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达·芬奇在构图上的革新得益于他对光的运用,他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其他科研成果
2023/1/16 22:08:24 中国好文字

    

     《抱银鼠的女人》,莱昂纳多·达·芬奇,1485—1490,克拉科夫,恰尔托雷斯基博物馆

     * 达·芬奇擅长通过深色的背景来凸显人物形象,同时捕捉并记录人物一瞬间的情绪所展现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评论界普遍认为这幅作品的创作时间为1489年至1490年,正值达·芬奇研究光学的阶段,所以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达·芬奇在光线方面的研究成果,例如项链和袒胸的衣领部分的光线效果。同时,评论家们认为这幅作品是卢多维科委托达·芬奇为切奇莉娅·加勒兰妮所作的肖像画。此外,画中女人怀中抱着一只银鼠(银鼠是忠贞的象征),评论界认为这一姿势是经过设计的。《抱银鼠的女人》整体色调明亮,但是和《岩间圣母》一样,带有一种厚重的冷色调,达·芬奇运用这样的色调为人物增添端庄的气质。

     人们通常将达·芬奇在构图上的革新归功于他对光的运用,事实上,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的科学研究成果,如光学、声学和解剖学。达·芬奇常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问题,尤其是当他遇到一些特殊的难题时,他会投入自己所有的时间进行研究。但是有别于普通研究者,在达·芬奇的眼里,世界就是一幅画,所以在进行理论论述前,他会采取绘画的方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事实上,在1485年还有其他画家模仿达·芬奇的《岩间圣母》进行创作。例如布拉曼蒂诺创作的圣母图与乔瓦尼·安东尼奥·博尔特拉菲奥创作的圣母图,前者现收藏于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后者现藏于波尔迪·佩佐利博物馆。博尔特拉菲奥是一位年轻的米兰画家,后师从达·芬奇。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卢浮宫内收藏的《岩间圣母》的完成时间应为1483年至1484年。

     在达·芬奇的作品中,与《岩间圣母》齐名的画作还有肖像画《抱银鼠的女人》。画中的人物为青年时期的切奇莉娅·加勒兰妮,后成为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

     15世纪80年代,达·芬奇继续坚持创作肖像画,在此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进行创新性实验。现藏于安布罗西亚纳画廊的《音乐家肖像》和《抱银鼠的女人》属于同时期作品,《音乐家肖像》这幅画体现了达·芬奇的艺术创新性。首先,肖像中人物的面容坚毅,五官立体,眼神坚定,而且可以隐约观察到头骨的形状。这一细腻的细节描绘得益于达·芬奇对解剖学的研究。达·芬奇第一次对人类头颅的解剖实验发生于1487年,实验结果显示人的头骨形状和建筑的拱顶类似。其次,在这幅肖像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人物的一丝情绪起伏。画中的音乐家微微张着嘴,眼神透露着坚定与精神集中,仿佛正在为合唱团指挥一首乐曲的开头或是结尾。达·芬奇捕捉到了音乐家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瞬间,并在音乐家的手中增加了一张乐谱,以此来更清晰地表现人物的身份与其所处的环境。人物的3/4正面肖像这一构图与布拉曼特为维斯孔蒂家族绘制的《军事家》系列壁画(现存于布雷拉美术馆)的构图方式十分相似。除此之外,我们对布拉曼特的了解可谓少之又少。根据一份1475年的资料(收藏于贝加莫),他可能是当地一位重要的人物。虽然法理宫中没有任何一幅画作记录了布拉曼特的身份信息,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自1481年获得巨大成功之后,布拉曼特被视为米兰城古玩方面的百科全书,这一份荣耀至少持续了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布拉曼特创作了斯福尔扎城堡中的“百眼巨人”和齐亚拉瓦莱修道院中的基督像,他更像是一位顾问而非画家。

     维琴佐·福帕创作《军事家》时,正值米兰绘画界对透视法的争论达到顶峰。画技成熟的维琴佐·福帕之所以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原因有二:一是他于1485年创作的《地毯上的圣母》极好地展现了透视法中的平衡感,同时也受到布拉曼特的影响,在画中加入了魔幻极端主义的色彩。与布拉曼特为圣沙弟乐圣母堂创作的作品相比,《地毯上的圣母》的画面则显得更加透亮。二是维琴佐·福帕在布雷拉创作了壮观的壁画《军事家》,我们可以在《军事家》中观察到复杂的透视现象和明显的明暗对比,作品还刻画了“圣塞巴斯蒂安的殉道”,以此象征军事家的形象。

     与米兰画派极度追求透视效果的特点不同,达·芬奇似乎倾向于绘制更加雄伟且具有雕塑感的作品,并在立体几何的基础上扩大空间感,而较少使用中心透视法。

     摘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

    

    辉煌的艺术

     〔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 主编

     〔意大利〕朱塞佩·卡普廖蒂 等 著

     王越 译

     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研究深刻,涉猎广泛,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先锋派、从摄影到电影、从启蒙开化到宗教改革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变迁。各册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详述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勾勒出相应时期与流派的艺术发展过程。丛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西方艺术史概览,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

     ★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为“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通过精美插图展示和权威评论与解说,使读者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的发展和概况有所了解。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涉及大量文学、历史、艺术知识,内容丰富,适合有一定知识积累的读者和文史爱好者。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结构清晰,穿插有佳作赏析、人物简介、技法与材料、概述等板块。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一书双封设计,裸脊锁线装订,人性化的装帧设计,提升阅读舒适感。

     ★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艺术》一书从细节入手,全面深入解读艺术作品,200余幅高清大图,展示艺术之美,欣赏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者,曾任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参与编写包括“天才艺术家系列”“西方美术家辞典”系列以及《古罗马艺术》等多部著作。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本册作者朱塞佩·卡普廖蒂等皆为意大利艺术及艺术史类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曾参与出版多部艺术类著作。

     译者简介

     王越,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意大利语专业,曾就读于北京语言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期间曾赴意大利帕维亚大学交流学习。曾参与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意大利建筑金奖”系列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

     内容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强烈的自觉意识觉醒的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本书属于“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并能够同时了解围绕在艺术周围的真实人性。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