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挨骂最多的人
2023/4/17 17:39:37 正和岛

    

     作 者:张静波

     来 源:华商韬略

     (ID:hstl8888)

     1993年的一天,任正非正在办公室忙碌。

     突然,他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位新入职的实习生打来的。对方没等介绍,上来就喊:

     “老板,我发现了一个好东西,CDMA!”

     任正非一脸蒙圈,挂了电话,问总裁办:“这人谁啊?”

    

     像男人一样去战斗!

     给任正非打电话的年轻人,叫余承东。

     他嘴里的CDMA,是高通在3G时代崛起的关键技术。彼时的任正非,完全没想到,这个愣头青,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心腹爱将。

     出生在安徽农村的余承东,从小性格就很野,喜欢打架,而且打起来不要命。

     这种横冲直闯的性格,很适合早期开疆拓土的华为。

     打完那个冒失电话的5年后,余承东把CDMA从口头变成行动,他一个人拉队伍,搞起了3G预研。

     经过数年努力,华为最终研制出自己的WCDMA产品。

     无线业务吹响了华为崛起的号角,西欧是关键一战。

     作为2G技术的鼻祖,西欧市场盘踞着诺基亚、爱立信等电信巨头。想攻占这样的市场,谈何容易?

     2001年,华为刚进入欧洲市场时,别说订单,连客户都见不到。任正非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转机出现在2004年。当时,荷兰一家小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既节省空间、部署又灵活的方案,但大公司都不搭理它。

     时任无线产品线负责人的余承东,经一线实地勘察后,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分布式基站。

     凭借这一想法,华为拿下欧洲第一单。憋屈了多年的华为同事,大哭一场。

     两年后,电信巨头沃达丰希望从2G向3G平滑演进,找到华为合作。

     首次被欧洲大客户相中,诱惑极大。但这需要将诸多技术集成在一起,风险很大,一旦失败,几年都难以翻身。

     压力最大时,余承东和同事相约去爬深圳梧桐山。

     路上5个小时,他一边打电话,一边跟人讨论,要不要接?结果,十几个人,几乎没一个人同意。

     即便如此,也没能拦住他。爬山回来,余承东当即拍板:TMD,必须做,不做永远超不过爱立信!

     他的想法,最终得到任正非的支持。

     经过1年多攻关,华为成功开发出第四代基站SingleRAN,不但拿下沃达丰,还横扫欧洲市场,订单升至全球第二,直逼爱立信。

     2012年,刚从欧洲载誉归来的余承东,又接下一个烫手山芋——手机业务。

     彼时,华为终端主要给运营商做贴牌机,没啥知名度。在余承东之前,换了三任总裁,都未能扭转颓势。

     不怕死的余承东,主动请缨,坚持要做华为自主品牌。

     上任后不久,他果断砍掉运营商贴牌业务。结果,当年华为终端出货量锐减3000万台,营收雪崩。

     就在如此艰难的局面下,他硬是带领团队,将华为手机做成了国产奇迹。这背后,离不开余承东强大的气场:

     他从不妥协!

     据同事回忆,余承东总是提一些乍看很荒谬的东西,所有人的反应都是:绝不可能。

     但余承东才不管这些。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疯了一样逼着团队加班、开会,以致后来大家调侃每天都在泡“夜总会”——不是花天酒地,是夜夜开会。

     作为P1手机的技术负责人,李小龙对此记忆犹新。

     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后,老余就在车里不停地给他打电话,从公司启动汽车,一直到车子停在老余家车库。

     车子开了一路,李小龙也听了一路。到后来,他都能清晰地分辨出老余发动机的声音。

     有人刚开始还“反抗”,后来被余承东天天打电话,逼得喘不过气,索性豁出老命把它做出来。

     结果,很多事还真就做成了。

     余承东不光逼同事,对自己下手更狠。

     2021年,华为跟赛力斯合作,一年多做了3款车。对于一个新玩家,这样的造车速度可谓绝无仅有。

     华为是怎么做到的呢?余承东后来说,“我们白天、夜里、周末、节假日都在工作,几班倒,并行战斗”

     在余承东看来,这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就看决心够不够大。

     这个从小做事横冲直闯、任正非眼中的“愣头青”,还有一句更著名的话:

     “我个子不高,属于玩命的那种,打得满脸是血也要继续干!”

