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一定能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但读书笔记可以
2022/9/22 8:00:00 哲学之路

《成为简·奥斯汀》
博尔赫斯说:“我一直想象,天堂应该是某种图书馆。”
卡尔维诺说:“我努力节省出尽可能多的时间,用于毫无功利的阅读,用于我喜爱的作家,他们富于诗的本质,这是我所相信的食物。以心灵的秩序对抗世界的复杂性。”
自疫情以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迷茫,也更需要一种深刻的力量,用于对抗日趋复杂化的世界。许多人重拾书架上落灰的书籍,试图从书中寻找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寻找一种答案或是安慰。
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苦恼地发现,读书好像并不是那把“万能钥匙”。
首先,我们真的很“健忘”。期末考试时,只有前一天复习的知识记得最牢,那些当时明明觉得“醍醐灌顶”的观点,到了期末却怎么也想不起来;面试时,被问到“最喜欢读的书”,重要观点尚能陈述一二,到追问细节时便露怯了;
其次,我们常常跌入阅读的“陷阱”。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看似吸收了大量的信息,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却无法在大脑中建立起有效的连接,就像一座发达的城市缺少高速公路、地铁或者羊肠小道,最终可能会导致整个城市的瘫痪;
最后,对大多数人而言,阅读也是为了创造:写论文、写书、解决现实问题、更好地做决策等等,但现实往往是“读过了许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写文章时思绪繁杂迟迟无法落笔、遇到实际业务场景总觉得在哪读到过但又记不起全貌……创造时产生的挫败感会进一步消解阅读带来的愉悦感。

《雨果的秘密》
与此同时,我们还苦恼地发现,读书好像并不能直接解决我们的问题,一来我们真的很“健忘”,路上听到的魔性歌曲一次就能记住,但看过的好书没过多久就全然忘却了;二来,我们摸不透阅读的“章法”,明明看过相关的知识,但无法将其与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相连接,更别提去实践和应用了,最后这些知识就慢慢被时间消解掉了。
这时我们不禁问自己:阅读真的无用吗?
当然不是!
读书本身可能的确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我们后天对读书的“加工”才更重要。

《偷书贼》
认知心理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做「加工水平模型」(LOP,Levels of Processing Model,由 Craik 和 Lockhart 提出)。它告诉我们:决定信息的储存和提取效率的,是对信息本身的「加工水平」。
对于阅读而言,写读书笔记,就是一种最好的加工方式。我们通过摘录、思考、批判、复用、创造等形式,产生了“阅读的痕迹”,而知识就在这些痕迹中自然而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时,读书的奥妙才会全然尽显。

《简爱》
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抗自然遗忘的记忆曲线,也能够为我们吸收的知识进行分类、索引、导航。
通过日积月累的记录,我们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资料库,而这,正是我们思考的结晶、灵感的雏形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及时雨。
所以我们常说,会读书的人,精神世界更「丰富」,反之则更「贫瘠」,这种差异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对信息的加工程度,是简单的复制?还是复杂地加工?如果说书是一座宝山,那些只阅读,而没有对其进行“加工”,没有做读书笔记的人,只能是“宝山空回”。
回望历史,著名的作者通常也是著名的读者,凡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作者,大都在读书笔记方面下过功夫。梁启超曾经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说: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忆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我们不能学步了;其实哪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记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这成果原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
学术大家严家炎也曾说过,记笔记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够迫使我们在读书时思考:
“读书要有效果,一定要做笔记。笔记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记下读书的当时那些闪光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使之不要被遗忘,它还有更积极的意义,即可以促使我们在整理自己原始想法的过程中把思想系统化和深刻化,促使我们摆脱那种“学而不思”的状态,不做思想懒汉。”
当然,做读书笔记并不是件容易事,它不仅需要脑力与体力的叠加,更需要与自身的习惯和喜好相匹配。
比如马克思就属于“摘录派”,在他“布鲁塞尔笔记”中第四个笔记本里,短短40页就摘录了5位作者的6本书;

马克思的《布鲁塞尔笔记》
而著名艺术史学家阿比·瓦尔堡则属于“图像派”,他有一个藏书多至6万余册的私人图书馆,他通过把相关图像并置来制作幕板,完成了具有个人标签的读书笔记。

阿比·瓦尔堡《记忆女神图集》
意大利小说家翁贝托·埃科则喜欢利用“卡片”做笔记,他通过建立自己的“卡片系统”,一生完成了7部长篇小说、46部非虚构作品,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

翁贝托·埃科与他的私人图书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于这些名家而言,读书笔记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笔记中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再创造,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打开自己,完成了与外部世界的连接与交互。
不是他们看过的书让他们成为自己,而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过的“独立思考”,使他们作为“一千个读者中的哈姆雷特”,体现了作为个体的“主体性”。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也该创造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刻报名

