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艺术家们试图模仿珐琅工艺品纯净、明亮的视觉效果,一种新的绘画趋势产生了
2023/1/19 22:00:00 中国好文字
在梅尔基奥尔·布罗德拉姆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绘画趋势产生了,艺术家们试图模仿珐琅工艺品纯净、明亮的视觉效果。让·马卢埃勒是这一技巧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于1396年接替让·德博梅斯成为公爵画家,为让·德列日(主要负责教堂唱经台座位的设计与装饰,现已丢失)雕刻的三联画绘制了两侧的画板。
目前,我们可以从三件作品中了解让·马卢埃勒的艺术语言的发展过程。首先,巴黎卢浮宫内收藏的《贝斯特吉圣母》创作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作品的金色背景上刻有纵横交错的条纹,画面中的圣母温柔地将圣子抱在怀里,而圣子用充满疑惑的目光望向观众。这幅作品中不但保留了让·德博梅斯作品中人物的柔和感,而且似乎受到梅尔基奥尔·布罗德拉姆作品的启发,学习了梅尔基奥尔·布罗德拉姆作品中的肖像结构和《逃亡埃及》中珐琅制品般清澈明亮的视觉效果。这一视觉效果在让·马卢埃勒的作品《圣母哀悼耶稣圆形画》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圣母哀悼耶稣圆形画》,让·马卢埃勒,约1400—1404
《圣母哀悼耶稣圆形画》又名《哀悼上帝天父》,大约创作于1400年至1404年间,是腓力二世盾形纹章背后的图案,属于尚莫尔加尔都西会修道院礼拜堂的圆形装饰画之一,作品的主题为神圣的“三位一体”。画面中圣父托住耶稣的尸体,耶稣和圣父之间通过代表圣灵的白鸽相连,白鸽似乎正在亲吻耶稣的脸庞。耶稣周围伴有悲怆的圣母和圣约翰,耶稣的身下有一群身着宗教服饰的小天使,他们仿佛在搬运圣子的身体,这间接地暗示了“圣餐仪式”的传统。《圣母哀悼耶稣圆形画》的创作灵感有可能来源于《摩西井》(雕刻于同一时间段),让·马卢埃勒借鉴了《摩西井》中的一些艺术构思,例如“哀悼的天使”形象。此外,让·马卢埃勒可能还参考了其侄子林堡兄弟的艺术作品,兄弟俩精细的雕刻方式对让·马卢埃勒的最后一幅作品留下了一定的影响。林堡兄弟在巴黎学习欲成为杰出的金银匠,自1399年起前往第戎腓力二世的宫廷中工作,于1402年至1404年间为公爵制作了一本《圣经》(现藏于巴黎国家图书馆)。1404年,腓力二世去世后,林堡兄弟俩便受邀为贝里公爵服务。

《蝴蝶圣母》,让·马卢埃勒,1410—1415
《蝴蝶圣母》创作于1410年至1415年间,极有可能是让·马卢埃勒为无畏约翰的作品。画面中的圣母半身像底部饰有金色缎带,这类构图方式常常出现在海尔德兰、韦斯伐里亚地区和尼可拉·弗兰克大师的作品中。画的远景中有十位天使,其中的一位天使手持樱桃,身着红色布料的圣子用左手拉住圣母的右手,伸出右手似乎想要抓住眼前的樱桃,红色的樱桃使人联想起鲜红的鲜血,象征着“耶稣受难”。圣母用左臂轻柔地环抱着圣子,面部表情充满悲伤,作品的深色背景和在黑暗中飞翔的蝴蝶都暗示了耶稣的死亡。让·马卢埃勒借用了克洛斯·斯吕特的创作原型,使人物散发出坚毅和充沛的情感,在他的作品《三位一体和圣德尼的殉教》就有所体现。
据记载,1415年至1440年间亨利·贝雷萧斯接替了让·马卢埃勒,成为于公爵的御用画师。约1416年,亨利·贝雷萧斯在第戎附近的塔朗公爵城堡中绘制装饰画。1419年,他为公爵“无畏约翰”设计并制作葬礼装饰,次年成为继任公爵“腓力三世”的宫廷官方画师。1425年,亨利·贝雷萧斯接受委托为索勒迪克城堡的礼拜堂绘制祭坛画(现已丢失)。1426年至1429年间,由于“腓力三世”的艺术品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拥戴“新艺术”,他的薪资减少至原先的三分之一。
摘自《国际哥特式艺术》

辉煌的艺术
〔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 主编
〔意大利〕弗雷德里克·埃尔西格 等 著
王越 译
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研究深刻,涉猎广泛,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先锋派、从摄影到电影、从启蒙开化到宗教改革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变迁。各册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详述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勾勒出相应时期与流派的艺术发展过程。丛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西方艺术史概览,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
★ 《国际哥特式艺术》为“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素材丰富,书中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通过精美插图展示和权威评论与解说,使读者对国际哥特式艺术的发展和概况有所了解。 ★ 《国际哥特式艺术》展现了15世纪时,欧洲地区国际哥特式艺术的发展盛况,让读者对这一时期的艺术大师及艺术作品有所了解。 ★ 《国际哥特式艺术》涉及大量文学、历史、艺术知识,内容丰富,适合有一定知识积累的读者和文史爱好者。 ★ 《国际哥特式艺术》内容全方位,多角度,结构清晰,穿插有佳作赏析、人物简介、技法与材料、概述等板块。 ★ 《国际哥特式艺术》一书双封设计,裸脊锁线装订,人性化的装帧设计,提升阅读舒适感。 ★ 《国际哥特式艺术》一书从细节入手,全面深入解读艺术史及经典作品,100余幅高清大图,尽显艺术之美。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者,曾任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参与编写包括“天才艺术家系列”“西方美术家辞典”系列以及《古罗马艺术》等多部著作。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本册作者弗雷德里克·埃尔西格等皆为意大利艺术及艺术史类专家、学者及研究者,曾参与出版多部艺术类著作。
译者简介
王越,北京语言大学欧洲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曾参与意大利驻广州总领馆“意大利建筑金奖”系列宣传资料的翻译工作。
内容简介
15世纪,国际哥特式艺术风格盛行于欧洲大陆。受其影响之下,欧洲各国的绘画、雕刻、建筑、工艺装饰等艺术形式纷纷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风采,如扬·凡·艾克、詹蒂莱·达法布里亚诺、佩德罗·贝鲁格特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也登上了自己的艺术舞台,为世人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本书以通俗详尽的语言与高清详实的图片,与读者一起欣赏文艺复兴前夜时的艺术星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