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日企是中国人的老朋友,用45年见证中国崛起,如今在中国事业规模上千亿…
2023/3/14 22:34:10 正和岛

    

     作 者:南游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1978年10月22日,74岁的邓小平开启了为期8天的访日之旅。时间很快来到第7天,但邓小平的行程并未因接近尾声而匆匆收场,反而迎来了至关重要的一站。

     28日这天,天空飘着细雨,邓小平匆匆赶到松下茨木工厂。年过8旬的松下幸之助早已翘首以待,随后两位老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1978年邓小平副总理(时任)视察松下电器

     接下来,邓小平仔细参观了松下的多重音响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当时最新的电器产品,对各类电子产品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他甚至还品尝了由当时高科技产品——微波炉加热的一只烧卖,并对其赞不绝口。这让工作人员大为紧张,因为品尝这个环节不在设计流程中。这个“不合规”的举动,释放了满满友好与善意,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松下之旅渐入佳境,邓小平诚邀松下来华投资,那句“请松下老先生和在座诸位帮忙”得到了松下幸之助的慨然允诺:愿倾我所有,全力以赴。两位老人的君子之约,在某种意义上促成了中日经济的伟大握手。

     45年后,松下在中国东北亚地区事业规模达到了1100亿人民币,占集团总规模的28%。如今松下在中国有70多家法人公司、52000名员工、近1万名研发人员……

    

     8旬日本老人来华赴约,

     开启了一场划时代的产业帮扶

     松下与中国宏大经济叙事背后的点滴,如今都被浓缩在了一本书中。

     2023年3月7日,松下在松下纪念馆发布了《松下电器与中国》一书。这是一本只有150页的小册子,但正如松下控股株式会社集团代表董事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所说,它记录了40多年松下致力于为中国社会做贡献,解决中国社会课题的重大探索。这一切要从松下幸之助访华开始。

    

     《松下电器与中国》新书发布会

     1979年6月,在邓小平访日半年后,84岁高龄的松下幸之助来到中国。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访华的国际级企业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次访问,他便促成了与上海灯泡厂签订制造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项目。

    

     1979年,松下幸之助第一次访华

     1980年,在松下幸之助的第二次访华中,双方合作深化,他做出了在华独自设立合资企业的承诺。

     1987年9月,成立了松下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两位老人约定的第一项事业。

    

     1987年,成立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

     1992年,松下与金鱼洗衣机投出了在华(杭州)的第二家家电企业,松下为核心技术支持方。随着信任增加,双方从技术合作升级到共同投资,这迅速提升金鱼洗衣机的市占率。

     松下在华洗衣机事业的成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很快松下厨电、马达、住宅电器、住宅设备等各类家电厂在杭州设立起来。

     除了产业集聚效应外,这些合资厂还为中国培育了大批早期家电人才,中国员工在松下学到了大量经营管理与研发经验。这一点尤为关键。

     也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被最终定下来。中国的早期民营企业家,开始投入到创业建厂、下海做生意的时代大潮中。他们开始摸着石头过河,而松下就是最好的石头。松下幸之助常说的那句“造物之前先育人”,在中国得到了最好的实践。

     20世纪后十年是中国家电普及的黄金时代,松下从彩电、洗衣机事业出发,快速扩展到空调、电风扇、干电池等领域,加速了中国家电时代的来临。洗衣机解放了国人双手,冰箱、空调、电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促进了社会进步。

     受限于当时经济现状,松下与中方的合作过程中也面临了不少困难。比如松下与华录的大连合资厂,要建一个长300米、宽150米的大型厂房,目的是缩短物流,以便生产线排列。除了工程难度大之外,生活配套匮乏是最大难题:周边一片荒芜,没有一家小卖部,没有一家宾馆,更没有洗澡水,甚至还会间歇性停水。但这些艰苦的环境,最终还是被合资工厂员工战胜了。

