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家荡产的老海归,悲壮,仰止!
2023/4/26 8:00:00 哲学之路

作者:夏颖奇,1968年第一批插队知青,1972年第一批工农兵大学生,1978年改革开放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1987年获得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动力机械专业博士学位。
编辑:哲学之路(ID:zhexuezhilu)
推荐关注
哲学之路视频号已开通,欢迎关注。

广播一个重要消息:由于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即便我每天都按时发文,你也可能收不到信息,甚至可能永久失联。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哲学之路”公号设置星标☆,这样才能保障每天照常收到文章。
?
1978年以来,几百万留学生出国和大量的海归,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这些人对祖国母亲的回馈,对中国科技的重大贡献,可圈可点。
这里我写写我所认识的倪光南。
1981年我正在渥太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国内来了一位科学院计算所的访问学者叫倪光南。
乍见面,人长得清瘦,不苟言笑,言语甚至木讷。我就想科学院的人怎么都这样,像搞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与众不同的是,当时我们公派留学生,使馆每月给生活费313加元(那时加元基本等量美元),租房子150,吃饭生活费80,剩下80块钱攒下来留着买电视冰箱。
那时候留学报国,也还有两个朴素的私心:读个博士耀祖光宗,买日本家用电器。这每月313加元已是天文数字,那时我在国内的工资是39.5元人民币,十年不变!
倪光南挣多少?年薪43000加元!
他怎么拿那么多,使馆说,加拿大科学院(NRC)院长访华,与倪光南交流,当即聘请他客座研究员两年,不走我们的政府资助渠道。现在想来,加拿大也没欺负人,按照国外教授待遇。
当时在渥太华中国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一共不到二十人,大家都认识熟络,各忙各的,又总凑在一起想家。
倪光南一般不参加,说他没空。
又来了一位清华“自费生”曾同学,是LEE教授访问清华时相中的,当即给了全奖领去了渥太华。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我去机场接曾同学,他身上只有50美元,我就对倪光南说:“就属你有钱,借给他一些呗。”倪光南二话不说当即就掏钱。曾同学后来是曾博士,核电站安全专家,被国际原子能机构聘为专家组长。
我问倪光南在科学院搞什么,他说计算机,其他具体我都听不懂。
转眼两年,1983年倪光南要回国了,我去送他,吓了一大跳!
国际航班只能托运30公斤,他的东西多的像小山,大箱子小箱子都是原包装。我问他你买了什么家用电器,他说:“我的钱都买了这些仪器!”吓得我说你怎么拿回去?他说集装箱海运。
我说给我儿子带点玩具吧,两个A4小纸盒,另一位邱同学也带了两个小纸盒。邱同学后来是科技部首席科学家,负责解决计算机跨世纪“千年虫”问题。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人和人不能比!
倪光南把所有的钱都买了仪器,决心回计算所大搞计算机,那可是八万美元的本钱,在1983年,计算所有没有八万美元?把自己的全部“私房钱”拿来公用,这也太无私了吧?科学家的格局压榨得我们非常渺小!
几十年来,我认识的海归成千上万,倾家荡产发集装箱回国搞科研,倪光南是唯一!倪光南请人打了几个大木箱子,再装集装箱,漂洋过海。货到了天津大港,我老婆和邱同学家人起大早陪倪光南去港口,那时候没有高速,一路颠簸。倪光南不知怎么找的军队大货车,还有解放军战士去帮忙搬运,回来时天已大黑。
后来我回国,倪光南已经是院士。他那“集装箱”帮他搞了联想汉卡和联想系列微机,得了两个国家一等奖,那个“计算所公司”也就因此取名“联想公司”。我猜想,没有“集装箱”,他也做不出无米之炊。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再后来,倪光南的联想解聘了联想的倪光南。被扫地出门的总工程师,他的劳动、智慧、产品和知识产权呢?他投入的硬件“集装箱”呢?一文不值了吗?
窝囊的科学家啊,至今我问起他,他也不说话,一杠子压不出个屁来,祥林嫂一般,还是心心念念地“芯片芯片”。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再后来,我到了中关村管委会当副主任,没别的能耐,就为创业者服务。倪光南常常带着青年创业者来找我,魔症了一般就想搞芯片和操作系统,就像晚年爱因斯坦钻了牛角尖,一心要搞“统一场”那么执着。
再后来,倪光南寻寻觅觅,终于领来了李德磊,搞芯片。
他们又引来了赫赫有名的号称“风险投资之父”的硅谷大咖,甲骨文和CADENCE董事长卢卡斯(Don Lucas)。我又找主管副市长,领命在北清路建设了集成电路学院。
甲骨文用大集装箱发来了300套硅谷最先进的服务器设备,CADENCE拿出了顶尖的EDA技术,派来了硅谷老师手把手地教(那是中关村与硅谷的亲密握手。那年头中美关系不错...),北京市盖教学楼实验室宿舍,十二万平米昼夜施工,目标是三年内要为中关村培养2000个高端集成电路设计人才。
倪光南李德磊被聘为顾问,管委会戴处长做中方院长,我们都出席了开学典礼!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
行文至此,仰天长叹!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李德磊的芯片公司失败了,人也不再见面。
副市长的集成电路学院也失败了,十二万平米给了党校。
中关村的十几个芯片公司纷纷下马转行,去做什么监控抓拍摄像头或者指纹打卡人脸识别,还有的回到了加州和早稻田过日子去了。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怎么啦?到底为什么啊?再说吧,再说吧。
倪光南又成了孤魂野鬼,每天在中关村转悠,见人就说“芯片!芯片!”看得我都心疼!
我也退休了,约他吃路边摊,我说开车去接,他坚决不肯,八十一岁骑着个破自行车来了!问起他的身体和生活,倪光南告诉我:老伴走了几年了,儿子在国外,自己一个人过。中科院分的房子要爬楼,爬不动了,就租出去,8000一个月。
自己在五道口租了个一层小三居,孩子回国可以小住,学生来了就在厅里讨论会,月租一万二,自己院士每月一万多,够花了。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又说:请了小时工,每天中午来做一顿饭,剩下的晚上吃,早上自己牛奶鸡蛋,吃不了多少的。我说你请个保姆吧,他说太贵,自己能行。
我说这破车扔了都没人要,哪有80岁骑车的?他像孩子一样朝我笑笑,还是晃晃悠悠地走了。
我望着他的《背影》,担心他在路上的安全。

