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问题,而是利益问题
2022/9/11 8:30:00 哲学之路

    

    作者:钱理群,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推荐关注

     哲学之路视频号已开通,欢迎关注!

    

    这些年我们把教育越说越复杂,越糊涂。现在应该返璞归真,回到常识上来。

     整个中国教育病症已不是观念、方法问题,而是利益问题:中国教育已经形成了巨大利益链。

     组织教育改革的人就是在应试教育中获利的人,这就是应试教育越反越红火的原因所在。现在中国的整个改革都进入了深水区,教育改革尤其如此,不彻底斩断围绕应试教育建立起来的利益链条,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毫无希望。

     01教育是干什么的?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教育是干什么的?

     老百姓有一个最朴实的说法:孩子上学,就是“去读书”。读书,这就是关键;引导学生读书,是教育的根本职责。

     我们现在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大家都不读书,老师不读书,学生也不读书;或者说,老师只读教学参考书,学生只读和应试有关的书,学校里完全没有自由阅读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我们要恢复教育常识,就是要重新营造自由读书的条件,环境和气氛。

     02办好教育的三个条件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在我看来,要办好教育,需要三个条件。

     第一就是你们说的,要有“好校长”。而好校长的一个重要品质,就是“喜欢读书”。

     还要有“好教师”。好校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物色、培养一批好教师。什么是好教师?应该有三爱: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

     “真正的教师”,即有教育理想、良知,具有实验精神的老师。而现实却不是这样,受到重用的,常常是赶时髦,唱高调,实际是教育利益链条中的“伪教师”,“伪改革”者:“教育改革”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进一步扩大既得利益的一种新的手段。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这就提醒体制内还想推动真正的教育改革的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区分真、伪教师,真、伪改革者;当然,这很难做到,因为伪教师是最能迎合上级领导的,而真教师有自己的想法,就不那么驯服,也就最容易被看作教育的“不稳定因素”。

     还要有一个好的图书室。里面不能只有与应试有关的书,应该有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适合孩子读的好书。现在是网络的时代,图书室里还应该有电脑设备。即使现在难以做到,以后也要创造条件,完善网络设备。要知道,网络将是年轻一代主要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在这方面落后了,将处处落后。

     03什么是教育?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爱读书”的老师,带领着学生一起“读书”。就这么简单。但真要做到,还不容易。除了引导学生读纸质的书,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还应该引导学生读“生活”这本活书,大书。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土地上的文化与父老乡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每一个地方的老百姓都找到了一种适合于在自己乡土上生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相应的地方文化与地方知识。

     通过读书,养成了读书兴趣、方法和习惯,又通过乡土知识的学习,在自己的家园扎根,这样,就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终生学习的底子,一个终生精神发展的底子。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我对总体教育很绝望,但看到第一线老师就看到了希望。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从改变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存在开始,老师从改变课堂开始,校长就从改变学校开始。志同道合的一起来改变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就肯定有希望。所以改变自己的教育存在是什么意思呢?用一句通俗的话说,我不跟你玩儿,我自己玩儿。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面,我们开辟一个第二教育。我们这群人有共同教育理念,我们一起按照我们的教育理念做事情,能做多少算多少。但是有一个前提,不要认为我们努力就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拯救一个算一个。老师别想教书全班同学都听你的,不可能。

     现在不是大有作为的时代,但是我们可以小有作为。如果我们努力,达到“中有作为”就很不错,就很了不起了。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做的这些小事情的有限性。说到底,都是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挣扎。

     04我自己有三个信念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我自己有三大信念。

     第一相信人性是向上的,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善的种子。我觉得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性就是善恶并举的。好的教育,就是扬善抑恶,坏的教育就是扬恶抑善,对人性要充满信念。

     第二对我们的孩子,我称为童年和青春时期充满信心。他在这个阶段就是有好奇心,就有学习的欲望,本身就有这个欲望。一个人的童年有没有美好的记忆,对他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我们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童年一点快乐都没有。北师大有一个研究生,自杀之前列了一个表,我活着的理由是什么?死着的理由是什么?结果认为死的理由高于活的理由。(为防失联请同时关注微信公号@思想潮流)

     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在剥夺孩子活的自由。现在的教育第一剥夺孩子的理想,第二剥夺孩子的亲情,第三剥夺孩子的快乐,所以他就没有理由活着了。

     我始终认为教育是理想主义的思维,教育和其他的工作不一样,没有理想主义,根本上和教育是合不拢的。

     我们做的事虽然得不到各方面的支持,但是我认为我们做的事情是符合人性,符合孩子要求的,也是符合教育本性的。我们做好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你做好了,自然有人向你学习,或者参与进来。历史是合力的作用,大家各干各的,心照不宣,都在局部改变着周围的现状。首先改变自己,另外改革周围的现状,聚集起来,就会起非常非常大的作用。

     我认为中国要改变,希望是有的。

    

    

    


     推荐阅读

     权力的威风和丑陋!

     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人们为什么怀念1980年代呢

     秘不发丧,朝鲜如何瞒过了全世界世界将面临30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乌合之众》里的50个金句,醒脑专用维特根斯坦:人生的境界和人性的边界能否独处,可以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他12岁入清华,终身未娶培养79名院士清华教授: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复旦教授:自由而无用,是人性最后的防线

     许倬云、陈嘉映等学界大咖领衔人文思想课

     ?

    

     哲学之路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合作与投稿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哲学之路、思想潮流”公号:

     回复“福利”,即可免费获取人生最值得阅读的30本书。

     回复“免费资源”,即可免费获取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之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