    

     华为挨骂最多的人

     横冲直闯的余承东,为华为开疆拓土,屡建奇功。但这样的性格,也给他招来巨大的麻烦。

     刚做手机第一年,他把运营商贴牌机全部砍掉,而自有品牌还没做起来,导致当年华为终端业绩惨淡,所有人都没拿到年终奖。

     这一下可捅了大篓子。

     终端业务的几位元老,对余承东意见很大。他们联手发动了一场“倒余运动”,把余承东堵在办公室,逼他下课。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

     关键时刻,任正非一锤定音: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尽管在大方向上站余承东,但在具体工作中,任正非对余承东的批评,一点也不客气,甚至像秋风扫落叶。

     华为第一款高端手机D1,由于缺乏经验,频繁死机。后来,搭载自研芯片K3V2的M系列,也因发热严重,被用户吐槽。

     据说,这事把任正非气得够呛,当着一众领导的面,把手机砸在余承东脸上。

     更要命的是,余承东把情况想得太乐观,Mate1备货80万台,最后剩下40万台的物料,给公司造成巨大浪费。

     为此,他被领导指着鼻子骂了很多次。

     公司财委会甚至开会决定,每周检查一次终端库存,天天都要给余承东敲警钟!

     不仅上头的领导,下面的员工对余承东也意见不小。

     刚做手机那会,他跟团队开会,几乎每次都以吵架收场,拍桌子、摔门而去是常有的事。

     对于同事根深蒂固的ToB思维,余承东尤其恼火,有一次实在忍不住,敲桌子咆哮道:你们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再加上,平日里总提一些严苛的要求,“暴君、余疯子”的外号,从此传开。

     余承东自己后来也总结道:“我是一个有缺点的人,不擅长和人打交道,性格东冲西撞,所以一不小心就树敌了。”

     比起东冲西撞,让余承东树敌更多的,是他那张经常吹牛的嘴。

     余承东吹过的牛,包括但不仅限于:

     我们遥遥领先于对手。

     华为将在3年内超越苹果、5年内超越三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厂商。……

     他甚至在接管终端的第一年,华为手机还“声名狼藉”之时,就敢吹牛说,我们将推出一款比iPhone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

     任正非对这种动辄灭了谁谁谁的提法很不满意,他曾亲自下令:谁再说灭了三星、灭了苹果,就罚款100元。

     不仅内部受罚,外部的讨伐声更是铺天盖地。很多网友管他叫余大嘴,还有人吐槽:“任正非找的什么人?”

     余承东自己也承认:“我经常直来直去,给团队带来了不少麻烦。”

     但他同时也辩解道:“可能我余承东不够谦虚,但是不够谦虚,并不是因为我们傲气,而是我们一直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

     最近的造车事件,更让余承东身陷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舆论风暴。

     由于华为再次发文强调,不会亲自下场造车。外界对于余承东跟公司的矛盾谣言四起,有好事者甚至用谣言,将他“空降”到了小米。

    

     我遇到了一个伟大的老板

     那些造谣的好事者,显然不了解华为的文化,更不懂得余承东跟任正非的关系。

     在华为,任正非一再强调开放、妥协和灰度。在他看来,人都有优缺点,黑白分明是创新之敌。

     华为也从来不用完美的人。因为完美的人,就是没用的人。

     对此,任正非曾开玩笑说,自己就是一个有明显短板的人,在家里经常被女儿、太太骂笨得要死。

     正是这种开放、包容和妥协,让余承东在华为如鱼得水。

     根据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的描述,年轻时的余承东,谁也不服。

     刚毕业时,导师劝他:你这性格,老是唯我独尊,到哪都搞不好关系,不适合党政机关或企业,就留在大学吧。

     余承东也自认为是天马行空的激进派,不大讨领导喜欢。

     结果,刚到华为上班第一天,他就爱上了这里。用余承东的话来讲:

     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一个女孩在墙角徒手倒立,还有些男孩翘着个二郎腿,腿比键盘还要高。

     余承东心想,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环境吗?