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2018年国家评选倪光南“最美科技工作者”,还出了电视专题片《不老人生》。我电话祝贺他,他说:“一个老头子,什么美不美的,我们还是谈谈芯片吧。”
呜呼!
这就是四十年前发集装箱回国报效的倪光南么?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顶级计算机专家倪光南么?
你可知道中关村亏待了你么?
你怎么就一句抱怨的话也没有呢?
一辈子为祖国的核心技术以命相搏,被误解被羞辱被嘲讽,“在命运的前头撞得头破血流也永不回头”!
一个命里就有的悲怆人物!
看着老院士如此“落魄”,又心心念念“芯片芯片”的,莫名地悲从中来,心头涌起“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哀叹。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我是俗人,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说出口:“当年如果你不从联想净身出户,即使不能挣大钱,也不至于租住小房子、晚上吃剩饭吧。看看人家!”
好在倪光南们的丰碑已经在中关村高高耸立!
早年中关村王永民的计算机五笔字型输入法,倪光南的联想汉卡存储器和联想微机,王选的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王缉志的四通汉字打印机,还有求伯君的WPS办公软件,形成了中国完整的“计算机汉字化”系统技术,使我们中华民族老祖宗的方块字及时赶上了信息时代,没有掉队。(请同时关注微信公号@哲学思意)
中关村的第一梯队太强悍了!伟大的贡献成就了中关村的美名,伟大的功劳怎么评价也不为过!不管后来技术如何发展,联想百度小米,网购共享外卖,抖音美团拼多多,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中关村前辈开荒拓土奠基铺路!
只是,倪光南们都很穷,他们的财富都用了来惠及国家和人民!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啊!
致敬倪光南!致敬中关村的前辈们!
夏颖奇,2021年12月15日于中关村
注:我写这些,只为致敬,不与任何人争论。后记:此篇不是我的力作,却是我影响最大传播最广的文章。一个半小时写的征求意见稿,错字还没有改,就在IT群、社区群、家庭群、退休群、同学群、吃喝玩乐群,各种公众号,“瞬间引爆网络”。本文由公号@哲学之路编辑发布海内外热传了一个星期,大多评语是“看哭了”。
再后记:
几年前,倪光南的学生梁宁写了《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的往事》万字长文,讲述倪光南的那段历史和不堪。
我在留言区写到“读此文,我泪流满面,几乎放声!败兵之将,败仗之兵,何处哀嚎!!!”
中国的芯片之路啊,何其悲壮,何其艰难!


?
推荐阅读
审美的绝症丑得一塌糊涂
一定要远离那些爆款网红书人性最大的恶是见不得别人好我们培养了很多高学历的野蛮人施一公:这是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
李泽厚犀利评点当代几位著名作家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能辨别胡说八道《乌合之众》里的50个金句醒脑专用维特根斯坦:人生的境界和人性的边界能否独处,可以检验一个人灵魂的深度假如突然关闭国门,谁是最大受害人群勤劳致富,一个误导国人5000年的思想以我的性格,在这个时代只能是一败涂地大学不是官府,请把尊严和权威还给教师为什么要读哲学?这是我听过最好的答案?

哲学之路公号始终致力于精选优质文章,相信思想的力量,拒绝贩卖焦虑,以有价值的阅读,有意义的思考,遇见不一样的观点态度,看清社会与人性的复杂和纯良,成就更美好的人生。长按识别二维码赞赏,支持我们一起传播更多优质内容。
合作与投稿请联系
微信:553660332
推荐关注
现在关注“思想潮流、哲学思意”公号:
回复“文学名著”,即可免费获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99部(珍藏版)。
回复“公开课”,即可免费获取清华北大牛津剑桥哈佛耶鲁等全球各大名校的文史哲艺术精品课程。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哲学之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