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凡·艾克、勃鲁盖尔,到鲁本斯、伦勃朗,这座美术馆中充斥着数不胜数的佛兰芒画作
2022/9/17 22:19:17 中国好文字

    

     小彼得·勃鲁盖尔,《屠杀无辜》,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在比利时皇家美术馆里,专门用于展览17世纪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画作的展厅屈指可数,大多数展厅里都充斥着数不胜数的佛兰芒画作,而一幅幅佛兰芒艺术作品本身就是其诞生之地最生动、独特的代名词。从15世纪初开始,佛兰德斯地区成为一种全新画派的诞生之地。这是一个独立的流派,它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画派兴起于同一时代,二者并行不悖。它的风格非常独特,两百多年来,不断得到世人的认可。此类艺术的兴盛与布鲁日、根特、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这些城市富裕的经济条件密不可分。在这些繁荣的商贸城市里,阔绰的商人阶级经常会用订制画作来炫耀自己的社会地位。如此一来,艺术家就会有很多大显身手的工作机会。但是与欧洲其他地区不同的是,不仅王室、贵族、教士会委托他们创作,他们还会收到很多平民的委托。在画面的处理上,北欧和意大利的手法大相径庭。意大利的艺术偏向通过线性透视描摹出紧凑、概括的画面;而佛兰芒艺术更注重对现实事物的细致剖析,偏重刻画细节,而且更多地凭借着经验来理解空间这一概念。佛兰芒艺术采用的油画手法与蛋彩画相比能够让一层一层的颜色自然流畅地叠加在一起,而且还能在色调上创造出前所未见的细微深浅变化;通过在一种颜色上铺上另一种透明、浅亮如纱的颜色的技法,还能呈现出三维的立体效果。这些风格特征在第一批佛兰芒艺术家的作品中皆有所体现。这些艺术家包括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罗伯特·康平(熟知的“佛兰芒大师”),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扬·凡·艾克——在世人眼中,是他们奠定了这一流派的基础;之后,在15世纪里,依然不乏众多活跃的艺术大家,比如雨果·凡·德·古斯、佩特鲁斯·克里斯图斯以及汉斯·梅姆林。他们往往将所处时代中的本土风景作为画面背景,创作出一幅幅神圣题材的画作,目的是让虔诚的信徒们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他们同样热衷于描摹耶稣受难的情节,通过刻画《圣经》故事中各类人物苦痛的表情,直击人们柔软的心灵。佛兰芒艺术的特征也在人物肖像画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的人物通常为呈现四分之三的半身像,这是为了更生动、细致地雕琢人物面部的表情,深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捕捉人物的心理变化。人物身后的背景往往是一些颇具纵深感的风景,譬如曲径、幽城或者农舍,而且就连一花一草也都精细得宛若袖珍画一般。耶罗尼米斯·博斯和老彼得·勃鲁盖尔是16世纪佛兰芒艺术的代表人物,这两位艺术家的性格截然不同,但都让人捉摸不透。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耶罗尼米斯·博斯从不踏出他的故乡半步,他对庞大的文化中心避之千里,不受其丝毫影响。博斯笔下的作品颇具寓意,画面中往往充斥着面目狰狞、荒诞离奇的人物——这其实隐晦地揭露了世间的天灾人祸和黑白颠倒,这个世界也在堕落和毁灭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老彼得·勃鲁盖尔赋予了安特卫普一间画室经久不衰的灵魂,让它在人才辈出的时代里活跃了将近两百年。勃鲁盖尔深受城市中商人阶级的喜爱,他的作品往往忠于现实,一笔一画地记录下了最为真实的场景;他一心在画布上描摹出普通百姓的生活,而且时常以道德主义的口吻来述说民间百态。16世纪50年代前后,佛兰芒画派渐渐地与荷兰画派分离开来,安特卫普成为最具艺术吸引力的核心城市。在那里形成了一个兼具意大利画风和模仿主义特点的画派,在众多的代表人物中,不乏扬·马赛斯这样的前枫丹白露派画家。最后,巴洛克时期对于佛兰芒和荷兰画派来说是一个辉煌无限的时期,代表艺术家有彼得·保罗·鲁本斯、伦勃朗和弗兰斯·哈尔斯。鲁本斯曾受到过诸多欧洲的宫廷的接见,而且还是安特卫普大公们的御用画师。这些大公不仅交给他气势恢宏的艺术工程,而且还委派他以外交任务。在鲁本斯的画室中,曾出现过安东尼·凡·戴克埋头创作的身影,他是当时非常有才华的名人肖像画家。但是,弗兰斯·哈尔斯却和凡·戴克唱起了对台戏,哈尔斯画中的那些寻常百姓在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粗俗,脸上写满了滑稽。伦勃朗对王权贵族之风和令人眼花缭乱的巴洛克艺术统统敬而远之,他钟爱《圣经》中记载的神圣故事,喜欢描绘世界以及人生更迭的内在表现,仅依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画中的情感起伏便跃然于纸上。

     摘自《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伟大的博物馆〔意大利〕伊波利塔·帕西利 主编李金韬 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凤凰壹力

     精评馆藏名作 点亮艺术之眼欧洲之都的重量级美术博物馆

     ★ 了解伟大作品的诞生及其创作者的绝佳读本 ★ 集鉴赏、普及、精评于一体的系列作品 ★ 读懂西方艺术的不二之选,甄选一流艺术珍品,解释精当,点评到位 ★ 面对艺术,告别看热闹,欣赏有门道

     “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丛书引进自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图书出版社。丛书每册介绍一座博物馆,多是规模宏大、珍品云集的世界知名展馆,也有特色突出、藏品精美的小型展馆,都是世界各地历史悠久、颇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书中不但讲述了博物馆的建造和发展历史,还分门别类地展示其传世馆藏,配以清晰大图和精当点评,是一套用色彩和文字讲述美、引导读者领略西方艺术的绝佳著作。

     作者简介

     伊波利塔·帕西利,美国布朗大学艺术史硕士,现为斯卡拉档案馆董事会成员及版权和国际业务拓展经理。她曾策划出版多部艺术类书籍,如瓦萨里《艺苑名人传》《约翰·拉斯金的意大利之旅》以及“伟大的博物馆”系列丛书等。

     译者简介

     李金韬,北京外国语大学本科在读,主修意大利语专业。曾在意大利佩鲁贾和罗马留学。北京东方国际学校兼职意大利语老师。翻译作品有儿童图书《学会废物利用》(尚未出版),合译作品《动物王国11-无脊椎动物》(外研社)。

     内容简介

     穿过不久前才翻新的布鲁塞尔花园,映入眼帘的就是皇家美术馆庄严肃穆的分馆:古代艺术博物馆。虽然外观很朴素,但其内部数不清的色彩在交织、碰撞着。众多佛兰芒和荷兰艺术大家毕生的艺术佳作在这里尽情地展示着,譬如15世纪木板画的光滑扁平,犹如玻璃的外表;鲁本斯那厚重的画块以及约尔丹斯艺术作品中那意图冲破简朴展厅的鲜艳色彩。在阳光和煦的日子里,建筑物的天花板透下来的光线都会与之交相呼应;但若天空中一片灰蒙,好似不远处常年被阴霾笼罩的北海一般,那么馆中一幅幅光彩夺目的画作便会化为一束束温暖的光,照进每位游客的心,陶冶着他们的灵魂,让他们感觉自己仿佛在勃鲁盖尔描摹的狂欢节上欢快地舞蹈。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