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19世纪,画家因其复杂的个性和难以定位的社会地位,逐渐成为文学小说中的主角
2022/12/20 22:57:43 中国好文字

欧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1830,卢浮宫
19世纪的文学艺术的特点是对激进批判的肯定,以及作家和诗人对当代作品产生明显的兴趣。在古典主义者、浪漫主义者、学者,以及现实主义者不同的背景之下,画家以“饱受折磨的艺术家”身份,有着复杂的个性和难以定位的社会地位,逐渐成为文学小说中的主角。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作品《无人知道的杰作》(1831)故事设定在17世纪,作者创作的主角叫弗朗霍费,另外两个角色则对应着年轻的普桑和弗兰斯·普尔布斯。但是,弗朗霍费更像是17世纪与新一代相对抗的老艺术家的类型,他还模仿浪漫主义的天才去追寻极致的完美,将倾尽所有表达的艺术作品视为杰作,可实际上那只是一堆颜色与怪异线条的混合和重叠。
这个故事的主题由作者反复修改,最后被收录到《人间喜剧》中。最终确定的主题诞生于作者的作家朋友泰奥菲勒·戈蒂埃赋予生机的法国文化圈之中。戈蒂埃是艺术自由和批判无用的支持者,也是路易·布朗热工作室的常客,他还是备受浪漫主义者喜爱的画家和石印家,对维克多·雨果有着深入的了解,是其解读者。因此,巴尔扎克故事中的画家形象是建立在19世纪30年代法国艺术界所讨论的主题之上的,这些讨论包括艺术家的形象、艺术家的诗意的力量、艺术作品的意义,以及对反学术规则和效仿过程的拒绝(“艺术的使命不是复制自然,而是表现自然!”)。
如果在巴尔扎克同时代人的想象中,主角弗朗霍费可能是作家对艺术家的隐喻,那么欧仁·德拉克洛瓦就是一名表达真实的“记者”,他通过过去和现在的艺术,通过作品的真实性,以及更接近浪漫主义美学理论的绘画草图,使画家内在和清晰的形象具体化。《日志》(《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艺术日志》,1822—1863)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1824年到1847年中断——这实际上是一份宝贵的证明,通过写作这一方式,证明了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美学理论阐述的持续性,即他每天通过图画工具,以充满激情和自我反思的状态进行创作。
德拉克洛瓦所论述的主题,虽然采取了系统和经验式的方式方法,但其已经触及了19世纪上半叶最有争议的问题。因此,即使没有其他文献来源对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愿望和关注点进行描述,德拉克洛瓦的《日志》也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提供了足够完整的信息。
画家绘制了《希奥岛的屠杀》和《自由引导人民》这两幅灵感来源于历史事件的作品,他与英国同事威廉·布莱克和诗人兼评论家夏尔·波德莱尔分享了对想象力重要性的认可:要从不同的方面看待艺术家的主要能力,比如其天赋的起源和所具备的特长。
德拉克洛瓦在自己的作品中不仅通过选择画中人的姿态来反映浪漫主义色彩,还将目光放到绘画的其他构成元素(色彩、对比度、明暗对照、反射、光、影等)上,而且德拉克洛瓦还考虑到,作品一旦“走出”画室,远距离观看时带给观众的“可触知”的情感,以及在评论绘画时总会介入的主观因素。
这是艺术家将自己的感受与受其他作者作品启发所产生的情感混合在一起时发生的情况(“我坚信,在这些似乎影响我们情感的事物中,我们自己的某些东西总是会被混淆。”1853)。
摘自《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

辉煌的艺术〔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 主编〔意大利〕西蒙娜·巴托勒纳 等 著梁琦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研究深刻,涉猎广泛,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先锋派、从摄影到电影、从启蒙开化到宗教改革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变迁。各册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详述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勾勒出相应时期与流派的艺术发展过程。丛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西方艺术史概览,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
★ 本书聚焦19世纪上半叶欧洲地区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国的艺术发展。在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为各国艺术发展带来新的面貌,涉及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
★ 本书以艺术家肖像画开篇,揭示了这一时期肖像画新的艺术特点;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的著名博物馆在此时诞生;同时受历史事件的影响,如战争、政变等,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注入了新的创作风格,也赋予了这些作品记录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责任;受浪漫主义影响,在这一时期艺术与文学、音乐剧结合紧密,并碰撞出了新的艺术火花;讽刺漫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获得了新的发展;彼德麦风格和维多利亚时代大批佳作涌现;现实主义在浪漫主义中逐渐形成。
★ 作者结合19世纪上半叶代表艺术家,如欧仁·德拉克洛瓦、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居斯塔夫·库尔贝、弗朗索瓦-约瑟夫·海姆、威廉·透纳、弗朗西斯科·戈雅等的创作理念、创作手法、作品等,加以阐述分析,展现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思想带来的影响。
★ 本书含有200余幅高清插图,排版美观,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特设“人物简介”“佳作赏析”“技法与材料”三大专栏介绍特殊的艺术家背景、艺术作品和艺术技法等,供读者欣赏并深入了解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艺术的发展,末尾还附有大事年表,帮助读者梳理历史脉络,便于阅读。
★ 平装裸脊,四色印刷,内文采用铜版纸,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者,曾任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参与编写包括“天才艺术家”系列、“西方美术家辞典”系列以及《古罗马艺术》等多部著作。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本册作者西蒙娜·巴托勒纳等皆为意大利艺术及艺术史类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曾参与出版多部艺术类著作。
译者简介
梁琦,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专业,从事意大利语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十四世纪的欧洲艺术》等。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艺术进行全景式考察,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门类,通过佳作赏析、人物简介及技术与材料等板块,让读者对艺术家和艺术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为这一时期的艺术领域带来新面貌。本书通过11个章节探讨了欧洲各国艺术家的创作,博物馆的建立与发展,艺术与历史、文学、音乐剧等碰撞出的火花,展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艺术发展的大致脉络和各自的特色。此外,本书有200余幅精心选编的高清图片,值得读者研究和收藏。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