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又要干一件大事!
2021/11/9 14:36:08 正和岛

    

     作 者:方君翊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2017年12月27日,吉利入股沃尔沃卡车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8年2月24日,吉利入股戴姆勒奔驰卡车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至此,吉利控股集团基本实现了在卡车领域的战略布局。就在昨天(11月8日),吉利又祭出了一个大动作。

     这几天,有一则新闻,颇能代表这个时代的趋势。特斯拉,市值已经突破1.2万亿元,是大众汽车的7倍,而马斯克的财富也水涨船高,成为全球首富,三个巴菲特,才顶一个马斯克。

     此次市值的暴涨,源于一笔惊人的订单:10月25日,美国汽车租赁巨头赫兹,向特斯拉订购了10万辆Model 3,以租赁给美国最大的网约车公司优步。

     无论资本、金融还是货币市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产业风口之一。然而在这个“巨型赛道”中,有一块庞大的真空地带,正在悄然崛起——那就是广袤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

     据罗兰贝格发布的预测显示,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将达到20%,相较如今3.1%的渗透率,有接近10倍的增长空间。嗅觉敏锐的巨头们,都已然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辽阔的蓝海。

     不仅是特斯拉高调宣布进军,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龙头企业,都在加快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布局:百度旗下平台Apollo的智驾产品,为多家车企的自动驾驶巴士提供智能化服务,并在今年开始进入商用车物流领域;华为潜心于新能源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目标是开发出良好适应中国路况、优化商业物流的虚拟“老司机”;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发布了一项代号为“ACE”的未来绿色智慧物流汽车计划,目标是联合多家知名车企,共同打造百万台新型智慧物流汽车……

     这是一条黄金赛道,正吸引无数大玩家躬身入局。在这其中,有一个巨头,七年前就已默默耕耘新能源商用车,那就是吉利。

     从第一家民营车企、到大刀阔斧收购沃尔沃,从1997年正式迈入汽车行业开始,吉利一直是那个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勇士。吉利在董事长李书福的带领下,也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史上,一次次地留下“吉利奇迹”。而这次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布局,李书福是否还能继续“洞见未来”,续写传奇?

    

     李书福代表吉利,给出了回答。就在11月8日,李书福在《远程星瀚世界》线上发布会上称,“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占领技术制高点,打造中国商用车新势力”。

     好一个“商用车新势力”!吉利的野心,由此可见一斑。

    

     “汽车狂人”李书福:

     这是汽车产业的创变时代

     事实上,从创业伊始,草根出身的李书福,就把“没有不可能”刻在了吉利的基因里。

     在李书福创办吉利之前,所有人都认为,造车是国企的“专属权利”,个人和民营企业想造车?天方夜谭!

     李书福曾这样形容当时吉利造车的窘境:“吉利刚开始研究汽车的时候,都要把窗户和门关起来,窗帘也拉起来,不让别人看见。”、“我们企业造轿车,媒体不信,银行不信,行业不认可,就连汽车零部件厂商都不愿意卖给我们零部件。”

     然而,拼着一股“造中国人都能买得起的车”的信念,与对未来民营汽车趋势的判断,李书福扛下来了。

     这一扛,就让吉利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小轿车生产许可的民营企业,并第一个造出了广受中国市场欢迎的汽车——“豪情”,豪情一面世,就以极高的性价比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血雨腥风”。

     吉利以一己之力,逼得当初在中国赚的盆满钵满的夏利与大众桑塔纳,价格几乎腰斩。至今李书福回忆起这段经历时,依然充满自豪:“我们生产汽车,把中国汽车价格降了一大截,为用户带来了实惠!”

     至此,李书福“汽车狂人”的名头,开始响彻江湖。然而,敢于狂、能够狂的底色,是一个企业家对于趋势的准确把握,与对行业未来的清晰洞见。

     李书福的第二次“狂”,是带领吉利,以“蛇吞象”之姿,收购瑞典国民轿车品牌沃尔沃。那是当时中国汽车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在并购完成前,许多人都以为这是李书福在痴人说梦:“这颗卫星未免放得太大了吧?”

     然而,吉利再一次证明了自身血脉中的“没有不可能”。经过重重考核甚至刁难,以18亿美元的价格,将沃尔沃纳入麾下,成为了中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代表。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看好这场“跨国联姻”,认为在吉利的带领下,沃尔沃必然会跌落神坛、成为历史。

     然而,事实再度打了他们的脸。有了吉利血脉的沃尔沃,开启了“冲天之势”——当年吉利从福特手中并购沃尔沃汽车时,沃尔沃全球销量不到37万辆,亏损147亿瑞典克朗。而去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已增长到66万辆,仅仅今年上半年,营业利润就达到了132亿瑞典克朗。

     不仅如此,这位“北欧来客”还在最近以另一种方式“回归”北欧——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首日,股价便大涨22%。

