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高和高更同样题材的绘画证明了,艺术赋予每个艺术家特有的语言
2019/9/25 22:03:46 中国好文字

     到了晚上,两人常常讨论艺术数小时之久。凡高谈起艺术时,没完没了,难以尽致,而高更永远对一切持批判否定的态度。对凡高所崇敬的每一位画家,高更都大加嘲讽,而对凡高所蔑视的画家则大加赞赏。如果两人碰巧对同一位画家都持赞赏态度,那也是各自出于不同的理由。凡高对伦勃朗绘画中的光线绘制赞赏有加,而高更更看重伦勃朗绘画的画面形式。很快高更对这些艺术理论的交流、争吵感到厌倦了。凡高这位一个屋檐下的同住者一谈艺术便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这也使他深感厌恶。

    

     艺术只是这两人争执不休的一个方面而已。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两人对各种事情也都各执一端、互不相让。高更对凡高特地为他装饰的房间并不满意,他自行购买了生活用具,让人把他的床上用品、器皿和餐具从巴黎寄到阿尔勒。他也自己烹饪,因为两人对去哪家餐馆意见难以统一,凡高也做不出什么可口的饭菜。此外,高更也对凡高生活开销的方式极为不满,便各自负担自己的开销。凡高生活的混乱无序使高更深为反感。为了维持房内的整洁,高更甚至和他们所雇用的钟点女工一起打扫清洁。

    

     凡高越来越感到忐忑不安。高更的自信和强势使他深感压抑。不久,凡高便显得准备顺从高更了。他开始接近高更的绘画方式和画面构思,甚至接受了高更的意见,不直接在绘画题材前作画。在一个阴雨连绵的一周里,他们都无法外出绘画。于是两人同时开始绘制葡萄园的景致。凡高重新采用速写的画法来绘制这件作品,于是他的《红色的葡萄园》和高更的《葡萄园收割》便悄然问世了。他们都没有料到,两人绘制同样题材的绘画后,便开始了竞争。由于凡高不再直接面对绘画题材作画,他便对高更的绘画原则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反对意见。

    

    

     艺术就其最本质的意义上而言,绝不会构成任何竞争。但因为人们总是喜欢比较,喜欢把什么事情都比一个高下,所以艺术便被当作一种相互竞争、相互比拼的东西来看待了。甚至凡高和高更也会谈论一些画作的高下、优劣之分。但正如他们的葡萄园画作一样,如果用优、劣的概念来评价这些画作,只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凡高和高更两人的每幅作品都是艺术这种另类语言的产物,都是对生命的另类感知的表达。凡高和高更用他们以葡萄园为主题的绘画证明了什么叫艺术:艺术赋予了每个艺术家一种特有的语言,用这种语言他可以把原本仅属于他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表达出来。如果说凡高的绘画是色彩和弦的交响乐,那么高更的绘画则是精心谱写的充满象征和神话的乐曲。这两幅画都是大师之作,只是产生于不同的经验世界而已。

     摘自《改变世界的邂逅》

    

    改变世界的邂逅—— 时光列车上的柏拉图与梦露〔德国〕赫尔格·黑塞 著 华少庠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古今非凡人物的十五次邂逅加快人类文明的前进历程

     哲学与信仰、政治与经济,战争与和平,科技与艺术……这些关乎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及未来的重大命题,始终总在鞭策我们去思索和探究。

     马基雅维利与达·芬奇相遇时,关于权力他们谈了些什么?米勒与梦露的爱情悲剧中有没有现代人的完美主义倾向?从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到温斯顿·丘吉尔和查理·卓别林,再到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

     这些世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都曾有过不同凡响的相遇与相知,充满了激情、希望与哲思,对人生意义、社会道德、科学信仰等思索与拷问启迪了后人,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本书撷取了世界历史长河中十五对杰出人物的相遇故事,通过客观优美的叙述展示出他们的邂逅对关于人类的重要问题所给出的答案。

     作者简介

     赫尔格·黑塞(1963—),德国自由撰稿人、编剧和记者,主要从事历史、文化和经济方面的研究。他的著作《我既然站在这里,就别无选择》于2007 年被德国《那时》(Damals)杂志评为娱乐类历史年度书籍,被翻译成14 种语言。

     译者简介

     华少庠,博士,教授。1958年生于四川成都。他先后任教于四川大学外语学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外语学院德语系,曾发表出版过多篇论文和翻译作品。

    

     扫描或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改变世界的邂逅》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