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二等座的省委书记
2023/4/17 17:39:37 正和岛
作 者:星辰
来 源:决策视点
(ID:jueceshidian)
各地文旅局长有多拼?
烤炉、小饼,再来点蘸料,淄博张店的文旅局长石璐在线直播烧烤“灵魂三件套”吃法,馋哭了屏幕前的网友。
湖北随州文旅局局长解伟,一袭白衣在银杏树下舞剑,由于造型潦草、形象粗糙,被“丑”上了热搜,却让不少人把随州列入了假期旅游清单。
除了文旅局长,出圈的还有省委书记们。
与时下流行的“厅局风”不同,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近日在街上调研时,因穿着牛仔裤在街头调研走红。
要论“人多势众”,浙江不遑多让,省委书记易炼红组团赴苏、沪考察,在回程的火车上开起了总结会,按视频显示,这样的座位布局一般为二等座。
图片来源:浙江卫视?
坐二等座、穿牛仔裤是普通人的日常写照,为什么换成了省委书记就火了呢?
因为他们颠覆了大众的刻板印象:官员同样可以更接地气、更贴近民众。
这背后是政府服务态度的转变——能真正地俯下身子。
2023年,“拼经济”成了关键词之一。但到底拼什么?该怎么拼?
回顾历史、立足当下,我们或许能在浙江找到答案。
浙江:
一手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
浙江的开局算不上好,资源禀赋先天不足,有“零资源经济”之称。
从地势上来说,浙江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有山、有水、有田,听上去很美好,但真实境况很残忍:改革开放之初,浙江人均耕地0.68亩,不足全国水平的一半,受限于山多地少,浙江民众挣扎在温饱线上。
由于山高水深,交通极为不便,人称“浙江到,汽车跳”,从杭州驱车前往边远县市,距离不过400多公里,却要颠簸20个小时。
除此之外,浙江几乎没有矿产资源,名声最响的国营长广煤矿早在2007年因矿藏枯竭彻底关闭了。
没想到,改革开放45年后,这个 “资源小省”,把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的效果。
如今,浙江的GDP总量达到7.7万亿元,排名全国第4;往上追两代,浙江GDP排名全国第14,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
浙江省是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真正做到了藏富于民。2022年浙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全国第3。在浙江之上的,是上海和北京。
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省市不同,浙江的神奇之处在于能“无中生有”,创造奇迹。
浙江没有发达的畜牧业,也不产一张皮,却涌现出“中国皮革之都”海宁、“中国毛衫之都”濮院;没有茂密的森林,却造就了全国数一数二的木业大县嘉善;棉花和化纤资源不丰富,却成就了服装大县平湖市……
有数据显示,浙江500多个全国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中,至少80%完全没有当地资源的依托,属于彻头彻尾的无中生有。
若论最“均富”,浙江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浙江不只富市级,连区、县都很富裕。
如果说江苏的“散装”是在于“十三太保”各自为政,那么浙江的“散装”则是区县的强大几乎掩盖了地级市的风华。
有句话叫,浙江金华,中国永康,亚洲横店,世界义乌。金华作为浙江的一个地级市,下辖的几个县和镇的知名度上反而远远超过金华。由此可见,浙江的县域经济之强。
不怪乎有人说,浙江是什么?浙江就是无敌生产力。
“资源小省”,?
为何能产出72位亿万富翁?
浙江经济之所以强劲,就是因为民企强。
越是大型城市,国企和外企越是扎堆,民营经济越有可能弱势。浙江恰恰相反,作为民营经济第一大省,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有107家民营企业霸榜,上榜企业数量连续24年全国第一。
浙江民企有多强悍?
从“钞能力”来看,浙江盛产富豪。胡润研究院曾发布一组惊人数据,中国浙江已经诞生了72位亿万富翁,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加州。在接受采访时,胡润说,浙江每380人中就有一人是千万富豪,大多数人隐藏在“冰山”之下。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曾写道,中国民营公司的成长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源头,一是华西式的乡村基层政权及其集体企业组织,二是鲁冠球工厂式的自主创业型企业。前者始终依托在村级政府的肌体上,而后者的崛起则大半是个人创造。
“浙商教父”鲁冠球早年带领6名农民、集资4000元,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为了收废旧钢材,蜷在国营大工厂的门外一整天,等着有厂里扔出来的废钢管和旧铁线,由此一点点地创立了万向集团。
温州第一位下海官员叶康松,在不懂英文的情况下,却敢只身飞往美国,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农业跨国公司;在中国还不允许私营资本涉足汽车领域、李书福根本拿不到生产许可证时,他那一句: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一番惊世骇俗的表白,令视察的领导为之动容;阿里巴巴刚开张的那天,手里只有50万元本钱的马云却敢宣布:“我们要建成一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
马云、宗庆后、丁磊、钟睒睒……这些人都当过中国首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来自浙江。
除此之外,浙江还有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据了解,按照常住人口的规模来看,8个浙江人里面就有1个是老板,就有1个是做企业的经营者。
浙江傲视全国的GDP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撑腰”的是民营企业家们,他们才是浙江最宝贵、最难复制的资源。
“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浙江民企强,在于他们有着同一个精神图腾和奋斗底色——“四千精神”。
走遍千山万水是浙商不受地域限制,外出闯荡,走遍全国各地;说尽千言万语是指能够放下面子说软话;想尽千方百计是指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尝遍千辛万苦是说早期浙商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真实写照。
2012年,《温州一家人》,以温州人周万顺一家的命运沉浮,来记录200多万温州人走南闯北的创业历程。正是靠着“四千精神”,浙商们敢为人先、披荆斩棘,成长为中国第一商帮。
图片来源:《温州一家人》剧照
