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虽然卢浮宫中的《岩间圣母》闻名于世,但却被视为达·芬奇创作的一次倒退
2023/1/15 22:51:45 中国好文字

    

     《岩间圣母》,莱昂纳多·达·芬奇,1483—1484,巴黎,卢浮宫

     达·芬奇约于1482年离开佛罗伦萨来到米兰,那时他大约30岁。在这之前,达·芬奇师从韦罗基奥,但其在艺术方面的成就并不突出,主要作品包括受贝尔纳多·本波的委托于1475年至1476年创作的肖像画《吉内薇拉·班琪》和1478年接受政府委托创作的艺术作品,但他最终未能完成后者。1481年,达·芬奇完成了《三博士朝圣》的草图,但却在1482年起身前往米兰,至今没有人可以对这一突然的行为做出确切的解释。达·芬奇模仿多纳泰罗的雕塑作品风格,将庄严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虽然他的创作属于16世纪的时间范畴,但是创作风格却偏向15世纪的艺术。

     在达·芬奇的《大西洋古抄本》中有一篇由抄写员抄写的书信草稿,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对于卢多维科·斯福尔扎来说,达·芬奇首先是军事家和土木工程师,其次才是雕塑家和画家。

     在15世纪末的佛罗伦萨,只有菲利皮诺·利比和皮耶罗·迪·科西莫在艺术领域有所创新,但是他们却未能获得真正的理解,达·芬奇很难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实现他的抱负。相反,当时的米兰可以说是整个意大利甚至欧洲的文化中心,有着很强的机械研究传统,同时也受到帕维亚大学关于亚里士多德研究的影响。而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所推崇的是新柏拉图主义。相比之下,米兰的文化环境对达·芬奇的诱惑力更大。

     至今,我们可以找到的关于达·芬奇在米兰活动的最早记载为1483年4月25 日。这一天,达·芬奇接受委托,同意和斯福尔扎家族的宫廷画师普雷迪斯兄弟俩合作,为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绘制一幅木板祭坛画。在1481年,雕塑家贾科莫已对此画做出了初步构思。虽然达·芬奇当时签订的合约中并没有条款表明会为他提供长久且稳定的住所和工作,但是在绘制祭坛画的时候,普雷迪斯兄弟和达·芬奇都意识到了他也许会在斯福尔扎宫廷中有一番作为。

     祭坛画中央的图像便是人们所熟知的《岩间圣母》。由于创作过程中,达·芬奇对酬劳的不满且卷入了和委托方的诉讼,这幅画迟迟未完成,最终于1508年才正式完工。这幅作品应于1489年至1490年完成,达·芬奇也本可以在收款日(1489年12月23日)得到1483年合约中标明的酬劳金额。但由于一些未知的原因,委托方拒绝付款。为了替代第一幅《岩间圣母》(目前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中),达·芬奇重新创作了第二幅《岩间圣母》(目前收藏于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中)。关于委托方拒绝付款的理由,如今存在着很多猜想,其中一种猜想是委托方认为画中存在异教思想而拒绝付款。之后,达·芬奇将第一幅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二。

     目前收藏于巴黎卢浮宫的作品属于达·芬奇早期的创作,上面还保留着佛罗伦萨语的痕迹。不过,与达·芬奇其他的绘画作品不同,这幅画中并没有体现出米兰画派的特点。关于这一点,有学者提出了一个猜想,认为这幅现存于卢浮宫的《岩间圣母》并不是为米兰圣母无原罪修会创作的,而是为科尔特圣塔尔多教堂的礼拜堂所作的。米兰圣母无原罪修会的委托虽然可以体现对画家的认同,但同时也要求画家始终保持谨慎的创作态度,只有少数优秀的画家才能为神圣庄严的教堂绘制画作。

     虽然卢浮宫中收藏的《岩间圣母》以它非凡的品质而闻名于世,但被视为达·芬奇创作《三博士朝圣》之后的一次倒退,后者是达·芬奇离开佛罗伦萨前的代表作。我们可以在《岩间圣母》中发现一种金字塔式的构图方式。达·芬奇采用了空气透视法,对人物的位置安排主要以金字塔形为基础,同时追求人物线条和光线的“稳定性”。沃尔夫林认为拉斐尔是这种构图方式的创造者。1952年,隆基指出,可以通过《三博士朝圣》、《岩间圣母》和《最后的晚餐》的草图来理解达·芬奇内心的矛盾,虽然达·芬奇在《三博士朝圣》中突破禁锢采取了新的布局方式,但是他在后两幅作品中却分别使用了金字塔式和“三人成组”式的传统人物构图方式。

     画面中照亮人物轮廓的明亮光线是佛罗伦萨风格作品的特点。在对光线进行科学研究之前,达·芬奇就通过绘画的方式研究了一个发光体在另一个发光体上的折射。达·芬奇在绘制《岩间圣母》时便在明暗法的基础上将天使透明的袖子逐渐向上过渡为绿色的翻边和红色的披风。

     摘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

    

    辉煌的艺术

     〔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 主编

     〔意大利〕朱塞佩·卡普廖蒂 等 著

     王越 译

     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研究深刻,涉猎广泛,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先锋派、从摄影到电影、从启蒙开化到宗教改革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变迁。各册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详述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勾勒出相应时期与流派的艺术发展过程。丛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西方艺术史概览,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

     ★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为“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通过精美插图展示和权威评论与解说,使读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的发展和概况有所了解。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涉及大量文学、历史、艺术知识,内容丰富,适合有一定知识积累的读者和文史爱好者。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结构清晰,穿插有佳作赏析、人物简介、技法与材料、概述等板块。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一书双封设计,裸脊锁线装订,人性化的装帧设计,提升阅读舒适感。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一书从细节入手,全面深入解读艺术作品,200余幅高清大图,展示艺术之美,欣赏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者,曾任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参与编写包括“天才艺术家系列”“西方美术家辞典”系列以及《古罗马艺术》等多部著作。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本册作者朱塞佩·卡普廖蒂等皆为意大利艺术及艺术史类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曾参与出版多部艺术类著作。

     译者简介

     王越,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意大利语专业,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期间曾赴意大利帕维亚大学交流学习。曾参与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意大利建筑金奖”系列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本书属于“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