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电梯门关闭的那一刻,父亲像个孩子似的,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2023/2/24 22:58:56 中国好文字

    

     大厅井井有条地摆放着两列桌子,一列是八人桌,一列是四人桌,老人们零零散散地坐在桌边。或许是难得见到新的入住者,他们都把目光投向父亲,但是并没有一个人吭声。

     大厅角落有一台大电视,旁边是长椅和报刊架。

     “是在这里吃饭吗?”我问道。

     “是的,就在这里。”中野回答道,他指着八人桌旁的一个座位,“这就是盛田先生的位置。”

     上面已经摆好了用油性笔写着的“盛田”的名牌。

     走到大厅尽头,过道两侧便是宿舍。父亲是单间,二四二号。

     打开门,走进房间。面积大约有八席大,床在窗边,并排就是壁橱,有一张铁制书桌。洗漱台靠近门口,厕所没有门,是用帘子隔开的。房间一尘不染又功能齐全,但总有几分清冷肃杀之感。(八席:日式房屋面积单位,一席约为180cm×90cm。)

     中野讲解了照明开关,以及安装在床头的员工呼叫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说了一声“请您稍等片刻”,便走出了房间。

     我打开旅行包,拿出换洗衣物。护理顾问告诉我说,所有个人物品都要写上名字,于是昨天晚上我和妻子用油性笔,在每一件运动服、内衣裤,每一双袜子以及每一件洗漱用品上都写上了父亲的名字。听说很多入住者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经常因为丢东西和偷东西闹得鸡飞狗跳。

     我把换洗衣物、内衣裤分门别类放进壁橱,又把牙刷牙膏和电动剃须刀摆在洗漱台上。正在桌上摆放老花镜、日记本和座钟的时候,中野拿着器械回来了。

     “盛田先生,我给您量量血压。”

     中野让父亲坐在椅子上,娴熟地测量了血压、脉搏和体温,微笑着说了一句“一切正常”便离开了房间。据了解,这里每天都会进行一次体检。

     房间墙壁上挂着日历。我在今天的日期处用圆珠笔写上“今日入住”,然后翻开专门给父亲买的日记本,在第一页写上日期和“下午一点,入住望苑。二四二号房间。天气响晴”。

     “爸,以后最好每天都写写日记,就算一句都行。每天什么都不做的话,只会越来越健忘的。”我说道。但是父亲仅仅是瞟了日记本一眼。

     “打扰了。”门口有人招呼一声,一个女员工走了进来。

     “我是专职护工,我叫乾明。我来了解一下盛田先生的情况,制订护理计划。”

     “请问,中野君也是专职负责我父亲的吗?”我问道。

     “是的,护工和护士基本都是一对一负责。但是因为护工会有岗位轮转,所以您有什么需要,找谁都可以的。”

     乾护工一边说一边检查父亲腰腿的状况。她让父亲从椅子上站起来,然后慢慢坐下。脱掉袜子,然后再穿上。检查能否单脚站立,能不能自行在床上躺下和起来。项目繁多,用时许久。

     “检查完毕,您受累了。”乾护工说道。父亲则从口袋里掏出烟来。

     “烟灰缸,在哪儿呢?”

     “您抽烟呀。抱歉,香烟我先替您保管。用不用我带您去吸烟区?”

     “算了,不抽了。”父亲铁青着脸说道。

     “那您想抽的时候,随时叫我就好。”

     乾护工说着把香烟和打火机放进塑料袋,又补充了一句“三点是下午茶时间”,然后鞠了一躬,走出房间。

     只剩下了父亲和儿子两个人,照例又是无话可说。我望着窗外的风景打发了十五分钟时间,一到三点,便催促父亲走出房间。

     父亲刚到食堂,随即停下了脚步,似乎是有些胆怯。方才只有寥寥数人的食堂,这会儿六十个座位几乎是座无虚席,员工往来穿梭,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茶。

     父亲把拐杖靠在桌子边,缓缓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从今往后,家父就拜托各位了,他叫盛田,请多多关照。”

     我向同一张桌子的老人们打招呼,八个人里只有两位点了点头,其余的人都无动于衷。

     我在稍远一点的一张长椅上坐下,观察父亲的表现。

     分发的点心馒头,父亲碰都不碰一下。邻座之间聊天的都是些老太太,所有的男性要不就是沉默不语,要不就是嘟嘟囔囔地自言自语。好几个老人是用勺子吃这种软糯的点心馒头。吃完点心,又分发了歌谱。

     “我们来唱《春之小川》。春天的小河呀——静静地流淌,就这样唱,好不好呀?”

