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为迎接战国时代,各个国家都做了哪些准备呢?
2023/2/19 22:56:12 中国好文字

当分裂的危险逼近晋国时,为迎接战国时代,其他国家又做了哪些准备呢?楚国被吴王阖闾攻占都城之后,很快又收复了失地,但南方霸主的地位一去不返。即便楚国的力量已经恢复,已然崩塌的声威要重整旗鼓谈何容易。于是楚国果断地舍弃了名声,转而埋头追逐实利。楚国先是占领了陈国、蔡国等名存实亡的国家,把它们变成了自己的领地,又向东占领了吴越的领土,然后沿着黄海继续北上扩张领土,最终实现了与齐国接壤的目标。在此情况下,宋国和鲁国便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不知何时,来自楚国的祸患也许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总而言之,楚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很符合战国时代的特点。
彼时,齐国的田氏正在为夺取姜氏的政权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公元前484年,齐国倾举国之力在艾陵与吴王夫差大战,却遭遇惨败。中原各国看到楚、齐相继败给吴国,大为震惊。在这场战争之中,齐国的国氏、高氏等传统的大姓氏族纷纷率领族军出战,但在混战之中,中军统帅国书被俘,战车几乎全部损毁,不计其数的将领、士兵战死沙场。据《左传》记载,在这场战争之中,仅吴国交给盟国鲁国的首级就达3000个,800辆革车的战利品由于难以运走,也顺势送给了鲁国。由此可知,齐国将士在这场战役之中伤亡惨重,战争装备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经此一役,田氏虽也损失了一定的力量,但他们关注的焦点却在别处。笔者曾在《春秋战国·第五卷·吴越争霸》中提到,田乞对弟弟田书吐露心声时曾说:“(尽全力去战斗)如果你战死了,我就可以实现我的图谋了。”
田乞所说的“图谋”就是指篡夺姜氏齐国政权,将姜氏齐国变成田氏齐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就有子贡煽动田乞之子田常与吴国作战的记载。子贡暗示,田氏可将高氏与国氏推到战场上,趁机消灭他们。田常听到这一计谋之后,高兴得几乎手舞足蹈。如果国中的巨姓在战争中消失,那么政变发动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果不其然,艾陵之战发生不久,田常就杀死了齐国君主简公。从此,齐国便是田氏的天下了。田乞弑君,他的儿子田常再次犯下弑君的罪行,然而田氏却安然无恙。也就是说,两代人相继弑君,家族却平安无事,这本身就证明当时田氏家族在齐国已经到了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的地步。
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的记载,田常要挟君主平公,夺取了主管刑罚之权,将鲍氏、晏氏等大姓和公族中势力较强者统统处死,其中鲍氏就是鲍叔牙一族,晏氏就是晏婴一族。从此,所有维护姜氏的势力就全部没落了。田常的封地从安平到琅琊,甚至比公室的食邑还大,他死时留下了七十多个儿子,全都被安插在了田氏辽阔的封地上。总之,在东方,齐国田氏正在逐渐蚕食姜氏,最终取而代之。田氏以战国的方式取得了国家主权,也以战国的方式推行强国政策。
此时西方的秦国则在不断地清除各种威胁因素,伺机东进。异族大荔夹在秦晋之间,暗中盘算着究竟应该依附于谁才会更加有利。后来秦国攻打了大荔,在黄河边上挖了一条长长的战壕,准备与晋国作战。秦国还不断讨伐西方的异族义渠,以掌握他们的大本营,稳定自己的大后方,以便推行东进的计划。总之,西方的秦国正在不停地增强本国的实力,但秦国想要东进只有一种选择,那便是经过黄河与崤山之间的狭窄通道。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公元前628年秦兵结束东征后退之时,曾在崤山被敌人切断了后路,自此以后,秦国的历任执政者都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而煞费苦心。但只要晋国存在,秦国就是机关算尽也无济于事。如今晋国的内乱似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机会,因为晋国正在走上一条分裂的道路。看来,秦国只要解决西北的义渠问题就可以立刻进军中原了。
公元前460年左右,楚国、齐国、秦国都在为迎接战国时代的到来做着各种准备,可晋国却在背道而驰。晋国的公室已是徒有虚名,仅勉强维持了代代相传的曲沃和绛的都邑,智、赵、韩、魏等四卿几乎已经瓜分了整个晋国。然而四大家族的贪婪并没有止境,赵氏倾覆了范氏、中行氏之后,竟然不打算将他们的土地归还给公室,而是准备结党瓜分。
此时的晋出公只是一位有名无实的君主,对于这样的僭越行为,他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晋出公偷偷地向齐国和鲁国派去了使者,想向他们两国寻求协助,并让使者传话:“我们合力去征讨四大家族吧!”
然而这一计划事前败露,四大家族反而联合起来袭击了晋出公,将他赶出了晋国。因此,晋出公流亡至齐国(公元前457年),而四卿则迎立了一位新君主,他便是晋哀公,但这位借助臣子的力量登基的君主更不可能拥有任何力量。
四卿之首是智氏家族的领导人智伯瑶,他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武士。智伯瑶曾经两次率领远征军讨伐郑国,都取得了胜利,而且在瓜分范氏和中行氏财产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其地位已跃居其他三家大族之上。他善于审时度势,且果决大胆、雷厉风行,力量、智谋都高人一筹,日后将会掀起晋国政治的一场轩然大波。这场风波的幸存者最终瓜分了晋国,引来了蜷缩在关中的猛虎,下面就让我们到现场去领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摘自《春秋战国·第七卷·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韩国〕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外国人眼中的战国时代
变法图强求霸业
三家分晋
魏文侯为魏国奠定二百年基业
吴起引领战国时代的前进方向
孙膑击碎吴起的梦想
商鞅以变法改革获取胜利的钥匙
战国是多事之秋,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时代。那么在战国的舞台上,谁是鹬,谁是蚌,谁又是胜券在握的渔翁呢?在列国相争的过程中,各国都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结果是有胜有败。
★ 本书主要讲述了战国七雄为增强国家实力、实现统一霸业所采取的变法图强策略。
★ 本书讲述了胸怀天下的吴起、李悝、孙膑、商鞅等登上历史舞台,在各国变化和外交战略及军政计谋等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
★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史料详实,以独特的视角叙述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人物、发生的事件,语言朴实、易懂,读来轻松有趣。
★ 作者孔元国是韩国专门研究春秋战国史的历史学专家,曾参与出版多部历史学著作。
★ 精装双封,双色印刷,印刷精良,装帧精美。
丛书简介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系列丛书以更为宏观、更为系统的视角来叙述春秋战国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巨变与战争不断的时期,出生并活跃于这种乱世的各种类型的人物所上演的剧情是本系列丛书不可或缺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揭示春秋战国时代真正的历史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七卷,讲述了“战国七雄”为增强国家实力、实现统一霸业所采取的变法图强策略。这一时期,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君主都十分重视外交战略和军政计谋,胸怀天下的吴起、李悝、孙膑、商鞅等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和战略家开始受到重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吴起和李悝擎起了战国时期变法图强的第一面大旗,在魏国改革图强,并尝试推进法家思想。齐国的孙膑继承了吴起兵法的神髓,成为历史上一颗璀璨的兵家明星。受到秦孝公重用的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为秦国日益强盛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根基。
作者简介
孔元国,毕业于首尔大学东方历史系,并在该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继续攻读中国地方学,目前正投身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欧亚大陆神话大典》的编撰工作中。著有《人物志》《鬼谷子》《欧亚大陆神话纪行》等。
译者简介
高文丽,北京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职于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已出版《致生为女人的我们》等十余部译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