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人类崇尚知识,但也对知识充满畏惧,对个人的认识越深入,对知识的恐惧就越强烈
2022/12/12 22:28:39 中国好文字

无论对于我个人,还是对于我这样的科学家来说,对相对健康者及其特征的研究揭露了很多新的问题,很多之前我习以为常的老办法和旧观念都让我极为不满。这些学者提出了很多新问题,如关于常态、健康、善意、创造力和爱、更高需求、美、好奇心、满足、英雄和人类中的神一般的人、利他主义和协同性、对年轻人的关爱、对弱者的保护、怜悯和慷慨,以及人道主义、伟大、卓越的体验和更高层次的价值观等问题。(从那之后,我一直在研究这些问题,我确信能为回答这些问题做出一些贡献。这些并非无法检验的、“不科学”的问题)
这些“更高层次”的人类心理过程跟现有心理学机器格格不入,也无法从中获取可靠的知识。事实证明,这部机器和我家厨房的“处理机”很相似,这种“处理机”只能处理某些东西,而不是所有的东西。或者打个比方。我记得曾经见过一台精密、复杂的自动洗车机,这种机器能够出色地完成洗车任务,但是也仅限于此,任何进入这台机器中的东西都会被当作一辆汽车来清洗。我想,如果你唯一拥有的工具就是一把锤子,那么你会不由自主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当作钉子。
总而言之,我要么放弃问题,要么寻找新的答案。我选择了后者。很多心理学家也是如此,他们选择尽其所能地解决一些重要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而不仅仅局限于解决那些能够借助现有技术轻松解决的问题(以方法为中心)。如果你将“科学”定义为力所能及之事,那么那些力有不逮之事便成了“非科学”,即不科学的。
和其他任何科学家相比,我们心理学家更需要同一个惊人的事实——拒绝真相——做斗争。我们尤其害怕了解自己,因为这种知识或许会改变我们的自尊和自我形象。正如我们所知,猫会觉得做一只猫很简单,所以并不害怕做一只猫。但是,做一个完整的人却难上加难、令人生畏且问题重重。人类崇尚知识、寻求知识——因为他们天性好奇——但他们同时也对知识充满畏惧。对个人的认识越深入,对知识的恐惧就越强烈。所以,人类的知识趋向于成为爱和恐惧的对立统一。知识包括对知识自身的防御、压抑、包装、疏忽和遗忘。因此,任何能够获得真相的方法论都必须包括精神分析学家所谓的某种“抵抗分析”,这一方法能消除对自我真相的恐惧,从而让人赤裸裸地直面自己——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们也不妨这样理解一般知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论是对人类自我的一次沉重打击。哥白尼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是如此。然而,对知识的恐惧确实是有差别的:知识越客观,同我们的个人问题、情感和需求就越不相关,我们对知识的抵触情绪就越少。当我们的探索越来越接近个人核心时,对这种知识的抗拒就会越来越强烈。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这种“知识总量法则”:越是远离个人知识,科学知识的总量就越大,某一主题的学科史就越长,研究就越安全,科学就越成熟,等等。正因如此,我们对化学品、金属和电能的(科学)认识远胜过我们对性、偏见或剥削的了解。
我们必须经常跟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生交流,就仿佛他们马上就要奔赴战场一般。我们必须同他们论及勇气、思想道德修养、策略和战术。心理学家或社会学家必须奋战到底,以揭示热门话题的真相。
摘自《科学心理学》

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美国〕亚伯拉罕·H. 马斯洛 著赵巍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成名作《动机与人格》续篇
将人的本性和价值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 亚伯拉罕·H. 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心理学作品,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我们深入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经典读物。
※ 马斯洛说:“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不道德地利用科学技术会给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马斯洛认为科学无法帮助人们在善恶之中做出选择,主张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与理想。
※ 本书属于“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中的一册,本系列丛书选取马斯洛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四部作品,全新译本,装帧精致。
传统科学具有局限性:
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
传统科学的后果:
马斯洛说:“我们时代的根本疾患是价值的沦丧……这种危险状态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严重。”科学的非道德技术化会给人类带来极其危险的后果。
马斯洛的主张:
整合成一种新的科学研究理论:科学研究不能排斥价值,将价值研究转向人性内部,即科学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与理想。
最终结果:
增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改进科学),把内在世界的知识纳入科学范畴(拓展科学)。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代表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译者简介
赵巍,女,翻译学博士,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教授,《国际翻译与应用语言学期刊》主编。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马斯洛讨论了传统科学的局限性,即传统科学一直宣称它只关注事实的认识,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一种伦理,或一种价值体系,它不能帮助人们在善恶之间做出选择”,而科学的非道德技术化会给人类带来极其危险的后果。他主张科学不能排斥价值,将价值研究转向人性内部,即科学要从人性事实的研究中给人们提供生命的意义与理想。这一思想使得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有别于古典的人道主义,扩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