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极负盛名的考尔德设计了随风而动的雕塑,他把空气的震动看得比材料重要
2023/3/27 23:14:42 中国好文字

     对于马提尼来说,人以及对人进行描绘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为了摆脱直立人物雕塑的“专政”,马提尼开始寻找特殊的、与传统迥异的运动和姿势),也是马里诺·马里尼、杰阿柯莫·曼祖和西班牙人胡里奥·冈萨雷斯所面对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的立场接近于超现实主义雕塑,战后的存在主义思想使他创作了一系列男女人形雕塑,这些雕塑的身形被拉长,孤独地、无目的地行走着,雕塑使用的材料凹凸不平,其建造过程是一点点地完成的,不是一挥而就的。雕塑既是人,也是材料,还是转化到作品中的思想的主角,在这些彼此间无法比较的元素(人的“人性”和材料的“物质性”)中,没有任何中断的地方,它们反而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母与子》,亨利·摩尔,1943

     亨利·摩尔和贾科梅蒂一起(也许亨利·摩尔的作用更大一些)用“现代”的方式解释了人像的问题。在对前哥伦布时期雕塑、埃及雕塑和非洲雕塑的学习之后,亨利·摩尔游历了意大利,并于1928年在伦敦举办了他的个人首次雕塑展。他的朋友包括保罗·纳什、赫伯特·里德、芭芭拉·赫普沃斯和本·尼科尔森,当时摩尔的风格接近于超现实主义(贾科梅蒂也是走了这样的“路”)。从1940年到1943年,作为一名“战争艺术家”,他主要描绘的是冲突中人民所受的苦难。他数量庞大的系列作品“家庭团体”获得了巨大成功,敌对期间,他接受了雕刻圣母和圣子的工作。1946年,他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行回顾展,两年后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斩获国际雕塑大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雕塑思想完全成熟,虽然仍保留了一些超现实主义的印记,但能够独立地研究人像与空间的关系,同时也没有忘记物体(无论是人像还是抽象形状)的“权利”。

     同样,物质和空间(与“人物”一起构成了雕塑的基本要素)的联系紧密,这也是因为空间,或者说“空白”并不是全部物质的对立面,它也可以是物质的一种状态,比如说“没有”物质。俄罗斯兄弟安东·佩夫斯纳和瑙姆·加博就致力于对空白和空间的创作,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用透明材料进行实验,以此尽可能地排除物质性。

    

     亚历山大·考尔德和他的“动态雕塑”

     极负盛名的亚历山大·考尔德曾设计过随风而动的雕塑——“动态雕塑”,他把空气的震动看得比材料重要。

     考尔德很早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他从美国搬到巴黎,他就与超现实主义群体的所有人成了朋友,当时的超现实主义群体正处于充满创造力和推动力的阶段。在这里,他还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工程技能(他刚从工程学专业毕业),用铁线制作了一些小型雕塑,这些小型雕塑集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移动式的全景(当时特别有名的是系列雕塑“马戏团”,考尔德用这些小雕塑为他的朋友们进行表演)。

     摘自《二战后:无具形艺术到波普艺术》

    

     辉煌的艺术

     〔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 主编

     〔意大利〕马可·梅内古佐 著

     周宇航 译

     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引进于意大利知名艺术类出版社,素材丰富,研究深刻,涉猎广泛,涵盖从史前到现当代、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先锋派、从摄影到电影、从启蒙开化到宗教改革等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艺术变迁。各册章节分明,结构清晰,配有大量插图,通过权威的评论与解说,详述引人入胜的艺术瑰宝,勾勒出相应时期与流派的艺术发展过程。丛书为读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西方艺术史概览,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西方艺术。

     ★ 《二战后:无具形艺术到波普艺术》为“辉煌的艺术”系列丛书中的一册,书中结集了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知名欧美艺术家的作品,如弗朗西斯·培根、恩斯特·贝耶勒、安迪·沃霍尔、让·鲍德里亚等,也穿插介绍了二战后一些国家的历史概况,是一本了解现代艺术的绝佳读本。

     ★ 本书配有上百幅高清彩图,极具视觉冲击力;内容精彩生动,版式美观,装帧精美,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特设“人物简介”“佳作赏析”“概述”三大专栏对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深入讲解;文后的大事年表可让读者对20世纪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一览无余,以便于更好地梳理和阅读。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斯特凡诺·祖菲(Stefano Zuffi),意大利著名艺术史学者,曾任编辑与学术顾问等职,同时参与文化杂志、电台节目与纪录片的制作。先后出版著作六十余本,参与编写包括“天才艺术家系列”“西方美术家辞典”系列以及《古罗马艺术》等多部著作。尤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领域有大量畅销作品。

     本册作者马可·梅内古佐,策展人,艺术评论家,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保罗·皮尼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曾担任罗马四年展策展人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他编著有《艺术全球化简史》等20余部艺术类作品,也是《艺术论坛》等艺术类杂志的撰稿人。

     译者简介

     周宇航,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意大利语文学专业,其译著有《数字博物馆:从零到无穷的故事》《达里奥·福聊绘画大师:达·芬奇》《卡拉瓦乔》等。

     内容简介

     二战以后,欧美现代艺术得以发展和变化,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应运而生:无具形艺术注重于艺术家的随性发挥,具有超现实主义的意味,其中以抽象派最为典型;波普艺术则是新时期艺术家将商业艺术和近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表达形式,由多种风格组成,十分迎合大众的口味,在设计上强调创新和独特。两种艺术的代表作品都极具视觉冲击力,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想象空间。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