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思考的前提,是要读过上百本经典!
2022/9/17 8:00:00 哲学之路

    

     作者:徐沪生,在复旦哲学学院的演讲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推荐关注

     哲学之路视频号已开通,欢迎关注!

    

    我是做媒体的,首先我要给大家一个忠告:离开了学校、老师之后,你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种媒体、新媒体。但是,千万不要跟着媒体去读书,去思考。

     用我们哲学系的标准来说,媒体推荐、谈论的书,很多都是价值很低的,甚至是垃圾。但是这不是媒体的错,因为媒体不是学术杂志,它是追求新闻性的,它不会讨论康德、黑格尔。

     我是写诗的,我也不会在我做的媒体上讨论歌德、莎士比亚。那是在砸自己的饭碗。

     哪怕是世界上最好的媒体的读书版,也一定主要是推荐新书的。如果,那么多经典,你都没时间读,那些时髦的新书,大可以不读,新书的比例,不要超过阅读总数的20%,甚至10%。反正我是基本不读活人写的书的。

     我们现在的媒体里面,几乎没有几个读书人了。那些活跃在媒体上的专栏作家、学者,大多数是不学无术的。受了他们的影响,你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傻瓜。而且是一个自以为会独立思考的傻瓜,一个自以为满脑子健全常识的傻瓜。

     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而经典著作,几乎又是读不完的,对于一个不以学术为志业的人来说,我们如果能够经常地领略到这些大师的思想,感受已经很丰盈,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你读得越多,越和周围的流行意见格格不入,在你所在的那个行业,也许你就可以成为那个最能独立思考的人。

     其次,作为一个在大学里认认真真读过书,后来,工作之后,好几年不读书,不读好书,最近这十几年才恢复了精神生活的人,我的第二个忠告是,切勿轻浮。

     23年前,我从哲学系本科毕业。17年前,我研究生毕业,那时候我已经28岁,进报社做实习记者。30岁的时候,我创办了一份报纸,办得还算成功,我还在各种报刊上写专栏。总之,那几年,我是一个成功的主编,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主义专栏作家、一个快乐的虚无主义分子,朋友很多,每天都很开心。

     人活着要快乐,因为你会死很久。无所事事地虚度一生,才是正经事。等等等等,是我们当时一帮人的人生哲学。

     但是,这是我一生当中最糟糕、最虚度的时光。

     我后来回顾往事,也觉得不可思议,我也是念过哲学系的人,怎么会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面,彻彻底底地丧失了精神生活,并以此为荣?除了自身的原因,时代与环境的腐蚀,真的是很可怕的。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后来有一次,很偶然地,我开始读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我本科的时候读过,开了个头,就读不下去了,几百万字,主人公起个床,可以写两三十页。

     但是这一次,我一读就读了整整3个月。可以说,除了上班干活,我利用一切时间在读这本书,吃饭、上厕所、坐公交车,都在读。忽然之间,好像时间急迫起来。生命流逝,本身变成了一件很可怕的事。前前后后,我读了三遍。

     如果说,我们这些媒体人、专栏作者的那点小聪明,是茶杯里的几片茶叶的话,普鲁斯特这种人的才华,就是漫山遍野的茶树林。我们茶杯里的这几片茶叶,泡几次,就一点味道没有了。不过是把茶叶晒干了再泡,泡了再晒。自欺欺人到了疯狂的地步。

     读《追忆逝水年华》的时候,我发现,普鲁斯特那些又丰富又深邃的独特的感受,我又完全可以感同身受,这些东西,也同样活跃在我身上。那时候我真的觉得,这说明我还有救,我还没有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蠢货。

     从此以后,我像重新回到大学时代一样,不需要老师管,也没有考试,也不写论文,每天坚持读书8小时,上班的时候,可以读2、3个小时,晚上8点到夜里2点,读6小时。白天工作忙的话,星期六、星期天补回来。这样坚持了十多年。

     毕业之后,我们会经历人生的种种,5、6年之后,30岁前后,其实在智力上、阅历上,你们都会达到人生的一个巅峰。但是大多数人,却再也不读书,不思考,再也没有精神生活。也许他可以赚很多钱,但是精神上,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一天比一天贫乏。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恢复了读书之后,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我们大学里读的那些东西,全都是杰作,甚至是真理。

     苏格拉底的话是真理,奥古斯丁的话也是真理;康德说的是真理,黑格尔说的也是真理。孔子的话是真理,老子的话是真理,耶稣的话是真理;托尔斯泰、契诃夫、巴尔扎克、福楼拜、鲁迅、蒲松龄……都是大师中的大师。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那些伟大的著作,你只要认认真真地读上一本,就会立即发现,那种轻浮的人生哲学,是多么愚蠢。但是,你就会在长达4、5年的时间里,与这些东西彻底隔绝,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

     我后来在一首诗里总结过我们这一代人,在那几年经历的变化:

     我看到对平凡事物的赞美,变成了对崇高之物的嘲笑,最后变成对卑贱之物的偏好。

     今天,这种偏好还很流行,甚至变本加厉了。

     最最轻浮的王尔德后来也说:恶,莫大于轻浮。

     王尔德在牛津的时候,曾经同一个朋友说:“我要尝遍世界这个园子里每棵树结的果实,我要心怀这份激情,走出校门,踏进世界。”

     后来,他在牢里反省说:“我一点也不后悔曾经为享乐而活过,我过着蜜糖般的生活。但如果继续过着同样的生活就不对了,因为这会限制心性的发展。”

     今天,在诸位身上,有着一种最了不起的东西,那就是青春。就像在小孩子上,有着最了不起的天真。但是,青春很短暂。正如,我们已经不再天真。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在我的一生中,我觉得最最重要、最最幸运的的事,就是进了复旦哲学系,有幸与孙向晨、林辉、渠敬东这些人做朋友。虽然我没有能力从事学术研究,但是,毕竟,我在这里受过良好的哲学训练,学习过什么是反思。只是这种自我反思的本能,后来被压抑了,否定了,被遗忘了。

     但是,在某个关健的迷惘时刻,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作为一种记忆,会重新活跃起来,给予我们启示。

     祝愿大家毕业之后,能过上蜜糖般的生活,充分地享受人生,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抽身而出,反思它,审视它。

     毕竟,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

    

    

     推荐阅读

     权力的威风和丑陋!台湾为何与我们渐行渐远?人们为什么怀念1980年代呢

     郑永年:这是一个思想终结的时代秘不发丧,朝鲜如何瞒过了全世界世界将面临30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刘道玉:真正的人才都是自学成材的《乌合之众》里的50个金句,醒脑专用维特根斯坦:人生的境界和人性的边界能否独处,可以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他12岁入清华,终身未娶培养79名院士清华教授:中美之间最根本的差距在哪里复旦教授:自由而无用,是人性最后的防线

     许倬云、陈嘉映等学界大咖领衔人文思想课?

     哲学之路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合作与投稿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哲学之路、思想潮流”公号:

     回复“福利”,即可免费获取人生最值得阅读的30本书。

     回复“免费资源”,即可免费获取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之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