     但这时又出现了更复杂的挑战。1995年,华录松下30万台录像机躺在仓库卖不出去,企业与员工面临停产、失业风险。合资厂想了一个办法,将录音机销往欧美。

     但尴尬之处在于,当时松下录像机在美国大受欢迎,这等于抢占松下本部在美的市场份额。本着立足中国、支持中国事业的心态,松下坚定地支持合资厂出口美国。1996年,华录松下整机录像机在美销额超6亿美元。松下的大气魄拯救了华录。

     松下与中国相濡以沫的例子还有很多。1984年北京松彩要建20万平米的工厂,但前提是必须在3天内至少盖完25个章才行,这难倒了松下。中国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大开绿灯、精简流程,保障了工程进度。

     这段时期,尽管松下对华积极主动,但整个日本电子工商界并未广泛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工业化建设中。对此,松下幸之助曾深表遗憾。这也从另一方面展现了松下对华慷慨“援助”的弥足珍贵。

    

     现地决策升级,

     松下与中国市场相互成就

     时间很快来到了21世纪。

     松下在华企业达40家,经营领域涉足显像管、洗衣机、空调、换风扇、录像机、微波炉、冰箱、电饭煲、电池等各个细分领域。

    

     21世纪初,松下在中国各大商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此时距松下幸之助辞世已逾10多年,但他倡导的以正确心智引导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却在中国大放异彩:它要求跨国企业要适应当地的独特性,更要为当地经济发展、生活改善做贡献。这又在后来进化为松下的“现地决策”模式,松下开始从“造什么卖什么”向“当地市场需要什么就造什么”转变。

    

     2005年,北京一展会上的松下电器展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青岛缓解拥堵的智能交通系统、顺德空气净化器厂、大连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等,都是应市场所需发展起来的,这样的代表性案例比比皆是。

     2007年,松下在中国的门控事业开始进入轨道交通领域。随后它为首都机场线提供了屏蔽门,接着又参与了广州、成都等多座城市的基础交通建设。

     随着中国门控事业的高速发展,2009年松下将这一业务的决策中心转移到了中国。从此,中国的松下门控事业在没有日本技术输送的前提下,开始了自我研发、自我决策、自己找出路。

     2014年,松下门控中标了第一个海外项目——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项目,正式走出海外。2015年,松下门控又参与了多哈特大轨道交通工程。2021年它又获得了国际铁路标准准入资格,这是铁路行业进行质量评估管理的重要准绳。短短十几年,松下在中国发端的门控事业成为这一领域的全球中心。

    

     松下为多哈地铁提供轨道屏蔽门

     松下门控之所以快速崛起,现地决策功不可没。有了这些成功经验,现地决策在松下中国体系内迅速推广开来,家电事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7年,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更名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吴亮成为了松下“第一位华人总经理”。拥有更大的自主权与话语权的吴亮,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与研发人员前线化,让营销与研发向前一步,捕捉用户的需求与营销偏好。

     在2021年双十一,松下家电上海团队依靠线上直播,实现了一天卖出3000台冰箱的好成绩。搭载中国电商化发展趋势,截至2022年2月松下家电线上销额占到了全部销额的60%。

     这里有一个基本脉络:最初松下中国的现地决策是从打开本地市场开始的,但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综合管理创新,这又引发了人才管理的中国化以及研发的中国化。

     2021年,松下大连软件与苏州研发实现全部本地化研发。结合中国的数字技术,它们推出了一款“会说话”的电冰箱,大受国人追捧。目前,大连软件在车载系统,苏州研发在养老产业领域都取得了大量有益的科研成果,它们也成了松下中国的最强大脑。

     实际上,在松下一系列本地决策实践中,有一个划时代的事件。那就是,2019年4月1日,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成立:它将统筹区域内住宅与家电事业的生产、销售、研发、制造及服务环节,真正以中国模式推动松下在华的本土经营。这是松下百年来第一次将决策权放手海外,本土化决心之坚决不言而喻。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崛起大会

