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身患绝症,在疫情中救下2800人的武汉医生,如今决定捐献遗体...
2022/12/13 10:00:54 知否大叔
点击卡片?关注知否大叔文 /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3年前,他以渐冻身躯带领800余名医护奔赴一线,视死如归救治了2800余名新冠患者,之后,便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如今的一段采访,把不喜欢抛头露面的他又推到了镜头中央——武汉医生张定宇。
镜头下,他和同为渐冻症患者的京东前副总裁蔡磊见了面。
两人一见面,就跟老朋友似的交流起了病情:
“我看您这腿走路是不是比以前更费劲了?”
“是比以前差了。”
“我的胳膊也不行了。”
“我今年摔了一跤,把这边肋骨全摔断了,烦死了。”

如此沉重的话题,但两人的脸上却没有一丝惧色,语气平淡从容,甚至还能互相调侃。
谈话中张定宇表示,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用于渐冻症研究。
他说:“我的终点不可能走得太远,我想把时间用足一点,把它用好。”
曾经,他用残缺的身体燃烧出微弱之光,疗愈世间的伤痛;
现在,他又决定燃尽生命最后一簇火焰,为渐冻症研究做贡献。
如果不是这场疫情,我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有这样一个人: 默默坚守,默默发光,然后默默离去。

张定宇的一生是坎坷的。
他上小学时,母亲咳血很厉害。
父亲说:孩子,你长大后一定要学医,这样就可以照顾家人了。
照顾母亲只不过是学医念头的萌芽,可能连他自己都不会想到,未来会把一生都献给医学事业。
读大三时,他的哥哥因尿毒症去世。
哥哥留给他的最后一句话是:“你要照顾好妈妈。”
张定宇还没从失去哥哥的打击中回过神,大学快毕业时,他的父亲又因为食管癌永远离开了他。
家人接连离去,这让他痛不欲生。
命运的变故,有时候能够摧残一个人,有时候也会激励一个人,让人绝处逢生。
从此之后,再大的困难都挡不住他要从医的决心。

众人第一次听到张定宇这个名字,是在2019年的那个冬天。
当时,这段视频传遍了全网。

时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拖着渐冻之躯在医院里四处奔走,走路很艰难。
你很难想象,迈着这样步伐的人,还为了抗疫工作奔忙在第一线。
2018年,张定宇发现自己得了渐冻症。
下楼变得吃力,怕摔着,平时行走时会刻意放慢自己的脚步。
但是疫情当头,着急的他顾不了那么多了。
同事们发现,一向脚步缓慢的张院长,变得行色匆匆、步履蹒跚,走路歪歪扭扭高低不平。
面对众人追问,张定宇这才解释:
“我得了渐冻症,早前就犯病了。之前时间没有那么吃紧,不用太急促,现在不一样了。”
原本他是想一直瞒着的,但随着疫情的扩散,他的病再也瞒不下去了。

