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藏着打胜仗密码
2021/10/13 16:42:27 正和岛

    

     作 者:小橙汁

     来 源:运营内刊

     (ID:baishikuaiyunyunying)

     讲述伟大抗美援朝战争的影视剧有很多:纪录片《较量》《伟大的抗美援朝》,电视剧《战火熔炉》《跨过鸭绿江》,电影《英雄儿女》《上甘岭》《集结号》《金刚川》……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除了家国情怀,或许还有很多。

     回望历史为的是指引来路,再宏阔的战争场面也是由一名又一名普通或者曾经普通的士兵和他们组成的战斗部队一枪又一枪,一场又一场干出来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在铁与血中铸就的光辉是否还能照亮和平年代我们奋斗的道路?

     我们满怀崇敬,开启向先辈的学习之旅。

     比照志愿军这支部队我们尝试画出一个优秀组织的能力画像。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尝试论述的是优秀组织的能力画像而非组织架构的知识普及,我们默认,当然我们也清楚我们的读者都有着一定的组织构建的基础知识,部分读者不乏丰富的组织管理实践经验和思考。所以,我们将只论述优秀组织的典型特质。

    

     要有一个可以凝聚人心、

     团结上下、无懈可击的口号,

     这叫组织的“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什么叫组织的“气”?中国古人把他叫做“师出有名”,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心理支撑”,说到底就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经得起推敲的正当性。有这个“气”,就首先有了打胜仗的心理优势,没有这个“气”,没上战场就已经虚了半截。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响当当八个大字短促有力、琅琅上口、因果分明、任务清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凝聚人心、团结上下、无懈可击的政治口号和军事口号。

     口号是一个组织“气”的载体。提炼、宣扬、解读口号是对组织存在的根本价值、主要任务、工作方法进行显化并强化的过程。如果之前我们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课题,今天我们可以一同思考下。

     我们在分拨的日常管理中有没有提出过类似的口号呢?从我们到处悬挂的横幅中不难看出,口号还是很多的。

     这些口号总体上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除了部分宣传安全生产的口号,很多口号都带有运动式的阶段性、自上而下的单向性和自顾自的片面性的特点。缺乏穿透力、生命力和战斗力,归根结底是缺乏和一线员工之间的共鸣,战斗在一线的员工感受不到口号和他们所“奋斗的事业”之间的必然联系。

     分拨的管理人员也会经常利用班前会以口号的形式宣导一些工作理念,但是由于这些理念和口号缺乏深入的思辨,总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我们举个例子,有些分拨的现场主管为了激励基层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在班前会上喊出这样一句口号:你们出来就是为了搞货的!这句话对吗?

     从激发员工个人的积极性的角度,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作为现场主管更应该明白的是员工是从属于组织的,员工的目标是从属于组织的目标的,如果一味强调员工利益的最大化,员工就会强化“货量为王”和“只要有货量,其他不重要”的错误思想,进而引发大量的冲撞规则,投机倒把的行为。

     实际上,现场主管如果认真思考了只有组织的健康发展才能保障员工的长久和普遍利益这个课题,就会想出一个让员工在服从组织目标最大化基础上调动自身积极性的口号。比如:提高操作效率拿货量,保障长期稳定盼增长。

     语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让思想变得具象、生动、有力量。也只有语言才能为更加具象、生动、有力量的行动指明方向。一个好的口号,背后折射的是对价值导向、公平正义、主次矛盾、方式方法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考验的是分拨管理人员以学习力、思考力、鼓舞力为代表的高阶综合素养。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我们想补充一句,根据我们的观察和思考,分拨管理中那些能够兼顾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积极有效的口号是长期稳定的,而非朝令夕改的。

     我们建议每个分拨都能结合自身分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首先我们得承认即便是同一个级别的分拨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些走在前列,有些仍然落后。这个发展阶段的差异主要是由管理造成的,由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决定的)。提炼出一个能够凝聚人心、团结上下、无懈可击的口号并长期宣贯认真解读。

    

     纪律,纪律,还是纪律!

     维护钢铁纪律的尊严!

     这是组织的“魂”!

