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看着执拗地抗拒入住老人护理保健机构的父亲,一种罪恶感萦绕我的心间
2023/2/23 23:02:37 中国好文字

老人护理保健机构“望苑”位于距离父亲家三十分钟左右车程的田园地区。
正逢樱花盛开的时节。透过车窗,怔怔地眺望远方樱林的父亲忽然回过头来。
“那个呀,隆二。我又没得什么病,为什么一定要住院呢?”
“我不是说过了嘛,望苑是护理机构,不是医院。我妈不也在这里住过吗?这还不是因为爸爸现在一个人生活有困难嘛。您就别让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了好不好?”
我一边说着,一边向副驾驶座瞟了一眼。父亲呼哧呼哧地喘着气,满脸呆滞,仿佛是被拔掉了思维回路的电源。
这又不是要把父亲送去姥舍山,只不过是寄宿在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的护理机构而已。我自我安慰道。可是看着执拗地抗拒入住的父亲,依然有一种罪恶感萦绕心间。(姥舍山:日本民间传说,相传古时候要把达到一定年龄、没有利用价值的老人遗弃到山里,遗弃老人的山即被称为姥舍山。)
“爸,您平时都不走动,腰腿都退化了,很容易摔倒,照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卧床不起的。您在望苑做做康复训练,等您身体恢复了,不需要再护理了,也就能回家了。行不行?您可一定要坚持锻炼啊。”
我希望可以以此说服父亲住进老人护理保健机构,但是想要让父亲点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
“今后我每天练习走路,自己去买烟。隆二,不会再给你添麻烦了,这总行了吧?”
“爸,我不是说了嘛,要在望苑才能练习走路。人家有正规的康复室,也有专业的教练。您在家里还东倒西歪的呢,要是在外面摔倒了,又要叫救护车了。万一被车撞了可怎么办?森见先生不也说了嘛,白天留您一个人在家很危险。”
“话是那么说,可那是我的家呀。是我和你妈起早贪黑奋斗出来的家呀。哪有把人从自己家里赶出去的。那还不如让我一死了之。”
“爸,您别说这种晦气话。”
在望苑认定会议正式决定让父亲入住之前,类似的对话就从未间断过。
入住之前还需要提交体检报告。我带着父亲去往医院,拍了X光片,验了血,随后拜托主治医师,请他在问诊的时候劝劝父亲。主治医师平素是一个气定神闲、少言寡语的人,这时候却骤然变色,一脸严肃,双手紧紧握住父亲的手。
“盛田老爷子,作为医生我要跟您讲两句。您现在这个身体状况,一定要住在护理机构。您就去望苑吧,好不好?您听明白了吧?”
父亲像是被吓着了,猛地一激灵,睁大眼睛说道:“这样啊,必须要去啊。”然后便一下子泄了气。
通过一座大桥,望苑很快映入眼帘。这是一座白色的三层建筑,精心修剪过的花坛花团锦簇、五彩缤纷。我把车停在停车场,两只手拎着塞满父亲换洗衣物的旅行包和手提袋,催促父亲向大门走去。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正在员工的陪同下给花坛浇水。
父亲弓着腰,拄着拐杖,蹒跚而行,每步只能挪动十厘米。走进自动门,来到前台,护理顾问柿沼站起身来。
“恭候您多时了,您这边请。”
上个星期签订入住合同的时候,就是柿沼为我介绍的这家机构。
一楼内部空间的设计像是一个开阔的聊天室,很多老人坐在椅子上,举起双手,活动手指,正在做体操。我本以为这些都是入住者,但柿沼介绍说他们其实是来日托护理的。
二楼是普通护理楼层,三楼是老年痴呆症的专用楼层。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入住者不允许随意搭乘电梯。三楼还安装有密码锁。
乘电梯来到二楼普通护理楼层。服务站站台后面是几名正在忙碌的员工。
“您父亲的药我先帮您收着吧。”一位女员工说道。我从包里掏出药。入住指南上写着“入住首日请准备不少于四个星期的药品”,但是直到前一天晚上我才想起这件事,今天早晨匆匆忙忙地在医院拿了药。
“初次见面,我是护士中野。我带您去房间吧。”
中野是一名年轻的男性员工,看上去只有二十来岁。
“中野君是护士,不是护工,对吧?”我确认道。
“是的,可能对于家属来说很难弄明白,望苑一共有十五名护士和大概四十名护工。比方说管饲营养(利用体外插入消化道的插管向使用者供给流质食物)、吸痰,这都是护士的工作,护士和护工相互配合,共同照顾各位入住者。”
“明白了,麻烦您了。”我说着,走进了宽敞的大厅。
摘自《父亲:一个儿子的陪护日记》

(日本)盛田隆二 著姚奕崴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编辑推荐】
日本畅销书作家盛田隆二讲述亲身经历
日本NHK(E电视)专题报道
陪伴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十年
一场漫长、疲惫、注定失败的照护之战
让陪护本身成为“爱”这个字最好的诠释
读得很辛酸,却又停不下来。作者勇于坦陈自家故事,将“亲人晚年”记录下来的决心,令我万分钦佩。