     他做事不喜欢搞什么可行性分析,也拿不出什么一二三四五。他只知道,遇到问题,干就是了。

     当年做3G预研,他都没做可行性方案,就找任正非要钱,还说项目能不能做成,我也不敢保证,但我估计行。

     换其他老板,碰到这样的二愣子,早就一巴掌拍过去了。

     但任正非却说:经费我批给你!我让你摸着石头过河。

     任正非不但让余承东摸着石头过河,还在他被质疑、围攻时,一次次站出来替他挡箭。

     当年刚做手机时,内部有人对余承东意见很大,他也坦言:自己有3次差点被拿下。关键时刻,任正非一锤定音。

     “让余承东去做黑与白的事,我们在后面做一些灰度的事。”

     不仅如此,任正非还在余承东最失意时,送给他一架歼-15舰载机模型。

     那一年,歼-15在辽宁舰上成功实现首飞。任老板对余承东的期许,溢于言表。

     当然,这种期许,有时候会化作一种恨铁不成钢的鞭策。

     当任正非试用过自家手机,感到不爽时,他反复“嘲讽”余承东:“我的家属都不用华为产品,他们都用iPhone。”

     余承东刚开始很生气,认为老板胳膊肘往外拐,但后来慢慢理解了:“老板脾气很火爆,但内心宽厚,华为还是很包容,我活了下来……”

     2019年,过50岁生日的余承东,发了条朋友圈,感恩自己遇到了一个伟大的老板。

     任正非对余承东的鞭策也并非都是批评。

     当年,余承东刚进华为,做普通研发人员,也跟很多人一样,干完活就闪人。

     后来当了主管,有一天,任正非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讲了一句话:尽心和尽力的干部是不一样的。

     言外之意,尽力只是做到了本分,尽心才能把事情做好。

     十几年后,已经当上欧洲区总裁的余承东,有一次陪任正非散步时感慨: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态度。

     正是在任正非的包容、爱护、鞭策,以及言传身教之下,初出茅庐的余承东,从一个做事冒失的愣头青,最终成长为华为的一员猛将。

    

     一边吹牛,一边战斗

     在余承东、乃至很多华为元老看来,任正非身上最吸引人的一点,莫过于地图画得很大。

     通俗讲,就是:很会吹牛!

     这一点,跟余承东很像。

     刚创业那会,华为还没几个人,任正非亲自下厨房,给大家做饭。

     有一天中午,还在炒菜的他,突然系着围裙,从厨房跑出来,挥舞着锅铲,激动地冲大家喊道:

     “20年后,华为将是世界级的大公司,全球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必有其一。”

     听得大家热血沸腾。

     曾经有人问华为昔日的二号人物郑宝用:你对任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郑答道:“他太能吹了!”

     在任正非的影响下,很多华为人喜欢上了吹牛。只要一吹牛,大家就觉得豪气冲天,浑身使不完的劲儿。

     然后,吹完牛,接着去加班,嗷嗷叫着去战斗!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包括余承东在内,一大批热血青年聚在任正非周围,他们一边吹牛,一边起而奋斗,将自己吹过的牛一个个实现。

     经过30多年日积月累,最终将华为打造成一家伟大的科技企业,让美国人都感到害怕。

     伟大的背后,是华为人数不清、道不尽的辛酸路。

     多年前,华为时任董事长孙亚芳被问到,华为成功后有什么感受?孙亚芳脱口而出道:

     欲哭无泪!

     余承东对此应该感同身受。

     5年时间,经过一轮又一轮抽筋剥皮、堪称商业史上最残酷的制裁之后,华为手机最终活了过来。

     这是华为精神的一次标志性胜利,它是华为人用30年的青春加速折旧换来的。

     谈及此,余承东在2022年接受央视专访时,一度哽咽,甚至潸然落泪。

     但这胜利还不够彻底,来自美国人的打压,依旧悬在头顶,而且越来越歇斯底里。

     余承东极度渴望在汽车领域,为华为再打下一片江山。只是如今的任正非,已无法再支持他摸着石头过河。

     毕竟,华为眼下最紧迫的任务是:活下去!

     即便时局艰难至此,余承东和他的老板,仍旧坚持战斗。在华为军团动员大会上,任正非向世界发出掷地有声的最强音:

     “我们要用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打出一个未来30年的和平环境……让任何人都不敢再欺负我们。”

     参考资料:

     [1]. 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中信出版社

     [2]. 从“东亚病夫”到民族复兴,金一南

     好文推荐:

     《淄博有高人》

    

     排版 | 敲敲

     审校 | — — 执行主编 | 徐悦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