     长津湖战役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20军59师177团6连,60师180团2连和27军80师242团5连。没错,他们就是让敌人胆寒、脱帽致敬的“冰雕连”。

     我方人员在收殓“冰雕连”烈士遗体的时候,在烈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首绝笔诗:

     我爱亲人和祖国,

     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

     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现在的我们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他们宁愿冻死,也不从寒冷到见鬼的阵地上撤下来,被冻死真的值得吗?我曾经也有这样的疑问,有必要吗?这里面有关于如何锤炼组织纪律性的部分答案。

     关于纪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作用我们这里不做赘述。今天,我们集中讨论的话题只有一个:如何锤炼组织的纪律信仰?

     1. 明白了为什么而战斗,我们才有可能忠实的履行我们的职责。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英雄不过是脱胎于人民并依靠人民的领袖。如果我们认可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思考一个更为深刻的课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每一个基层员工?

     有人说,基层操作工都是“大老粗”(其实,在那些搞IT和金融的从业人员看来,我们搞物流的都是大老粗,你觉得是吗?如果你的第一反应是同意,说明你落伍了),和他们讲那些“大道理”没有用,他们就是来挣钱的,告诉他们挣多少钱,听指挥,玩命干就好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只需要招几个宣讲人员和一些监督人员就好了,哪里还需要这么多的管理人员?分拨目前堪忧的管理现状已经证明,如何对待基层员工显然不是我们起初想象的那么简单。

     展现组织工作的巨大社会价值,把个人的工作和组织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突出每个岗位在组织全局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一点对任何组织的任何成员都是适用的,满足的是人性深处对“高尚事业”和“被尊重”的基本心理需求。

     如果我们的管理者无法理解这一点,认为物流行业看不到高尚的基因,甚至庸俗化之。看不到每一个基层岗位所能激发的不可替代的巨大潜能的话,带不出一支有内在纪律性的组织也就不难理解了——实际上这是一种缺乏领导力的表现。

     所以我们在这一部分的结论是:通过激发员工内心巨大的、正向的精神共鸣,让基层员工因明白个体协作在达成组织目标中的巨大价值而主动从“遵守纪律”走向“维护纪律”。

     2. “共产党员向前一步走”和“同志们,跟我上!”

     在电影《长津湖》热播的同时,一部以数名共和国历史上各个阶段、各个领域的时代楷模的典型事迹为内容的电视剧《功勋》在各大卫视频道热播。第一个故事讲述的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的指导员李延年在战斗中“能文能武”的战斗事迹。

     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常规建制连大概是120人至150人,视战场情况,加强连人数会超过200人。这个人数大致相当于我们的转运一级分拨操作加移动的人数,约等于枢纽级分拨操作岗员工的人数。

     我们想说明什么呢?在连级作战单位,不论是军事指挥主官还是党务工作主官都是要带头冲锋的。我们无意让大家生搬硬套志愿军的治军法则。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在一个人数在200人以内的组织中,每逢恶仗我们的管理人员是秉持“给我上”还是“跟我上”的态度造成的舆论环境是完全不同的。

     有人会说,我看不上那些亲自搬货的负责人,没有管理。

     其实我们更应该明白,关键时刻上去搬货就是在开展管理,这种管理很辛苦(这种辛苦对大多数从一线成长起来的管理人员很多时候是个考验,大家会觉得我好不容易熬成了管理人员,终于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了,我要做一个彻底的“领导者”——动手干活是对我的“领导”角色的弱化),但是润物无声,力道绵长,深谙人心。因为“说得好不如干得好”,因为“金杯银杯不如大家的口碑”!