今年3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再次提到了当年江浙等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乡镇企业时所创造的“四千”精神。
没有发达的民营经济,就没有浙江的繁荣。民营企业的活力和自主性,就是浙江经济高速增长的内源性力量。
浙江政府:
从无为到有为
民营经济兴盛,往往意味着政企互动良好。
浙江经济发展强劲,民企是最大功臣。但不能否认,政府是民企背后默默的“庇护者”和引导者。
1. 敢于放手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陷入困顿,对于搞不搞市场经济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定论,浙商却已经开始在夹缝中求生存。
民众最朴实无华的愿望就是脱贫致富,浙江各级政府清醒地意识到,民众日子苦,政府可运作的资源有限,不如放手让民众“各显神通”。
当时,浙江各政府集体性的姿态是默许和宽容。只不过,宽容的背后是浙江各级政府,基于省情做出的判断和选择,是实事求是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义乌农民自发形成了小规模的路边摊市场,因为没有明确规定,路边摊被打击了。有农民拦住了义乌县委书记谢高华,责问“政府为什么不让老百姓摆地摊”。
在深入基层、亲自带队赶赴温州考察后,谢高华觉得搞活市场符合中央精神原则,冒着丢“乌纱帽”的风险,谢高华顺应民意,给路边摊开放绿灯。不仅如此,义乌还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农民进城,允许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由此催生了“华夏第一市”。
义乌小商品城,图源:视觉中国
地方政府的宽容和默许,一下子激活了城乡市场,不仅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也为浙江日后发展奠定了原始积累的基础。
现如今,浙江省省委书记易炼红组团赴苏、沪考察,就是浙江由来已久的大搞调研的传统。
从最初的“无为而治”到如今的“小政府,大市场”,浙江把发展权让给民间力量。
2. 放下身段,当好店小二
在“小政府,大市场”的模式下,政府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店小二在古装剧里一般是“打酱油”的角色,是淘宝员工的统称,同时这也是浙江政府发乎于心的服务姿态。
只有当好店小二,才能成就大掌柜。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曾把企业比喻成“客人”,称政府是服务企业的“店小二”。2016年,义乌专门成立了“店小二办”,主要是帮企业解决问题,为政企搭建桥梁。
在浙江,不只是义乌有“店小二”,而是有一群“店小二”。在一次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因堵车而迟到道歉,出乎意料的是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却说“不是你的问题,是我的问题”,他还立下军令状:5年内治理浙江全省交通拥堵。
居高临下的“俯视”,还是放下身段的“仰视”,姿态不同,境界两重天。后来,这股带有浙江地域特色的“店小二”风还刮向了全国。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曾说:“全人类共同的爱好,便是对权力永恒的和无止境的追求,这种追求至死方休。”而浙江政府主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的浙江“四张清单一张网”的改革经验,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
从“店小二”精神、“四张清单一张网”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其本质是浙江为民办实事。
3. 地瓜经济,让浙商走出去
浙江从不会将目光只局限于本地,而是放眼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经济。
上世纪90年代,部分浙江人在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中出走外地发展;各行业龙头企业也开始选择向外扩张,到全国各地投资。“地瓜”开始伸出藤蔓,向外试探随着国门开放,大量浙江人在海外落地生根,建立浙江商会。
2023年1月,浙江将“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
上海是浙江“地瓜经济”中最重要的支点之一,为浙江经济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如今,在沪浙商人数已达60万,上海市百强民企中浙商企业占近4成。
浙江人以上海为支点走向大市场,实现多元发展迈向高质量,及至今日,更不断将自身力量辐射开去,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新发展格局之中。
放眼全球,浙江20个经贸团组出国,达成出口订单超180亿元人民币。官方数据显示,政府为企业搭好台,组织出国谈生意的商贸团组就超1000个、联动企业超过1.08万家。
时至今日,“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已经成了一句商谚。
结语:
拼经济,拼的是合力
2023年,各地都在拼经济。
为了刺激消费,北京鼓励发展地摊经济;山东推出“放心消费在山东”深化提升十大行动;广东要求“打到外线抢订单”,办好100场“粤贸全球”境外展和广交会线下展……
费正清曾告诫他的学生:“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而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
在今天,民营经济就是拉动经济船只的纤夫,他们容易被忽略、被误解。
著名战略咨询专家王志纲曾说,国运兴衰看民企,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要依赖草根的力量,越要释放民间的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5年,“资源小省”浙江,因放手让民间去试、去闯,让企业遍地开花,才成就了如今的民富。
拼经济,拼的到底是什么?
拼的是民营经济的活力,拼的是政府的服务姿态,拼的是民企同心的聚合力。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想要做好这些,归根结底不过是:
为了人民、依赖人民。
参考资料:
[1]. 东方启动点——浙江改革开放史(1978—2018),浙江人民出版社
[2]. 为什么是浙商,浙商发布
[3]. “四千精神”再溯源,澎湃新闻
[4]. 浙江:“零资源经济”的奇迹,秦朔的朋友圈
[5]. 藏富于民的浙江,就快藏不住了,吴晓波频道
[6]. 浙江两个“无中生有”城市的启示,新华网
好文推荐:
《淄博有高人》
排版 | 敲敲
审校 | — — 执行主编 | 徐悦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