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经营两家500强企业后明白的4个道理,受益终身
2018/9/14 19:03:00 正和岛故事汇

有人说经营是一门技巧,有人讲经营是一项艺术,但与其说经营是技巧,是艺术,不如说经营更是一种哲学。
日本经营之圣,京瓷与KDDI的创立者稻盛和夫先生就更愿意将自己的经营心得归纳为哲学的范畴,稻盛先生明确提出用“哲学”来经营企业,倡导以是非为判断事物的基准,其思想的适用性早已超出了企业管理者的范畴,各行各界的人们其实都应该学一学稻盛先生的哲学之道。
以下是岛君为您提取的几点稻盛先生的经营思想,让我们一起看看稻盛先生是如何把经营与哲学完美融合在一起的。
本文摘编自稻盛和夫著作《京瓷哲学:人生与经营的原点》,正和岛作为东方出版社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编 辑:夏坤
作 者:稻盛和夫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我们什么都能做。”
“我们公司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凡是制造新型真空管所需的绝缘材料,我们都能做出来。”
“业内的知名供应商都做不出来的东西,你们公司真的能做?”
“是的,这正是我们公司所擅长的领域。”
其实全是谎话,当时的京瓷一无设备二无技术,根本做不出来。我靠撒谎拿到了订单,然后就像上文中提到的那样,我首先会着急公司里的“帮腔者”。
如果是陶瓷领域的专家,就能够大致明白客户的要求有多高、成功有多难,于是就会打退堂鼓:“这不可能做到。”可这样一来,一切都无法从零开始,所以,首先必须抱有乐观的想法:“应该能行。”
但如果把艰巨的任务全权交给上述那种“头脑一般,一味乐观开朗”的人,则是最危险的。因此,只要在初始阶段营造出干劲十足的积极氛围,他们的使命就算是完成了。而要让事业真正取得成功,在接下来的“制订详细计划”阶段,就必须换上处事冷静、善于批判的“选手”上场。
我说:“公司已经决定做这个了。”于是他们说道:“这实在太胡来了,咱们公司可没有相
应的技术和设备。”于是,他们列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利因素,而我则顺水推舟,要求他们全面预估可能出现的所有负面情况和欠缺条件。我一边听他们的发言,一边把相关信息牢牢记在脑中。
“我明白了。原来有这么多的问题要解决,之前我还真没想到。”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充分理解了索要面临的困难。于是在此基础上,重新制定计划。
3.计划一旦敲定就乐观实行
在详细了解了问题和困难的来源、性质和种类后,就需要再次换上积极乐观的“选手”来实施计划。
如果让“制定详细计划”阶段的那批“选手”去实行计划,一旦在过程中发生问题,他们就会消极悲观,于是计划就会搁浅。反之,如果让乐观积极的“选手”去实行计划,那么即便产生问题,他们也会乐观对待。
也就是说,要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脑中一旦有了点子,就不要先去深入思考具体细节,而应该立刻下决心付诸行动,把会导致失败的问题点全部列出,接下来就横下一条心:“事已至此,了无退路。”然后便是乐观开朗地面对一切困难,把计划执行到底。
可以说要想成就事业,这样的品质不可或缺,包括在投资新兴行业和风险项目时,这种品质更可谓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描绘远大梦想并付诸实施时,必须问一问自己“动机善否?”通过自问自答来判断自己动机的善恶。
所谓善,就是普遍认为好,所谓普遍,就是无论由谁来看,都认为是好事。因此,不是只符合自己的利益、方便和形象就可以,而必须是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另外,在工作过程中,还要自问“私心有无?”必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工作中防止以自我为中心。
1985年,日本电信业进入到了自由竞争的市场化阶段。此前,从明治时代起,电信业一直属于国家的垄断行业,而在那一年,政府终于允许民营企业进人该领域。
当时日本的通信费用过于高昂,给民众造成了过重的经济负担,我对此义愤填膺。尤其和美国的通信费用相比,当时日本的费用要高出许多。起初我认为,要想与营业额高达数兆日元的电电公社(如今的NTT公司)相抗衡,只有一个办法——建立以大企业为核心的行业联盟,大家抱作一团,与电电公社这个业内航母展开竞争。
于是,我期待某个大企业能够挺身而出,为降低日本国民的通信费用而振臂一呼,但或许是风险太大的缘故,竟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牵头。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无法袖手旁观,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这便是我创立第二电电的动机,不过,让我真正下定决心的,还有另一个原因。
我在与一些干部和专家讨论的过程中,心中渐渐点燃了希望——“这事儿能成”。但毕竟是规模宏大的事业,因此我需要进一步的自我激励,于是反复思索,最终在我脑中浮现的便是“动机至善,私心了无”。
在那之后的大约6个月里,每天晚上,即便喝了酒,在入睡之前,我也一定会扪心自问:“你想创立第二电电、参与电信业,动机真的纯粹吗?真的没有掺杂私心吗?”我每天坚持对自己进行这种“灵魂的拷问”。
为了鼓足敢于向NTT这样的行业巨头发起挑战的勇气,我需要大义名分的支撑——我是为了日本国民的利益,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为了百分百地确定自己“丝毫没有夹杂为名为利的私欲”,我以“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为宗旨,不断自问自答。
换言之,我的自问自答,问的其实是“自己的动机是否美好、是否光明、是否助人、是否温良、是否体谅、是否纯粹”。这样的解释,想必大家也都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正和岛故事汇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