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2022/9/6 8:00:00 哲学之路

    

     阿尔贝·加缪(1913年-1960年)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哲学家、作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于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局外人》、《鼠疫》等。

     在这荒谬的世界,苦难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负荷,它也未必指向一条光明的坦途。即便如此,加缪在绝望中仍勇敢地坚持真理与正义,一种纯粹的爱与激情成为了永恒。每当感到生存的阴霾与沉重时,阅读加缪一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推荐关注

     哲学之路视频号已开通,欢迎关注。

    

     阿尔贝·加缪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说:“人生处在荒诞、荒谬之中,但,人生值得过。不管这个世界多么荒诞离奇,你都要选择活下去,但绝不苟活,而是活过荒诞。尽管你这一选择可能非常地荒诞!”

     1960年1月4日,加缪搭朋友的顺风车从普罗旺斯去巴黎,途中发生车祸,加缪当场死亡,年仅47岁 。人生就是这样荒诞,死亡不知何时就会突然降临,所有的痛苦与欢乐、挣扎与梦想,全部会在那一刻结束。重要的是,在那之前,你是否能像加缪一样直面荒诞,曾经真正地活过。

     -01-谈论死亡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在一面镜子前活着和死去。”波德莱尔说。

     大家对后面的“和死去”都不太在意。

     活着,大家争先恐后。但主宰自己的死亡,这才是困难所在。

     “我们40岁时死于一颗我们在20岁那年射进自己心里的子弹。”

     微不足道的人生尽头是微不足道的死。只有伟大的心灵能死得其所。

     我们一生中真正活着的时候也不过数小时而已。

     我们被训练成向着他人而活。但人却只会为自我而死。

     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爱生活。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如果你继续去寻找幸福是由什么组成的,那你永远不会找到幸福。如果你一直在找人生的意义,你永远不会生活。

     -02-谈论孤独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一切特立独行的人格都意味着强大。

     一个人如果学会——而不是纸上谈兵而已——孤独地去面对自己最深的痛苦,克服那想要逃避的欲望以及有人能与他“共苦”的幻觉,那他还需要学习的就所剩无几了。

     孤单不是悲剧,无法孤单才是。有时候为了不要再和人的世界有任何关联,我愿意放弃一切。但这样的世界我也有一份,而最大的勇气是能够同时接受这点及其悲剧。

     将我们从最恶劣的痛苦中解放出来的,是这种觉得自己无助而孤单的感受,然而又不是真的孤单到让“其他人”不把我们“视为”受苦之人。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这就是为什么当那种觉得自己是在孤苦伶仃的悲情萦绕不去时,反而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候。亦即何以幸福往往不过就是一种顾影自怜的感觉罢了。

     那些坚持自己的原则而宁愿不快乐的人。这些人事先已经为自己的幸福设定好了条件,不符合这些条件就绝对快乐不起来。

     万一他们出乎意料地感到了快乐,便会觉得惊慌失措——因为被剥夺了不幸而感到不幸。

     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03-谈论生存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一个人到了30岁,应该要对自己了如指掌,确切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缺点,晓得自己的极限在哪里,预见自己的衰颓——做他自己。尤其是接受这些。我们会变得很积极。一切有待实践,一切也有待抛却。不再造作,但仍戴着面具。

     我已经见过够多的世面,几乎能够抛开一切。剩下的,是一种每天持续不断,不可思议的努力。能够守密的努力,不抱希望,亦无怨尤。再也不会去否认什么,因为一切都能够加以肯定。凌驾伤痕。

     我能够创作,靠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的本性是在静止中前进。我最深沉、最确定的倾向,是沉默和日常生活。我必须花上许多年的执着,才能免于分心,免于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诱惑。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但我知道这样的努力可以让我屹立不倒,而如果我有任何片刻的怀疑,我就会坠入万丈深渊。

     那些奄奄一息,被自己的重量压垮的人,无论再有责任感,他都无法帮助别人。

     那些可以掌控自己并掌握生命的人,才是真正慷慨大方,才能付出而不觉辛苦。

     时间会过这么快,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在里面做什么记号。类似月亮在天顶还是在地平线之类的。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青春岁月是如此地漫长,因为太丰盛,而年华老去时则光阴似箭,因为一切已成定局。

     -04-谈论爱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爱一个人,就是杀掉所有其他的人。

     不付出就什么也没有。最大的不幸不是没人爱,而是不爱人。

     如果已经付出了全部却还是认为自己给得不够,这就是开始在付出了。何况我们永远不会付出所有。

     纯粹的爱是死掉的爱,如果说爱一定会牵涉到爱恋,会需要建立起某种新生活的话——在这样的生活里就只有一个不变的参考值,至于其他的就要去取得共识了。

     要有那种选择自己所爱的力量,并坚持下去。不然还不如去死。

     活着并且做自己热爱的事,意味着能够掌控它们。

     如果有灵魂,不要误以为我们得到的是成品。灵魂需要一辈子的时间来成型。

     而活着无非就是为了此一漫长而痛苦的分娩过程。

     我们以受苦造就的灵魂准备好了,死期也到了。

    

    


     精品课程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也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也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活一个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学才能真正让你办到。

     哲学的智慧河流,发源于往哲先贤们的辩论与洞见,影响了科学、宗教、艺术等人类文明成果至今。面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我们需要一位专业、有趣的“摆渡人”来导航。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为此,哲学之路联合三联周刊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姜宇辉教授,带来了《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愿你可以从哲学思考中认识如何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04

     大 咖 推 荐

    扫描海报二维码,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订阅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之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