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他因圣彼得大教堂“宏大又疯狂”的修建计划获得极高赞誉,同时也受到严重指责
2023/1/13 23:02:39 中国好文字

    

     总之,一心只想重建教堂的尤里乌斯二世似乎被野心勃勃的布拉曼特当作工具来利用。在天主教改革的年代,布拉曼特被指责为一个毫无基督教信仰的人,因为他是根据古罗马神庙的样式和标准来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他复原了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则[正如潘维尼奥在手写稿《注疏录》(Schedae)中叙述的那样,“他是第一个恢复了古代建筑规则的人”]。但是在潘维尼奥看来,这种维特鲁威风格的建筑形式一味地强调比例设计上的和谐而完全忽略了教堂在功能方面的需求。维特鲁威十分强调古罗马神庙中对于比例的运用,而最早期的基督徒们对此嗤之以鼻,他们更偏爱“方堂”的建筑形式。因为尽管“方堂”继承了罗马帝国时代的建筑传统,但它与古罗马时期的宗教已没有一丝一毫的联系,它的建筑形式与它的功能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其最重要的功能便是满足人们的需求,比如对正义的审判。

     在布拉曼特之后,又有其他的大师接替他进行教堂修建工作,如拉斐尔、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米开朗琪罗,潘维尼奥认为他们是“三位在绘画、雕塑及建筑方面名声显赫的人物”。三位艺术家分别对布拉曼特的设计重新进行修改,尤其是米开朗琪罗,在1547年接替桑加罗后,他决定回归最初教堂中央式布局的构想,酝酿出了一个精妙绝伦的方案:将圆顶希腊十字结构与正方形完美相交。这一设想将桑加罗的“折中方案”束之高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拉曼特的中央布局和拉斐尔的纵向布局中间,桑加罗的设计充当着“和事佬”的角色。在米开朗琪罗设计出这个方案之后,反布拉曼特的言论无可避免地再一次被挑起。

     民众对教会的态度越来越摇摆不定。在阿德里安六世(1522—1523年在位)上台后,教堂重建工作被叫停,原因是这位北边来的荷兰教皇明确地表示自己讨厌艺术和建筑。事实上,正如乔尔乔·瓦萨里在桑加罗的传记中记述的那样,阿德里安六世声称自己受到格里高利一世和其他教皇的启发:

     ……这些教皇一心致力于精神建设,极少关注建筑,并且极其厌恶带图案的艺术品,据说(许多人都认可这种说法)当时所有新式雕塑都被一把火烧光,这些雕塑的“精美”反倒给自己招致灾祸,因为教皇认为这些东西会把民众的注意力从神圣的信仰上转移……这也就是为什么桑加罗和其他的天才艺术家停止了一切艺术创作,以至于在阿德里安六世掌权时期圣彼得大教堂的修建工作没有任何进展。尽管如此,比起其他令他生厌的世俗的艺术品,这位教皇对教堂还是更宽容一点的。

     归根结底,在所剩不多的古罗马教堂遗迹永远消失之前,我们需要重新正视传统的宗教建筑。人们需要对教会建筑以及对相悖于维特鲁威建筑观的宗教建筑进行一系列的反思。“缅怀古罗马教堂”的担子第一次由潘维尼奥挑起,随后他写出了《圣城罗马的教堂》(De praecipuis urbis Romae sanctioribus basilicis,罗马,1570)一书。在书中,潘维尼奥大力赞颂“古代基督教建筑的宏伟”,详细描述了建筑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件精美的装饰物和古物。尽管这些物品出自“异教徒”之手,似乎被重复使用,但没有发现基督教早期和中世纪的建筑师对维特鲁威规则和秩序的丝毫尊重。

     前文中提到的乔尔乔·瓦萨里与潘维尼奥持有完全不同的观点,他始终支持“鬼才”布拉曼特。由于布拉曼特是第一位在模仿古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新”的建筑师,尽管被扣上了“没有宗教信仰”的帽子,但圣彼得大教堂“宏大又疯狂”的修建计划还是使他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此外,在1550年出版的《名人传》中,瓦萨里克制住了自己对教皇的“殷切渴望”的嘲笑。由于教皇“迫切”“心急”的要求,布拉曼特以牺牲建筑的安全稳固为代价匆忙地炮制作品,贝尔韦代雷庭院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建造的。但是在1568年的版本中,瓦萨里又对布拉曼特表现出些许敌意。尤其是当布拉曼特“太过于想要看到自己的作品走得更远”时,“他的心就开始膨胀,以至于损毁了原圣彼得大教堂内的大量奇珍异宝,这其中有教皇的下葬品,有名画和镶嵌工艺品,同时他也抹去了散落在这间教堂的许多名人的痕迹,这些痕迹对所有的基督徒来说是重要的记忆”。

     摘自《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和欧洲艺术》

    

    全球艺术史〔意大利〕卡尔梅洛·奥基平蒂 著李清晨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全球艺术史”系列丛书引进自意大利,是一套全新、开放且系统的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向读者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创作。

     ★ 本书以16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宫廷为叙述背景,研究地域为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地区 ★ 本书紧跟撰写与艺术相关文章的作家、学者以及艺术家们的步伐,探索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作家、学者、艺术家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把自己对古今艺术作品、历史名胜的深刻反思以书面形式保留下来,作者通过引述这些内容,来分析当时的艺术状况 ★ 作者重新回溯16世纪下半叶那个时代的全景,主张将艺术相关术语重置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和使用 ★ 作者通过对意大利、法国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为主的宫廷内的艺术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后,重新审视当时盛行的文学、古玩、百科全书文化等,尤其关注肖像研究、神话艺术研究和对维特鲁威经典的注疏,这些内容对当时的形象艺术、文化风俗、仪式典礼甚至艺术用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艺术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对形象艺术的看法 ★ 书中附有62幅图片,其中随文黑白插图15幅,彩图47幅 ★ 作者对47幅高清彩图作品,包括绘画作品、图形、雕塑和建筑等,逐一进行鉴赏评析,参考了许多文献,从历史背景、艺术家名望、文化传统、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 ★ 圆脊精装,纯质用纸,印刷精良,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卡尔梅洛·奥基平蒂,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博物馆学和收藏学教授,专注于收藏学与艺术史研究,已出版《蒂沃利埃斯特别墅的传统和历史》《达·芬奇与法国宫廷》等十余部著作。

     译者简介

     李清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曾翻译北京曲剧《烟壶》、剧目《巴洛克建筑》等,并参与意大利设计师北京会议的口译工作。

     内容简介

     《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和欧洲艺术》是“全球艺术史”系列中的一册。本书旨在探索16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和欧洲艺术全景,作者以这一时期的欧洲宫廷为背景,通过那个时代撰写艺术相关文章的作家、学者以及艺术家留下的资料,探索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发展历程。作者坚持以当时时代的语境为前提来阐述相关艺术史问题,试图把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考虑在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艺术现状,进而对当时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