2019年12月27日晚7点,像往常一样,张定宇仍在办公室工作。
这一天,他邀了副院长黄朝林一起聊一聊。
两人的话题还没开始一会儿,手机就响了。
武汉同济医院的一位专家语气急迫地说:“有一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肺部呈磨玻璃状,疑似一种新型传染病。第三方基因检测公司已在病例样本中检测出冠状病毒RNA。”
凭借多年专业经验,张定宇觉得这个事不简单。
几个小时后,初步基因比对结果提示:这是一种类似SARS的冠状病毒。
两天后,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出现7名奇怪的发烧患者,所述病状与同济医院患者类似。
作为武汉唯一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金银潭医院被安排作为新冠患者专业救治点。
张定宇马上做出安排,由黄朝林副院长亲自带队前往会诊,并叮嘱务必做好二级防护,出动专用负压救护车。
又再三强调:每名患者单独接送,一人一车。
深夜12时左右,患者被陆续接入金银潭医院南7楼重症病区。
张定宇一边叮嘱医护人员加强防护,一边安排采集这7名病人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并火速送往中科院武汉病毒所检测,为治疗研究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4天后,金银潭医院正式开辟新冠专门病区。
在这场和病毒的战役中,张定宇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病人数量激增与医疗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
春节前后病人暴增,几乎每两天就要开辟一层新病区。
这个病区要收满了,另一个病区就要准备清理、消毒,工作量非常大,每个人都绷紧了弦。
从一个病区,到一栋楼,到三栋楼;护士从2小时交接班一次,延长到四五个小时一次;更恨不得把一个医生掰成五个人用…
最初的一个月,早上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是张定宇的常态。
到后来人数暴增,凌晨两点躺下,4点就得起床。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张定宇说。
随着收治的确诊患者越来越多,金银潭医院成了新冠防控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
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当时,他的妻子也感染了新冠,张定宇得知消息的瞬间,急得团团转,眼泪直往下流。
他是那么想陪在妻子身边,但他医院里的病患太多了,压根就没有办法抽身。
而且,这防护衣脱下来就不能用了。
妻子入院3天后的晚上11点多,他才得空探望,相处不到半小时,就又匆匆离开。
好在妻子病情很稳定,她还反过来安慰张定宇。
“别担心,我在这边吃得好睡得好,精神着呢。”
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丈夫,很是内疚。
“我也许是个好医生,但不是个好丈夫。”

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性子急、脾气暴的人。
“搞快点,搞快点,这个事情一点都等不得,马上就搞!”
骂起人来更是毫不留情面:
“没认真学,你们都好水!做得稀烂!”
有同事摸摸脑袋说:“有时我们也没那么差,但院长要求什么都做到最好。他觉得如果我们扛不住骂,那也成不了事。”
但对待病人,张定宇则是另外一番语气:
“您莫急,我马上就安排人出来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为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在张定宇的主导下,金银潭医院采取多种治疗方法。
张定宇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我们要胆大心细,放开手去干,有什么责任我担着。”
武汉疫情期间,他带领所有医护人员前后共救治2800余名患者,其中不少为重症、危重症。
身患渐冻症的他,虽然步伐蹒跚,但那颗庞大的责任心让医院上下都无比信赖。
他说:
“如果你的生命开始倒计时,就会拼了命去争分夺秒做一些事,不能因为你是个病人就退缩。”

“我的时间不多了。”
这是张定宇患上渐冻症后,最常说的一句话。
他说,如果幸运的话,我会有8到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不幸,最多五六年,但我会用好这些时间。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张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面对采访,他面色从容,语气坚定而又有力量:
“我既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就要坦然面对,没有什么好怕。
我不能延长时间和生命的长度,但是为什么我不可以让它变得更丰满一些?注入更多的事情呢?”

渐冻症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
它会使你的身体逐渐僵硬,但不会影响你的思想,你会清醒地看着自己慢慢死去。
截至目前,中国还有10万余名渐冻症患者,挣扎在生死的边缘。
身为渐冻症患者,张定宇一直在做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该治疗需要在手臂上穿刺置管,管的尖端直接到达上腔静脉。
这种治疗带来的痛苦,是常人无法承受的。
带着一根管的张定宇,时常腿疼到无法站立。
所以,他更能设身处地地体会到渐冻症患者的痛苦。
他想到中国还没有一例关于渐冻症的科研样本,深思熟虑后,决定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
人一出生就是奔着死亡去的,在他看来,自己不过更早看到生命的尽头。
在接下来的日子,张定宇依然不会停下脚步,他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
生命有限,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好的。
活着的意义在于体验这个过程,努力工作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看一看沿路的风景。
正如张院长所说,人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
他希望用自己身体燃起微亮的光,抚平世间所有的伤痛,而我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再多一点奇迹。
点亮“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这位了不起的医生。

* 文章来源:公众号【知否大叔】。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知否大叔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