本次读书笔记训练营的主讲人,是书评界口碑极佳的马凌老师。她是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三联“行读图书奖”评委,是三联的老朋友。
《三联生活周刊》的资深主笔贝小戎评价她:“马凌老师学养深厚,声名远播,身在学府之中,却无学究气,既能谈理论,也能话人心。”

书评人、复旦博导 马凌
在豆瓣,马凌拥有超8万粉丝。她戏称自己为“两脚书橱”,微信签名是“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三联生活周刊》《新京报·书评周刊》上常能读到她精妙的文字。
《追忆马塞尔·普鲁斯特》系列、《谁喜欢简·奥斯汀》《疯狂与神性:荣格的<红书>》《除了红楼,还有毛姆》《来一串海明威:传记的N种写法》……
阅读马凌的文章实在是一种享受,过程中忍不住感叹,此人的阅读量之大,知识面之广,思想之深邃有趣。无论是需要系统性梳理的“大问题”,还是少有人涉猎的“小众话题”,经马凌一说,都能打开与众不同的视角,给读者新知与深意。
而这些精彩的、 数量可观的作品,都得益于她的独家阅读输出法。

作为复旦博导,马凌将这套独家阅读输出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她还在复旦开设《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经典导读》等课程,课上讲授阅读方法,解析读书笔记方法论。学生评价她:
“她的课总是人气爆棚”
“内容充实,视角新颖活泼,结合文学、史学、政治学等学科,洞见深刻”
“学贯中西、通达古今,知识积累水平令人叹服”
在《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中,她会倾尽毕生所学,将她积累下的一套独家阅读输出心法,倾囊相授。

从张爱玲、毛姆、海明威,到普鲁斯特、荣格……马凌一直在用自己的阅读输出方法,以输出来倒逼输入,用写作把阅读的结果沉淀下来。
这一次,三联中读邀请到了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马凌,开设了《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训练营经过长达半年的筹备,力求从各个维度击破笔记难题,帮大家实现笔记能力的进阶。
读者们太过热情,前四期上线后,迅速满员。今天第五期正式启动招募,席位有限,请抓住机会。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立刻报名
马凌老师在课上形象地将喜爱读书的“书虫”们分为了四种:
1.甲虫 飞到哪里算哪里,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指广泛阅读、单纯享受阅读乐趣的普通读者。
2.蜜蜂 认准一片领域,靠勤劳阅读有所成就。有刺,会蛰人。指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专业读者,多出于学院派。
3.蝴蝶 本应从花丛中来,一度作茧自缚,但最终完美蜕变,轻盈飞过了沧海。指从看书到自己写书的创作型读者。
4.蚯蚓 痴迷于在地下打洞,虽已有诸多发现,但默不作声,在书间穿行执迷不悔,但不愿走出地下。指忠于阅读、广泛博学但不愿自我输出的痴迷型读者。
如果你也是甲虫,但又不甘于只做甲虫,希望脱胎换骨成蜜蜂或蝴蝶,那就一定不能错过马凌老师的《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
从阅读到输出,帮你掌握复旦学子的独家阅读法
这一次,马凌会充当你读书写作路上的向导角色,从阅读之前如何选书,到泛读、精读、漫读的技术方法,再逐一讲解读书笔记的任务结构、读书笔记的过程结构、读书笔记的形式结构、还有读书笔记的内容结构。
再到最后的落地、输出,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四大环节
复旦博导给学子的独门秘籍:
(上下滑动下图,查看更多)

