

    

     《针刀微创新鲜人体解剖及临床实战精讲班》(←点击查看)

     2023年4月22-25日在广东广州举办

     一、培训特色:(理论+临床+解剖+实操,每班计4天)

     1. 实体解剖: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进行新鲜标本解剖

     2. 名师指导:由全国知名针刀医学专家党东旭教授带教

     3. 三位一体:即动眼、动脑、动手新鲜尸体解剖,掌握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精髓。

     4. 独立实践:独立对病人病情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刀操作,由带教老师指导更正

     5. 提升管理:病源管理技巧,以及针刀病患沟通技巧分享。

     二、报名方式:

     1. 电话报名:13383832958 李老师

     2.微信报名: 1338383295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微信报名:13383832958(添加微信有优惠哦!)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播中医药知识

     让我们一起践行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学之家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