     本间哲朗直言,“中国是松下需要努力挑战的最重要市场,我们所创造的就是松下的未来”。松下的未来与中国的未来被捆绑在了一起!这一年,松下101岁。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成立,让松下进一步地赢得了中国市场的信赖。还有一个变化尤其值得关注,那就是随着中国大数据、云计算、5G等迅猛发展,中国的数字化技术应用开始输出海外,并反哺松下本部。

    

     未来事业,

     让科技铸就美好生活

     松下幸之助以消除贫困、通过丰富的物质,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的愿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为了事实。然而,新的时代,又涌现出新的课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人口老龄化、疫情突袭……

     这些沉重且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又驱使着松下在中国形成新事业的发展格局:健康智能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制造,每一个产业都是为了让人与生活更美好,让每一位世人都能在物心两方面收获幸福。

     2017年,雅达集团董事长蒋建宁在江苏宜兴启动康养社区项目时犯了难。养老机构分散、养老产品陈旧,养老设施不全,养老观念落后……这些中国市场养老产业的痛点,让他非常迷茫。

     蒋建宁想到了30年前第一次访问松下的经历,先进工艺与经营哲学给了他太多启发。30年后,当再次来松下考察时,他还是被震撼到了,不过这次震撼他的是康养事业。

     1998年松下进入日本养老市场,截至2022年3月松下养老服务公司在日本建立了66处高龄者住宅和养老院,设立了172提供介护服务的服务点。这些服务点中应用了大量松下新产品、新技术,诸如分离护理床、折叠淋浴椅、智能轮椅等养老产品应有尽有。

    

     松下健康智能生活馆

     展出松下养老事业相关产品

     20多年的积累,让松下成为行业少有的能提供养老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企业,这是蒋建宁与雅达最亟需的。经过双方长达3年的砥砺琢磨,雅达·松下社区横空出世。

     雅达·松下社区作为松下在中国打造的首个最大的健康养老社区,项目共计1170户,包括公寓794户,合院376户。如今794户已全部落成,住户于2022年底陆续入户居住。

    

     位于江苏宜兴的雅达·松下社区

     松下亲自参与雅达·松下社区的配栋规划到室内设计,更全面提供多达107种松下家电和住宅设备的产品,通过一个APP即可实现对空气、光、水等的智能控制,未来还将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

     正如松下在书中所说,“一个充满智慧的社区应该是有温度的、人性化的、对老人无比关爱的,这才是技术、产品最好的归宿”。雅达·松下社区成了一个行业标杆,它正在以日本的经验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的方式向中国的养老课题发出挑战。

     在健康智能住空间外,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是松下的另一项新事业。从松下集团来看,2021财年,松下汽车电子系统公司年销额1.671万亿日元,占集团全部营收的22.6%;在车载锂电池、安全驾驶系统等汽车零部件领域,松下拥有大量核心技术。

    

     2022年第四届进博会松下展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相关事业内容

     在中国市场,松下持续布局动力锂电池事业。松下在中国以其与丰田汽车的合资公司——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载用锂电池,满足不断扩大的混合动力汽车用车载电池需求。

     2021年12月8日,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建成的新能源车载充电器智能生产线,意味着松下不断向新能源核心产业链下沉。截至2021年12月松下在华工厂中,包括新能源车载电池在内,共有9家在华工厂生产相关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松下机电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2021年,松下机电年销额超300亿元,并加速由传统销售公司转为技术平台,为汽车产业注入生命力。在2018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CES)上,松下第一次没有展出家电产品,而是推出了与特斯拉合作的车载产品。

     2019年CES上,松下不仅展出了小型电动汽车,还推出一款业务功率最高的车载无线充电器。2022年CES上,松下又推出了AR HUD2.0系统,支持清晰、准确的AR导航系统……这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正在源源不断地改善消费者的出行生活。