     李书福之独特,在于敢于“造梦”,更善于“圆梦”,以一个持续创业者的无畏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的大旗。而吉利的每一步,也成功印证了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家,对于环境趋势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行业未来的的清晰洞见。

    

     如今,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正在快速崛起。2020年全世界销售了大约7800万辆汽车,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商用车,但比起乘用车迅速崛起的新能源渗透率,商用车的新能源化进程,却显得格外缓慢。

     因此,当回顾吉利在过去7年间,从2014年筹建新能源商用车到2016年推出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从2017年入股沃尔沃卡车集团其大股东,到2018年入股戴姆勒奔驰卡车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这一系列卡车领域的战略布局,是预料之外的布局、也是情理之中的前瞻,是一次胆大却不妄为的举措,在新能源赛道上,李书福延续着“汽车狂人”的敢想,与“圆梦达人”的实干。发展至今,远程汽车已经拥有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积聚了近2000名研发工程师。

     在远程汽车的这次发布会上,李书福表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伟大创变时代,汽车产业必须担当重要角色。”甘居人后,从不是吉利的风格。瞄准巨头、乘风破浪,才是这家中国车企的“本色”。

    

     新能源商用车赛道崛起,

     巨头纷纷抢滩登陆

     深耕新能源商用车赛道,是吉利在李书福带领下的“主动之举”,却也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发展绿色能源技术、实现零碳变革,已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全球超过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中国也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任务重、压力大。

     而纵观全球经济态势,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商用车的新能源化,成为了实现“全球低碳”的重要突破点。

     联合国曾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到98亿,且其中大约70%的人将生活在城市。这意味着,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货物连接与供应将更加频繁。这所有的一切,都立足在高效、快速、畅通的陆运物流体系上,其中,货运卡车的应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然而,在推动陆运流转、城市兴起的同时,卡车也正在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从环保角度测算,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就相当于306辆乘用车。

     要实现双碳目标,重卡的新能源化是路上绕不开也躲不掉的“拦路虎”。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早有断言:商用车电动化三大路径之一,就是换电型电动卡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被摁下了“加速键”。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为965.5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2863.40亿美元。而其中,到2027年,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785.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3%。彭博社预测,到2030年,全球近60%的汽车必须实现零排放,而所有的公交、重型卡车以及其他商用车,也必须在当年实现全面的电动化,“零碳”的目标才有可能在预期时间内达成。

     这是迫在眉睫的挑战,却也是时不我待的机遇。超过8%的年复合增长率,意味着在这条全新赛道上,一场汽车行业的马拉松赛跑已经打响了发令枪。

     国外的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巨头,已然开始了全面行动:戴姆勒制定了2050全球新能源化的具体时间表,专注纯电和氢燃料电池双轨战略,并且通过双品牌战略,在华分销;沃尔沃卡车则以电动重卡为主,兼顾天然气与混动重卡;同时,这两家企业还和大众旗下传拓卡车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布局商用车充电补能网……

     而新能源商用车如今的行业格局,也因巨头们的迅速反应,呈现出了高度的马太效应。仅戴姆勒、沃尔沃、大众三家公司,就占据了欧洲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超60%的份额。

     正因如此,发展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新能源商用车品牌,尤其是具有话语权的头部企业,成为了如今整个中国社会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同时,这也是推动我国陆运物流体系的“零碳发展”的重要一环——商用车,尤其是商用重卡,作为物流供应链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其绿色和智能化的水平,将直接影响物流体系的发展。

     2020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社会物流总费用14.9万亿元,从我国GDP结构中物流成本的占比来看,中国当前的物流成本占全社会GDP的14%左右,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只有6-8%。

     今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开始的第一天,全国共揽收快递包裹的数量就达到了5.69亿件,同比增长28.5%。因此,创新物流工具、实现绿色物流、精准物流,也是国家为了优化GDP结构战略,而迫在眉睫的战略需求。

     中国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蓝海广袤,被无数巨头虎视眈眈,亟待一位强有力的、来自中国本土的“破局者”。

    

     进击新能源商用车赛道,

     李书福的底气何在?

     从整体商用车市场来看,尽管今年前8个月,我国的新能源商用车的销量同比增长60.3%,但事实上,新能源类仅占了商用车总销量的2.76%;此外,前8个月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为2.8%,虽然较去年同期的1.8%有大幅提高,但与乘用车市场新能源汽车超10%的渗透率相比,依旧是天壤之别。

     而全球知名咨询公司HIS发布的一篇报告更是显示,2020年,国内中重卡和重卡的销量突破178万辆和162万辆,分别占全球中重卡和重卡销量的55.3%和64.5%。在商用车新能源化、尤其是重卡新能源化的道路上,中国无疑有着最大的市场,亟需挖掘探索。

