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全球化时代,只有审视、比较各个时代和文化的不同,我们才能对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
2023/2/1 22:21:59 中国好文字

本书并没有使用这些术语,因为这些术语的出现晚于16世纪下半叶,我们并不认为人们了解了术语的历史意义后就可以滥用它。根据现存的16世纪下半叶的学者撰写的史料,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人对于他们所处时代的看法,他们如何看待古今艺术。如若涉及当时出现的艺术现象,这些文献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求做到完全客观,也不拿“中立”的观点与现有的普遍的观点比较。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急迫,只有审视、比较各个时代和文化的不同方式,我们才能对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这是时代的号召,也是高度专业化、多媒体化、全球化的时代下的大势所趋。
首先,现如今对档案的各种研究提醒了我们要把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考虑在内,国与国之间的往来,全靠大使们的书信,他们把驻地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信息传达出去,以达到联络各个宫廷的目的,而这些宫廷都因教皇统治下的罗马而被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注意到以意大利、法国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为主的宫廷内的艺术文化现象后,我们需要审视当时盛行的文学、古玩和百科全书文化的不同方面以及人们的收藏情况,尤其需要关注肖像研究、神话艺术研究和对维特鲁威经典的注疏,这些内容对当时的形象艺术、文化风俗、仪式典礼甚至艺术用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艺术品,有助于我们了解,与今天相比,当时的人们对形象艺术有着哪些不同的看法,以及他们使用什么样的批评手段。
更不要说有多少理论在这片土地上广泛传播过了,这些理论都有各自的传统,人们认为它们都源自列奥纳多·达·芬奇,由于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廖内《廷臣论》(Cortegiano)在欧洲的成功,这些思想理论在各地都引起了共鸣。本书涉及了有关“比较”的问题,即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之间不同表现特征的比较。在君主朝臣的支持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献,根据这些资料,“比较”这一问题在古今大师、新式画家和古希腊雕塑家之间有意识的竞争中得到解决。如果我们能想象一下当时人们的藏品和王公贵族的藏宝阁、画廊、大厅、书房的样子,我们就更具备鉴别有关“比较”文献的能力。有关绘画和雕塑的讨论不知会以怎样的方式落下帷幕,这些讨论包括壁画装饰与一系列大理石半身像之争,景物画和古希腊神像之争,雕刻与刻章、设计图与小雕塑、水晶花瓶和硬石花瓶之争……所有的这一切都与我们今天的经历有很大的不同,而我们也不可能再经历上述的争论,因为现如今所有的专业都分工明确,由于术业有专攻,博物馆里不同时代和不同类别的物品被划分到特定的区域内,这就导致我们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大部分联系,在过去这些联系可以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好奇心和主动性在一个非常广泛的兴趣框架上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但是这些丰富的内容如今都已渐渐地被分割进不同的系统之中,现代人分科极细化的趋势给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人的想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同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民族文化、地区文化,甚至城市自己的文化)下的人们亟须把各自地区历史上的艺术风格具象化,他们需要把所有的时代和时期进行分类排序,从古罗马时代到罗马帝国末期,再到中世纪时代,最后一直到所谓的“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是16世纪下半叶形容整个欧洲宫廷的概念,它激励着君主们以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施行每一项文化保护措施,这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认同。事实上,专业化的现代学院派艺术史让我们相信在某种意义上中世纪还是包括16世纪的。因为城市依然保留着中世纪的样貌,那些古代历史遗迹对作家、历史学家,包括到处游历的观察者施加了许多暗示。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由于王朝史研究和基督教史研究的发展,这些暗示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这些研究依靠的是对全欧洲各地文化传统的图解,这些插图因为历史编纂学的文章、城市名胜介绍以及肖像金币和古今建筑目录的出版而得到传播。比如,为了捍卫罗马的宗教传统反驳马丁·路德,语言学家和信仰天主教的人文主义者,擦亮他们的武器,全力修复年代最古老的历史文献——不局限于文字,还包括图画,有基督教早期的,也有中世纪的——以此来证明从最初的几个世纪开始,也就是自圣彼得殉道后,教皇就开始把朝拜之地装饰得宏伟壮丽,并且相信圣像在虔诚的崇拜仪式中能起到巨大的作用。
本书的“作品赏析”部分鉴赏了个别绘画作品、图形、雕塑和建筑图片,同时我们参考了许多文献,并对其中的一些进行了比较,试图把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考虑在内,这一历史背景既包括艺术家当时所享有的名望,也包括它们所属的文化传统。
摘自《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和欧洲艺术》

全球艺术史〔意大利〕卡尔梅洛·奥基平蒂 著李清晨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全球艺术史”系列丛书引进自意大利,是一套全新、开放且系统的世界艺术百科全书,向读者介绍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创作。
★ 本书以16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宫廷为叙述背景,研究地域为意大利以及其他欧洲地区 ★ 本书紧跟撰写与艺术相关文章的作家、学者以及艺术家们的步伐,探索当时的时代背景。这些作家、学者、艺术家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者,把自己对古今艺术作品、历史名胜的深刻反思以书面形式保留下来,作者通过引述这些内容,来分析当时的艺术状况 ★ 作者重新回溯16世纪下半叶那个时代的全景,主张将艺术相关术语重置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理解和使用 ★ 作者通过对意大利、法国以及哈布斯堡王朝为主的宫廷内的艺术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后,重新审视当时盛行的文学、古玩、百科全书文化等,尤其关注肖像研究、神话艺术研究和对维特鲁威经典的注疏,这些内容对当时的形象艺术、文化风俗、仪式典礼甚至艺术用语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艺术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对形象艺术的看法 ★ 书中附有62幅图片,其中随文黑白插图15幅,彩图47幅 ★ 作者对47幅高清彩图作品,包括绘画作品、图形、雕塑和建筑等,逐一进行鉴赏评析,参考了许多文献,从历史背景、艺术家名望、文化传统、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 ★ 圆脊精装,纯质用纸,印刷精良,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卡尔梅洛·奥基平蒂,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博物馆学和收藏学教授,专注于收藏学与艺术史研究,已出版《蒂沃利埃斯特别墅的传统和历史》《达·芬奇与法国宫廷》等十余部著作。
译者简介
李清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意大利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曾翻译北京曲剧《烟壶》、剧目《巴洛克建筑》等,并参与意大利设计师北京会议的口译工作。
内容简介
《十六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和欧洲艺术》是“全球艺术史”系列中的一册。本书旨在探索16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和欧洲艺术全景,作者以这一时期的欧洲宫廷为背景,通过那个时代撰写艺术相关文章的作家、学者以及艺术家留下的资料,探索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发展历程。作者坚持以当时时代的语境为前提来阐述相关艺术史问题,试图把艺术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考虑在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艺术现状,进而对当时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认知。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