     与健康智能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事业相比,松下中国的智能制造充当着隐形冠军的角色。以贴片机为例,松下贴片机因精度高、产品切换灵活、持续工作效率高、故障率低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以及数码消费产品中,并在中国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而成立40年的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也引领了中国焊接机器人发展的新高度。

     复盘松下所有的新事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坚定的“双碳”践行者。2022年,松下集团提出“Panasonic GREEN IMPACT”的长期环境愿景,即面向2050年,力争通过事业活动,完成约3亿吨的减排贡献影响。

     在中国,松下将对环境事业的决心蕴含于 “绿智造 创未来”口号之中,推进节能减排,助力中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松下“绿智造 创未来”理念

     截至2022年3月,松下在全球的零碳工厂总共9家,3家在中国,其中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是松下在华首家零碳工厂。松下还进行了明确时间的部署,2024年,松下在中国要完成16家工厂的零碳改造;2030年,松下要实现所有事业公司二氧化碳排放实质为零的目标。

     在无锡工厂,2017年松下开始引进高效低能耗的全自动生产方式,推动绿色转型。基于物联网技术,无锡工厂通过对水电气智能化管控,对外部环境(温度、湿度、设备流量、压力)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配,使设备一直处于最节能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节能制造。

    

     松下在中国首家零碳工厂

     -松下能源(无锡)有限公司

     松下还活用在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方面积累的20余年经验,2023年2月在无锡成功启动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为中国绿色能源转型加分。

    

     松下冷热电三联供氢能示范项目在无锡启动

     以上种种,皆是松下为践行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事业探索,可喜的是它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重温松下的经营逻辑:

     造好产品要有必死的决心

     在日本电子产业发展史上,松下与松下幸之助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早在1950年,松下幸之助便带领松下成长为拥有27亿日元资产的巨型企业。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调研日本企业后甚至说:日本工厂使用技术的现代化程度,1973年便超越美国,松下就是最好的例子。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将松下幸之助看作日本的“经营之神”。但经营之神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从一个故事,更好体会松下的经营理念。

     1951年1月,松下幸之助出访美国,他发现美国的收音机便宜又好用,一台只要24美元,美国人工作两天就能买一台。相比当时日本收音机的价格是9000日元,一个日本工人要1个半月工资才能买下。究其原因,日本收音机体积更大、工艺低、制造成本更高。

     为了让收音机走进寻常百姓家,松下幸之助最终研制出了质量更优、体积更小的收音机。但市场却不认可,于是他自己买了几台潜心检查,最终发现问题是机器内部螺丝没拧紧,影响了音质。

     于是他向制造商提出了更严格工艺要求,但得到答案是:我们就这样,不满意你自己组装。松下幸之助只得调集人手独立研发,最后他又导入了真空管,研制出了更完美的收音机。随后松下一跃成为收音机的销量冠军。

     这个案例完美诠释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经营是从“无”当中创造“有”,是创造优质产品中的必死决心,更是为所有人带来富足丰裕的生活。70多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依旧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迪价值。

     疫情三年后,中小企业已经迫不及待要冲出困境。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它既要求我们要有“企业是社会公器”责任感,也要有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勇气,还有为精益产品必死的决心。过程很难,但松下幸之助老先生已经把经验都交给了我们。剩下的,需要我们自己去学。

     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因松下幸之助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卓越贡献,被授予中国改革友谊奖章。

     纵观历史,从1978年邓小平访日开始,松下便与中国开启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同舟、相濡以沫,松下带给中国的不仅有产业帮扶、经营业绩、就业税收,更有不可磨灭的经营智慧。未来,松下也将继续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做出贡献。

     正如《松下电器与中国》一书中本间哲朗所说,“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我和中国是分不开的。”这是松下与中国浓厚的缘分,愿这份来之不易的缘分长久地继续下去。

    

    

     排版 | 敲敲审校 | — — 主编 | 孙允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