     我们这一部分的结论已经显而易见:请相信组织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那些需要克制人性维护组织目标的规定,管理人员必须带头执行,员工即便不能上行下效,也很难以身试法。但是如果管理人员带头违反,员工则会变本加厉,以致覆水难收。

     如果其他配套措施合理,我们有理由期待以身作则可以起到提振组织精气神和彰显组织纪律性的巨大作用。

     关于维护组织钢铁纪律的尊严这一部分,我们重点论述了通过构建员工行为和组织目标乃至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帮助员工化“遵守纪律”为“维护纪律”和管理人员以身作则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我们目前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偏少。

     但这并不是说,制定公平合理的纪律条款、建立强有力的纪律执行监督机构不重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无往不胜,一往无前。

    

    

     “莽夫行为”和“懦夫才智”,

     都不可取

     不要在需要智慧的时候,标榜敢于牺牲的“莽夫行为”。也不要在需要勇气的时候,展现属于投机的“懦夫才智”。

     什么是智慧和勇气,长津湖战役这个战例就是战争智慧和战场勇气的最佳注脚。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回顾下长津湖战役。

     志愿军入朝作战是在昼伏夜行的隐蔽状态下进行的,直至第一阶段战斗结束,联合国军虽然因吃了几次败仗选择战略性退出已经占领的朝鲜首都平壤,但仍然没有摸透我志愿军的真实意图和实际赴朝兵力。稍作调整,麦克阿瑟决定分东西两线向中朝边境鸭绿江挺近。

     彭德怀和志司根据战场形势和美军动向,决定在非战场重心的东线(志愿军赴朝后采取东西两线应敌,战场重心为西线,志愿军主力也摆在西线。)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各个歼灭”的战术消灭东线美军精锐部队,战场就摆在了地形复杂,利于分割包围的长津湖地区。

     长津湖,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由流经盖马高原东缘狼林山脉的长津江筑坝而成的人工湖。它和其以东30公里处的赴战湖所狭地带被称为长津湖地区。

     负责诱敌深入的是在战役第一阶段打响黄草岭阻击战的42军。进入11月底,42军且战且退先后将美陆战1师和美步兵第7师第31战斗团(北极熊团)引入长津湖地区。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于11月初急调在福建备战的宋时轮第9兵团北上赴山东集结整训。11月7日,第9兵团改番号为志愿军第9兵团开赴朝鲜战场。21日前后,9兵团20军和27军先后到达长津湖地区预定歼敌地区,26军也已到达长津湖以北的厚昌江口地区,完成集结。42军陆续换防,奔赴其他战场。

     速度,在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有着无可匹敌的价值。而这些从祖国南方疾驰而来的9兵团的战士大都没有御寒的冬装,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雪。

     这一点在电影《长津湖》中有所表现:志愿军乘火车开赴朝鲜战场时,因为来不及将御寒的棉服装车,送站人员纷纷将自己身上的棉服脱下扔给车里的战士。如果此时你仍然无法理解志愿军将面临的地狱般的考验,我们有必要重申1950年11月底长津湖地区的最低气温:-54℃!

     时间来到27日夜,9兵团10万将士对绵延达50公里的美陆战1师和步7师发起突然而猛烈地进攻。至次日清晨,敌军被我9兵团将士分割成5个部分。

     如果敌我双方装备差距再小一点,完成布局的志愿军有理由将战果锁定并扩大。

     战场上没有如果。完成战役展开之后的长津湖战场,将更加彻底的交给9兵团决死而战的勇气。

     冻得硬邦邦的土豆,用玉米须裹脚,在睡梦中牺牲,冰雕连, 22%的冻伤率,让我们至今仍在反思的水门桥……我们极力用心感受,或许仍难感同身受,但是我们还是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乐观而积极的用聪明才智,在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创造性的扩大战果。当我们认为已经穷尽了我们的智慧而无法或者必须用硬刚直面挑战时,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在战场上喊出下面这句话:上刺刀,敢于肉搏的,才是真的英雄!

    

     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从事着一份安稳的工作,相对于71年前的这场战争,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无关生死,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积极的看待困难并对自己严格要求!

    

     排版 | 米小白

     审校 | 允允 主编 | 孙允广

     为什么,任正非强调

     让“打胜仗”的思想成为一种信仰?

     为什么,人民军队将

     “能打胜仗”作为强军目标的核心?

     为什么,众多企业家公认

     《打胜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教科书?

     一本书讲透组织打胜仗的密码,

     助你成为打胜仗的高手

     ▼▼▼▼

    

     《打胜仗:常胜团队的成功密码》

     作者:田涛 宫玉振 吴春波 等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