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73岁老人扬言斥资300亿重建圆明园,他做到了吗?
2023/4/14 10:00:00 知否大叔
点击卡片?关注知否大叔
文 / 知否大叔
来源 / 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

“为什么富的人家那么富,我们穷人却这么穷?”
多年前,有一个穷苦少年,一直想不明白这个问题。
他在心里许下了要让家乡老百姓富起来的愿望。
少年长大后,带着乡亲们开始创业。
从无到有,他把山沟炸成了一片空地,建起了一片足够以假乱真的故宫,还有香港街、清明上河园,江南水乡…
因为他的存在,家乡的老百姓真的富了起来。
2008年,他想让全世界人知道中国的农民有多爱国,中国有多强大,于是站出来高调宣布:
“我要用300亿重建圆明园!让所有人都能目睹昔日皇家园林的壮丽!”
2017年圆明新园开园,消息传出来后,世人无不哗然。
他真的做到了...
他是一个造梦者也是一位实干家,凭着即使一无所有/也能无中生有的人生信条,让家乡享誉中外,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他就是横店之王——徐文荣。


谈起横店,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横店帝国”的创始人,早年会是个挑大粪的小伙。
1935年,徐文荣出生于浙江东阳市北乡的一个小村庄,家里十分穷苦。
3岁那年,一家7口因战乱搬到了横店。
“妈妈和哥哥姐姐们一路轮流抱着我,抱一会歇一会儿,最后找了个货郎帮忙,把我挑进了横店。”

因为家穷,哪怕他天资聪颖,是个读书的好料子,也没什么机会上学。
当时,他们家旁边住了一家卖火腿的富人,门口经常晒着发亮诱人的火腿,火腿上的油一滴滴往下掉。
徐母见了,就让他回家拿碗去接油,接起来拿回家炒菜用。
也就是那个时候,徐文荣脑子里就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
“为什么富的人家那么富,我们穷人却这么穷?”
穷苦的生活,让徐文荣对农民要富起来有着很强的信念。
这无形间让他养成了勤奋肯干的性格,再加上脑子灵活,很快就学会了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1958年,23岁的徐文荣,被选为公社党委的办公室副主任。
从小受苦挨饿的经历,让徐文荣深知,只守着家里的地是挣不到出路的。
于是,他组织村民搞手工业,把做出来的东西卖到外地、换回粮食。
一天他经过一处农田,听到一个农民叹气:
“种地就是靠天吃饭,这玉米地没肥料,累死累活也收不到几根玉米。”
这让徐文荣发现了商机。
他听说有一种肥料叫“马桶砂”,具有很强的肥力,而且不难寻到,基本城里人家的马桶内都有。
于是,他每天起早贪黑,挨家挨户地去敲门,刮下厕所里的马桶砂,再挑去山区售卖。
大粪臭气熏天,肮脏无比,寻常人都避之不及,徐文荣却硬生生忍了下来。
那段时间,靠着这个“马桶砂”他居然赚到了1200元。
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拿着这笔钱,看着村里揭不开锅的乡亲们,徐文荣犯了难:该怎么安排呢?
思索之后,他留下了一小部分给家里应急,其余的全分给了村里吃不上饭的穷人。
“钱没了可以再赚,看着乡亲们挨饿我心里难受。”
可没想到的是,这笔钱引来了一些不怀好意之人的“眼红”,他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
“投机倒把”在当时可是重罪,很可能面临着牢狱之灾。
那些被徐文荣帮助过的村民知道后,纷纷赶来说情,这才了事。
这段经历,更是坚定了徐文荣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
此后的多年里,他带着乡亲们走南闯北,只为谋求更好的出路。

197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徐文荣带领一群乡民,创办了东阳横店丝厂。
工厂投入运转第一年,赚了7.6万元,相当于全镇农业税款总额;
第二年赚了15万元,第三年又赚了30万元,三年发展在当时可以说是神话。
徐文荣创办的丝厂,让许多农民摆脱了过往吃不饱饭的难题。
经了解,70年代时丝厂工人月薪已经有20元,远远高于周边地区的收入。
他说:“共同致富,不是赚了钱分给贫困者,而是提供更多的赚钱机会,带动更多人致富,帮助贫困者学会致富的本领。”

徐文荣不但有头脑,还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
他将赚来的资金投入到医药、化工、磁性材料等领域。
短短几年,横店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
80年代,在徐文荣和老百姓的努力下,横店工业总产值突破1亿,成为浙中地区的第一个“亿元镇”。
1993年,横店集团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家国务院审批的大型乡镇企业集团。
自此,徐文荣的“横店帝国”正式开启。


随着横店集团不断扩大,徐文荣成了当地有名的大人物。
但真正令徐文荣和横店声名鹊起的,则是被西方媒体称作“东方好莱坞”横店影视城的建成。
90年代初,央视筹拍《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时候,徐文荣曾咨询过能否在横店建一个拍摄基地来横店拍,但没能谈下来。
有人嘲笑他:“在地图上都找不到横店,谁会去那儿拍电视剧?”
徐文荣没有回答什么,只在心里暗暗憋上了一股狠劲儿。
“我性格不服输,认定的事情,哪怕再多人反对也要坚持去做。”
这个机会,很快就被他等到了。
1995 年,谢晋导演为影片《鸦片战争》寻找外景地多时,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剧组到了横店后,徐文荣并不知道谢晋是谁,但得知此片是为迎接香港回归而筹备后,他立即向谢晋导演许诺:
“别人用一年,我用3个月建好影视基地。”
谢晋以为徐文荣只是在酒桌上的玩笑话,没有当真。
令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就在那一刻,一切皆有可能。
徐文荣转头就开始筹备工作,联系了一百多个工程队,炸毁了三座山,所有工程队同时开工。
三个月后,占地319亩的“广州街”拔地而起。

