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没能接纳自己本性、真实展现自己的人,都感觉自己出卖了自己,并因此鄙视自己
2023/3/19 22:04:19 中国好文字

    

     此观点并非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其观点的补充和完善。虽然有些过于简单,但可以说,弗洛伊德理论基本上关注的是人类的病态心理,而现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人类的健康心理。后者也许能让我们更可能去掌控和改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自己成为更好的人。也许这样的心理学比只关注“如何治疗心理疾病”更有积极意义。

     如何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呢?什么样的教育环境、性别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才最有利于人性的自由发展呢?自由发展的人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自由发展的人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世界?病人是病态文化造成的,健康人是健康文化造就的。反过来,病态的人会令其所处的文化更加病态,健康的人让其所处的文化更健康。改善个人健康是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的一个方法。换言之,鼓励个人成长是完全可能的;如果没有外界环境的帮助,要实实在在地改善神经疾病的症状是不可能的。相对而言,刻意让自己诚实比刻意纠正自己的强迫症更容易。

     从传统心理学角度看,人格问题一直被视为不受欢迎的心理问题。内心挣扎、冲突、内疚、道德感缺失、焦虑、抑郁、挫败感、紧张、羞耻感、自我惩罚、自卑、自我价值感低——这些都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影响人们的行为,而且不受控制。因此,这些心理问题都自动被视为病态和不受欢迎的,应该尽早被“治愈”。

     但这些心理现象在健康人或者是正在变得健康的人群中也存在。若你本该感到内疚而没有内疚感,会怎么样?假设你已经取得了各种心理能量的平衡而且已经适应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也许适应和平衡减少了你的心理痛苦,这是件好事;但这种状态又会阻碍你实现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这种状态也并非就是好的?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在一本很重要的著作中,批评弗洛伊德经典的“超我”概念,指其过于强调权威和相对性。这就是说,在弗洛伊德看来,你的自我或良知主要是你父母或类似人物的期待、要求、理想在你内心的内化。假设你的父母是犯罪分子,那你会有什么样的良知?或者你的父亲道德观十分僵化,反对娱乐,你会有什么样的良知?比如你的父亲是个心理变态者,又会怎么样?弗洛伊德没错,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良知从我们幼年时父母对我们的影响而来,而不是日后在礼拜日学校课本里学来的,但或多或少,我们还有一部分“本能良知”。这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本性、命运、能力或“使命”的认识基础之上的。本能良知要求我们接纳自己的本性,而不是因为软弱或基于利益或其他理由而形成的良知。一个天生的画家却不得不从事股票买卖,一个聪明的人却过着傻子的生活,一个看清真相的人却被迫保持沉默,一个血性的人却不得不表现得像一个胆小鬼,凡是没能真实展现自己才能的人都感觉自己出卖了自己,并因此而鄙视自己。这样自我惩罚的结果就是患上神经症。而一旦这种情况得以纠正,胆小鬼会重获勇气,沉默者敢于伸张正义,自我尊重也会得到提升。总之,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可能需要经历痛苦和内心的冲突。

     摘自《存在心理学探索》

    

     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

     〔美国〕亚伯拉罕·H. 马斯洛 著

     朱海燕 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凤凰壹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成名作《动机与人格》续篇

     探讨自我实现与自我成长理论的心理学著作

     首次尝试将“健康及成长心理学”与“心理病理学和心理分析动力学”统一,掀起一场心理学的革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突破与扬弃,开辟了心理学的新方向。

     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是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石,这些思想在《存在心理学探索》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本书中,马斯洛对人的基本需要、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等思想进行了阐释。这些思想从心理学上巩固了对人性的信念,强调了人的尊严。本书影响深远,不仅在心理学领域举足轻重,还被广泛应用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之中。

     亚伯拉罕·H. 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者,也是著名的管理学大师。马斯洛的心理学作品,是心理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更是我们深入认识自我、促进自我发展的经典读物。

     本书由马斯洛的多篇演讲稿汇编而成,文字满怀激情、偏僻入里。本书属于“马斯洛心理学经典译丛”中的一册,本系列丛书选取马斯洛最著名的、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四部作品,全新译本,装帧精致。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08—1970),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代表作有《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译者简介

     朱海燕,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担任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网站的翻译、编辑,并翻译出版过多部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亚伯拉罕·H. 马斯洛1954年至1960年间发表的14篇重要演讲稿、论文。马斯洛结合多年搜集的临床资料,探讨成长及自我实现理论,其中包括匮乏性动机与成长性动机、防御与成长、认知需要与认知恐惧、高峰体验中的存在性认知、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等对人类本质和心理健康极为重要的概念,为促进、保持精神健康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