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之神”王永庆:成绩都是靠“压力管理”逼出来的
2017/11/27 21:34:52 正和岛故事汇

    

    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今天, “台塑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对此王永庆功不可没。 这家1954年创办、1957年建成投产的公司, 为何能在别人不看好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并一步步发展壮大? 王永庆又有哪些秘而不宣的经营秘笈?

     在台塑, 主管人员最怕的是“午餐汇报”。王永庆每天中午都在公司里吃一盒便饭,用餐后,便在会议室里召见各单位的主管,先听他们的报告,然后会提出很多犀利而又细微的问题。主管人员为应付这个“午餐汇报”,每周工作时间不少于70小时,他们必须对自己所管辖部门的大事小事了然于胸,对出现的问题作真正的分析研究才能够过关。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多事杂,单靠一个人来管理是不行的,必须依靠组织的力量来发展。于是,台塑在1968年成立了专业管理机构,具体包括总经理室及采购部、财政部、营建部、法律事务室、秘书室、电脑处。其中,总经理室下设营业、生产、财务、人事、资材、工程、经营分析、电脑等8个组。

     在这个组织管理系统内, 只要从顶端施加一种压力,自上而下的各层次都会产生压迫感,大家就都有了行动力。

     “压力管理”这一经营理念的提出,是王永庆多年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感悟。他说: “研究经济发展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经济先进国家会发源于温带国家,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气候条件较差,生活条件较难,不得不求取一条生路,这就是压力条件之一。日本工业发展得很好,也是在地瘠民困之下产生的,这也是压力所促成的;今日台湾工业的发展也可说是在‘退此一步即无死所’的压力条件下产生的。 ”

     所以,企业要研究和分析市场,获得最直接的竞争压力;而在内部经营上,领导人要把这种压力传导给中层骨干,最后深入到基层员工。整个团队深切感受到外在的市场压力,并掌握应对之策,在执行上做到位,那么企业才会有效率和效益,反过来面对市场才会有竞争力。

     王永庆一只脚踏在激烈竟争的市场里,一只脚踏在自己的企业里,深刻明了压力转化的道理。他扮演了一个联动器的角色,在压力传导的基础上,让整个团队跟着市场的脚步起舞。

     P.S. 对此,我们从沙丁鱼的故事里可以找到现实的答案。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 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室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 谜底才揭开。

     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坏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 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它带给企业家的启示主要有两点:

     Tip 1:要让员工具备忧志意识, 感受到竞争压力。

     鲶鱼效应对于“沙丁鱼”来说,在于缺乏忧患意识。沙丁鱼型员工的忧患意识太少,一味地想追求稳定,但现实的生存状况是不允许沙丁鱼有片刻的安宁。“沙丁鱼”如果不想窒息而亡,就应该也必须活跃起来,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对企业来说,要让员工感受到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并转化为他们的动力。

     Tip 2:领导人要用压力激发员工的斗志。

     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可以让员工勇挑重担,或者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

     编辑孟媛 内容来自《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作者王拥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故事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