     乾护工起头,众人开始合唱。也有很多老人不做理睬,但是有一半老人唱得很投入。

     父亲连歌谱都没有翻开,呆呆地坐在那里。我心想,要是等到这个娱乐时间结束回到房间,那我可就走不开了,于是我凑近桌边的父亲,在他耳边说了一声“我先走了”。

     父亲慌忙拿起拐杖,踉踉跄跄地站起身。

     “你等等,我也走。”

     “爸,我求您别这样行吗?”

     我的声音都有些破音了。我回身走向电梯,父亲拄着拐杖在后面拼命追赶。

     “这个周六,我再来看您。行不行,爸?”

     我握住父亲的手,又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中野快步走了过来。

     “真是抱歉,请您多关照。”我欠欠身,走进电梯。父亲也想跟着我上电梯,但是被中野拉住了。

     乾护工挥舞着双手指挥唱歌,忧心忡忡地望向我。我向她点头示意,按了电梯按钮。就在电梯门关闭的那一刻,父亲像个孩子似的,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

     摘自《父亲:一个儿子的陪护日记》

    

     (日本)盛田隆二 著姚奕崴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编辑推荐】

     日本畅销书作家盛田隆二讲述亲身经历

     日本NHK(E电视)专题报道

     陪伴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十年

     一场漫长、疲惫、注定失败的照护之战

     让陪护本身成为“爱”这个字最好的诠释

     读得很辛酸,却又停不下来。作者勇于坦陈自家故事,将“亲人晚年”记录下来的决心,令我万分钦佩。

     —— 作家 重松清 强烈推荐

     ● 被誉为写实主义作家“旗手”的盛田隆二,用朴实动人的笔触记录下陪伴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父亲的十年时光。 ● 本书真实再现了子女陪护老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照顾生病老人,陪伴老人晚年,这不是一家的故事,而是千千万万家的故事。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当今社会,阿尔茨海默症还不能治愈的医疗背景下,这些问题依旧是威胁或困扰着许多家庭的重大挑战。作者写下这一本书,以期给将要或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人们,一些帮助与勇气。 ● 父子之间固有的矛盾,家人健康状况纷纷亮起红灯,父母养老期撞上事业上升期,社会养老机构不够完善……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作者克服困难,对家人不离不弃,无私奉献的行为让人敬佩。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诠释了父母与子女之间深沉厚重的爱与无法割舍的羁绊。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经历相遇与离别。相遇不难,最难的是如何学会好好告别。成长的过程也是学会告别的过程,与家人留下美好的回忆,解开心结矛盾,不留遗憾,是让离别了的亲人在记忆中永恒的最好方式。作者记下陪伴父亲的十年,这十年是他与父亲告别的十年,更是他真正成长蜕变的十年。 ● 平装小开本,装帧精致,用纸精良,内附8张手绘彩图。

     【亚马逊网友评价】? 读完百感交集。

     本以为是很沉重的书,幸好作者擅长写作,一口气就读完了。尤其是讲到他跟说话越来越颠三倒四的父亲之间的交谈,以及一些日常琐事的地方,感觉很真实。我父母还很健康,但想到有一天他们可能也会变成像作者的父亲那样,仿佛人格突变,就有些失落,但好像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

     读后思索良多。

     读了本书我也开始思考照顾家人与工作如何两全的问题。感谢盛田先生勇敢地把这段亲身经历写出来。

     希望社会能提供更多的帮助。

     我认为盛田先生很了不起,他面对父亲患病的事实,选择了承受而非逃避。我也相信他为了照顾双亲肯定牺牲了很多。读到尾声才知道他之所以会如此牺牲自己来照顾家人,是因为他对父母亲的人生抱持一份感激,非常令人感动。但是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像他这样,也不应该由一个人独自承受照顾重度病症患者的沉重负担。如果有一天我病了,我绝不愿见到自己的家人像他那样承担那么多,因此我们这个社会医疗体系和护理体系一定要加速进步才可以,让社会共同承接照顾患者老人的重担。

     【作者简介】

     盛田隆二,1954年生。畅销书作家,被誉为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曾担任日本娱乐资讯杂志《PIA》副总编、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1990年其出道作品《街边儿童》入选野间文艺新人奖提名。1992年以作品《怀念》入选三岛由纪夫奖提名。1996年辞职后专职写作,2004年出版了《直到夜的尽头》,一跃成为销售三十万册的畅销书作家。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照顾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父亲的动人故事。母亲突然病逝后,父亲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身为儿子,作者肩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本书真实记录了父亲从患病到逝去十年间的晚年生活,以及作者陪护父亲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他与父亲之间深厚且真挚的感情。作者写下自身经历,希望给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人们一些参考与帮助。同时,他的故事也反映出老龄化社会的一个侧面,引人深思。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