     这是需要发展的“真空地带”,却也意味着无限可能的市场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闻风而动的世界商用车巨头们,纷纷发布入华战略,企图“抢滩登陆”:斯堪尼亚宣布在中国兴建独资工厂,沃尔沃卡车宣布100%收购江铃重卡以及太原基地,福特汽车也发布了乘用车和商用车并重的全新在华战略……

     如果不想“重蹈”被外资企业争先树立品牌意识、导致国产品牌寸步难行的“覆辙”,那么率先发力、抢先布局,让国产车企率先打开市场、形成品牌化的商业格局,并在新能源商务车领域形成“中国智造”的群体意识,就成了唯一的“破局”之法。

     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的布局,正是来源于这样的大局观与前瞻性。自收购沃尔沃后,李书福再度带领着自己的“吉利军团”,承载着对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的期待,再度进发。

     远程汽车,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2016年,吉利创立的中国首个专注于新能源领域的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

     在吉利的体系化赋能下,远程汽车逐步建立了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汇聚了国内外超2000名研发工程师,专注于商用车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开发。

     如今,远程汽车已有重卡、轻卡、小微卡、LCV、客车五大产品线,成为了全国首个完成多能源布局,实现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头部地位已初步形成。

    

     善行者远。远程汽车已将目光投向未来十年,向全价值链碳中和目标发起挑战:吉利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提出,远程汽车到2025年新能源销量将达到25万辆,市场占有率21%;绿电综合使用率达到40%。到2030年,新能源销量更进一步达到57万辆,市场占有率20%;整车全生命周期碳减排90%。

     如果说,品牌化、智能化,是中国新能源商用车破局的一手好牌,那么远程汽车,必然是牌桌上的一对王炸。它正在以新能源商用车生态,带动中国陆运体系零碳化。具体来看,远程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1. 立足大厂,经验丰富

     吉利在乘用车赛道上,经验十足。因此生于大厂的远程汽车,在电气化、智能化等关键技术上,有着天然的优势。

     同时,远程的孵化基于吉利强大的研发体系、超前的科技生态、绝佳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成熟完整的产业链,可谓是新能源商用车赛道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子。

     2. 不止于车,生态闭环

     在这次发布会上,远程汽车发布了全生态、全场景的“1233战略”,剑指“零碳陆运”这一远大目标。

     具体来说,就是远程汽车基于整车业务,围绕城市物流场景和公路物流场景,打造绿色运力平台和绿色补能网络。

     通过云端大数据和车联网技术结合,打通换电重卡和超级换电站,为重卡合理规划换电补能方案,做到快速补电、电池利用率最大化,实现全场景的人、车、货、站、电的智能匹配,为用户提供“智能换电+清洁能源供给网络+全场景定制服务+智能运营平台”的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 3. 成果落地,切实“减排”

     就在今年4月,远程汽车应用“站体光伏+后厂光伏+微风发电”绿电模式。

     依托先进的动力电池技术,并以之作为能源存储银行,形成能源储存离线网点,打造数字化的超级换电站,实现灵活的绿色能源高效存储利用,并以风光互补的绿色发电模式组建分布式能源节点,保证能源安全,并逐步建成前站后厂的闭环商业模式。

     在远程汽车百色矿山换电站投放了业界首创的“风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重卡综合能源站。据统计,每台换电重卡5年可节约12万元费用,减排591.75万吨,为商用车生态化、新能源化转型以及下游行业零碳化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参考样本。 4. 以人为本,以车为家

     中国有三千万卡车司机,据统计,其中有50%以上每天要在车上工作生活十几个小时,有50%以上每个月只能休息不到4天。而远程汽车最新推出的新能源豪华智能重卡“星瀚H”,则是针对这一痛点应运而生。

     李书福介绍“星瀚H”时表示,“是技术与美学、工程与力学的完美融合;是灵活组合、自由搭配的科技创新成果;是衣食住行一体化完美结合的移动空间;是卡车司机朋友们实现美好生活的最理想家园。”

     “星瀚H”上,设计了外置厨房、洗烘一体洗衣机,内置洗浴空间、超大尺寸的舒适床铺……为中国的智能物流发展,铺上了一层温暖的人文底色。从远程汽车身上,我们看到了吉利重构中国商用车行业的决心和底气。中国的汽车行业,正是有一批又一批吉利这样的企业,与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完成每一次的“蝶变”。这一次,吉利再度以一企之力,引领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开启了属于中国自身的“蝶变”之路。

     马斯克曾说过,特斯拉未来最大的对手很可能会来自中国。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汽车行业的土地上,有足够的能量孕育出赶超特斯拉的“超级企业”。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为中国的新能源破局之路添砖加瓦。 一辆新能源重卡,承载着汽车狂人李书福的又一个“中国梦”。中国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敢造梦、能造梦的实干梦想家。

    

     排版 | 米小白审校 | 正风 主编 | 孙允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