—— 作家 重松清 强烈推荐
● 被誉为写实主义作家“旗手”的盛田隆二,用朴实动人的笔触记录下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十年时光。 ● 本书真实再现了子女陪护老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照顾生病老人,陪伴老人晚年,这不是一家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家的故事。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今社会,阿尔茨海默症还不能治愈的医疗背景下,这些问题依旧是威胁或困扰着许多家庭的重大挑战。作者写下这一本书,以期给将要或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人们,一些帮助与勇气。 ● 父子之间固有的矛盾,家人健康状况纷纷亮起红灯,父母养老期撞上事业上升期,社会养老机构不够完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作者克服困难,对家人不离不弃,无私奉献的行为让人敬佩。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深沉厚重的爱与无法割舍的羁绊。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经历相遇与离别。相遇不难,最难的是如何学会好好告别。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会告别的过程,与家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解开心结矛盾,不留遗憾,是让离别了的亲人在记忆中永恒的最好方式。作者记下陪伴父亲的十年,这十年是他与父亲告别的十年,更是他真正成长蜕变的十年。 ● 平装小开本,装帧精致,用纸精良,内附8张手绘彩图。
【亚马逊网友评价】? 读完百感交集。
本以为是很沉重的书,幸好作者擅长写作,一口气就读完了。尤其是讲到他跟说话越来越颠三倒四的父亲之间的交谈,以及一些日常琐事的地方,感觉很真实。我父母还很健康,但想到有一天他们可能也会变成像作者的父亲那样,仿佛人格突变,就有些失落,但好像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读后思索良多。
读了本书我也开始思考照顾家人与工作如何两全的问题。感谢盛田先生勇敢地把这段亲身经历写出来。
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认为盛田先生很了不起,他面对父亲患病的事实,选择了承受而非逃避。我也相信他为了照顾双亲肯定牺牲了很多。读到尾声才知道他之所以会如此牺牲自己来照顾家人,是因为他对父母亲的人生抱持一份感激,非常令人感动。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也不应该由一个人独自承受照顾重度病症患者的沉重负担。如果有一天我病了,我绝不愿见到自己的家人像他那样承担那么多,因此我们这个社会医疗体系和护理体系一定要加速进步才可以,让社会共同承接照顾患者老人的重担。
【作者简介】
盛田隆二,1954年生。畅销书作家,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曾担任日本娱乐资讯杂志《PIA》副总编、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1990年其出道作品《街边儿童》入选野间文艺新人奖提名。1992年以作品《怀念》入选三岛由纪夫奖提名。1996年辞职后专职写作,2004年出版了《直到夜的尽头》,一跃成为销售三十万册的畅销书作家。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父亲的动人故事。母亲突然病逝后,父亲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身为儿子,作者肩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本书真实记录了父亲从患病到逝去十年间的晚年生活,以及作者陪护父亲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他与父亲之间深厚且真挚的感情。作者写下自身经历,希望给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人们一些参考与帮助。同时,他的故事也反映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侧面,引人深思。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