其中包括官府、民宅、当铺、赌馆、妓院、烟馆等 160 多座建筑。
还包括珠江口岸,再现了鸦片战争前后广州的市井风貌。
谢晋一见,赞不绝口:“好极妙极!”
然而,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谢晋之后,大导演陈凯歌慕名前来。
彼时他正在筹拍电影《荆轲刺秦王》,美工师已经设计了秦王宫三年,可由于场地和资金的问题,迟迟没法开拍。
徐文荣听完后,当即拍板:“到横店来,我们帮你建!”
8个月后,800亩的秦王宫拔地而起,陈凯歌和美工师激动得热泪盈眶。

后来,越来越多的导演、制片人来到横店,希望徐文荣能帮着建拍摄基地。
徐文荣总是竭尽所能,满足导演制片人的要求。
“香港街、江南水乡,清明上河图…”

一座座拍摄基地相继开工,一批批大型摄影棚拔地而起,许多项目都是交叉平行进行。
至此,横店的品牌彻底打响。
他趁机做出了一个决定:从今以后,不管是哪个剧组来横店拍戏,一律免费!
集团成员满脸震惊,无法理解徐文荣的做法。
“不收费,这投下去的30亿成本怎么收回?”
有人更是不满地说:“这是在跟每年的几千万过不去。”
徐文荣摇摇头说,我们不靠这个,照样能赚钱。
虽然剧组拍摄的场地是免费的,可剧组的人住在横店,一年的消费是多少钱?
每一部从这里拍出去的电视、电影播放后,都会有大量的粉丝来寻找他们偶像走过的足迹,打卡景点。
由此产生的门票和一系列消费,又是多少钱?
账算明白了,集团员工没了后顾之忧,结果也正如徐文荣所料。
这个原本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逐渐人满为患。
这里有着无数明星大腕和群众演员,每年吸引游客户几千万人次,“东方好莱坞”的美誉不胫而走。
74岁那年,徐文荣跟12岁的孙子逗趣:
“我打算出一本传记,这本书,爷爷来说,你来写,好不好?”
小家伙乖乖说:“好!”
徐文荣乘兴总结了一下自己的人生:
“苦难的童年,风雨的青年,奋斗的中年,成功的老年,以及伤感的暮年。”
老爷子的伤感,源自圆明园的重建。
2008年,73岁的徐文荣宣布要在横店重建圆明园。
消息传出,瞬间在社会各界引发了轩然大波,徐文荣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当时多数人持反对态度,有人骂他商业炒作,有人骂他劳民伤财,还有人骂他是“沾满铜臭味的破坏者”。
徐文荣这人啊,活到老都不服输。
“骂吧。你骂你的,我做我的。反正我照样吃饭,照样睡觉。”
当时他遗言都写好了,圆明新园没建好,下一代要帮他建。
这个年龄了,他图的不是钱,而是心中的念想。
一拖再拖,直到2012年,圆明新园项目才得以开始。
徐文荣以近80岁的高龄,亲任总指挥。
工程夜以继日地进行着,偌大的资金压力又成为接下来的巨大挑战,老爷子开始为筹集资金东奔西走。
投入超过300亿的资金,一方面是募捐,一方面是股份制,还有一方面是上市和银行贷款。
“银行最初是不肯贷给我的。”
寥寥数语,可见其中的艰难和不易。
转眼间,5年过去了。
2017年,投资300亿的圆明新园完工,完美还原了北京圆明园全盛时期84%的建筑群。

按照老爷子的设想,8年后圆明新园生意达到最高峰时,门票一年甚至可以赚到数十亿元。
这样不但能够迅速回本,还能带动很多其他行业,帮助当地人就业致富。
2019年,马云特意前往横店拜访这位商界老前辈。
那天微风细雨,马云亲自为徐文荣撑伞,两位大佬雨下留影。


对于生意,徐文荣很有自己的一套。
他认为没有资源,可以创造资源。
“只要掌握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奥妙和规律,即使一无所有,也能无中生有。”

当时有人如此评价他:
“徐文荣这个人,论本领,可以当皇帝;论罪行,可以枪毙。”
对于功过是非,徐文荣向来问心无愧。
也有很多人不解,能够颐养天年的年龄,为什么要重造圆明园呢?
徐文荣的回答很朴实:
“我永远都是横店的农民,一个农民去建圆明园,就是想让全世界人知道中国的农民有多爱国,中国有多强大。”
岁月带走了青春,但带不走人的初心。
无论经历多少岁月,无论走过多少路途,他一直都是当年那个心心念念要让横店老百姓致富的少年。
如今的徐文荣,已经88岁高龄,但仍不服老。
早上八点半,他一定准时坐进办公室,直至下午五点半下班离开。
一周七天,天天如此。
这正印证了曹操写的那首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回首过往,他身上那种敢为人先、勇于承担、不屈不挠的大爱精神,值得所有人敬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良心,也是一个企业家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 文章来源:公众号【知否大叔】。作者: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知否大叔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