让你从一个单纯享受阅读体验的“普通读者”,进阶为积累知识复利的“输出达人”。

除此之外,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也能得到马凌老师的耐心解答。

对于学员们的疑问,马凌老师总能给出真知灼见
无论你对阅读输出有什么样的诉求,都可以在这个训练营中找到答案:“时间宝贵,不确定什么书值得读”
“拿到一本书,不知道如何快速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读了就忘,沉淀不下来,感觉白读了”
“不清楚读完后到底有什么用,也无法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好评满满,越来越多的阅读误区得到纠正这个训练营积累了良好的口碑,也见证了学员们的快速成长:以前看书不知道怎么分析,今天找到方向了;
听了马老师讲解,才觉得自己的读法太有偏见;
听完感觉从前看书只是看个热闹;……
如果你也想像这些同好们一样打造自己的阅读方法,也快来加入训练营吧。
相信通过系统的读写训练,你的阅读输出能力,会成为你升维人生的助推器。从今天起,让马凌陪你在阅读输出的路上,一起跋涉吧!市面上由普通读书网红授课的阅读课程,动辄售价1000多元,而今天,三联携手顶尖高校顶级学者打磨推出的“专业系数五颗星”的《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直播+录播
一次解决你:
不会选书、读完就忘、形不成知识体系3大根本难题
现在报名享受特价优惠698元(原价798元)
不到市场价格的1/2
一件衣服的价钱
换来受益终生的读写能力现在下单
还限时赠送《托尔斯泰读书随笔》(商务印书馆版本)
01超大课程容量,涵五大读书笔记法在训练营中,马凌会为你规划出系统的学习方案。训练营设置了合理的课程架构,不只局限于单一阅读输出的解析,而是将读书笔记分为结构方法、日常方法、软件方法、专业方法、文献方法五大类别。
在正课前,先根据你的阅读兴趣,帮你找到喜欢同类书籍的小伙伴,给大家充足的时间阅读;课程中,内容讲解配合技法训练,让你学会用五种读书笔记法做好精读、泛读、漫读、输出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掌握阅读输出的底层逻辑,最终拥有自己的“知识复利集装箱”。
《天气好的话,我会去找你》
最后,她会布置实战阅读输出作业,帮你巩固学习成果,并且对作业进行一一点评,让你知道你的优势与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升,查缺补漏。
02
打通读写闭环,构建属于你的知识体系在读书功利主义盛行、喜爱碎片式拼贴的今天,我们愿意带你沉下心来,习得“读书笔记”这一基本又复杂的技能。同时,在经典书目和趣味畅销书的绝妙结合里,开阔视野,提升人文审美,升维思考力。
你可以选择你喜爱领域的书开启这一旅程:文学经典,如《包法利夫人》;哲学畅销书,如韩炳哲的《透明社会》;社会学经典,如赫伊津哈的《游戏的人》……从你喜欢的文本入手,建立阅读输出基本架构。

《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课程表
我们也会教你用写作将阅读所得沉淀下来,马凌会将给复旦学子的独家阅读输出法,倾囊相授。左手阅读体验,右手输出,感性与理性结合,稳扎稳打,形成自我提升的正向循环。

35天学习计划(最终安排以群内通知为准)
03
三联匠心+复旦DNA特约金牌嘉宾、助教,与牛人同行我们特别邀请马凌老师过去的学生——“知识管理牛人”高敬文,他将带你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和思维,梳理自己的读书笔记与报告。
高敬文,曾任广东省舆情大数据工程技术中心技术负责人、复旦大学金砖国家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首席技术官。有译著《数据变现》,擅长针对具体场景使用不同工具进行知识管理
上完课后,你可以收获一份属于自己的读书报告体系。从此懂得针对不同场景,用不同的工具进行知识管理。
高敬文千万字读书笔记展示
社群内还会驻扎资深编辑、马凌老师的博士生作为助教,回答你的疑问,一起探讨阅读写作的逻辑、心法。
独家设置王牌助教团▼
04
全程陪伴式社群服务
学一门终生受益的技能,交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业点评+马凌老师全程社群内指导,你将获得多次与她“面对面”直接对话的机会。你的困惑,由老师直接回答。从读书写作问题,到漫谈人生,零距离交谈,等于交了一位睿智的朋友。
老师还会定制两套独家书单,第一套为课程练习必备,第二套供你课外延伸阅读。特别适合书荒、不知道读什么的同学,更适合想用更聪明的方法读书,并由此升维人生的同学。

在这次的训练营内,你将收获一批有共同语言的朋友,更有可能与他们成为前路的同行者,彼此陪伴进步。
限时福利福利一:现在下单,限时还赠送《托尔斯泰读书随笔》(商务印书馆版)福利二:赠送三联中读听书月卡,畅听500+有声好书福利三:享三联中读APP“一周书讯”栏目活动期间赠书福利优先获赠机会福利四:完成学习计划还将获赠马凌老师亲笔签名证书

市面上由普通读书网红授课的阅读课程,动辄售价1000多元,而今天,三联携手顶尖高校顶级学者打磨推出的“专业系数五颗星”的《马凌·读书笔记训练营》:直播+录播
一次解决你:
不会选书、读完就忘、形不成知识体系3大根本难题
现在报名享受早鸟价优惠698元(原价798元)不到市场价格的1/2
一件衣服的价钱
换来受益终生的读写能力现在下单
限时还赠送《托尔斯泰读书随笔》(商务印书馆版本)
698元大概能买8-10本书,或者16杯咖啡、一件衣服,也可以来拜一位复旦名师,学一门受用一生的手艺。
识别下图二维码,解锁更多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加入训练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之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