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梵高和他眼中所看到的春天
2023/3/30 23:22:39 中国好文字

     170 年前的今天,1853年3月30日,荷兰画家、印象派巨匠梵高出生。

     梵高早期创作以灰暗色系为主,后来融入印象派与新印象派的鲜艳色彩,创造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他与塞尚、高更一起被称为后印象主义三杰,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两年创作的,而这期间,他深陷精神疾病之中。最终,他在37岁那年自杀。梵高生前一贫如洗,死后作品却价值连城。

    

     《埃斯尼尔斯的公园》 1887年5月~6月

     油彩 布 75×113cm

     “面对西涅克的不断劝说,梵高明显招架不住,在埃斯尼尔斯开始画一些点状笔触的风景画……”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到西涅克色彩理论对梵高的影响。不知道西涅克花了多少精力,在蒙马特的小酒馆里不停地向梵高灌输他的理论,尽管梵高依然坚持自己的特色。画中的笔触很随意。不要被这幅画的名称误导了,事实上在完整的版本中应当是“埃斯尼尔斯公园中的情侣”(在梵高写给提奥的第474 封信中提到)。因此我们欣赏这幅画的时候,不能简单理解为某个郊区公园中的一处风景,作品的主题其实是传统的公园爱情。

     梵高在参观卢浮宫的时候对安东尼·华托的《向基西拉岛出发》以及蒙蒂切利以这幅画为原型创作的作品都十分喜爱,在纽南的时候他也曾读过龚古尔兄弟所写的《十八世纪的艺术》中对华托作品的抒情评论。这幅画的透视并不明显,梵高把画面聚焦在两对情侣身上,转移观赏者对画布中心的注意力。画中的女性用红绿两色点染而成,充满了生机活力,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玻璃杯中的杏花枝》 1888年3月

     油彩 布 24×19cm

     “很遗憾他一点儿也不想赚钱,因为他想要的话一定能做得很好。但是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会改变的。”提奥的这席话提到了梵高的又一次变迁。巴黎让梵高获益匪浅, 也令他精疲力竭。他1887 年写信给维尔敏娜(梵高把这幅油画的第二个版本赠送给了她)说:“我一旦身体允许,就想去南方,那里有更多的色彩和更多的阳光……”

     1889 年2 月19 日星期天, 梵高离开巴黎,前往阿尔勒—— 一个位于历史悠久的普罗旺斯省的小城。他于29 日到达阿尔勒,随后立即给提奥写信:“在这趟旅途中,我看着车外陌生的风景,一直想着你。我对自己说,也许不久后你也会过来。对我来说已经不可能在巴黎作画了,除非我能在那里找到一个可以休养生息、恢复精力、再重新拾起冷静与自信的地方,否则我只能在浑浑噩噩中迷失。”如果说他在埃斯尼尔斯“看到了比过去都要多的色彩”,那么在阿尔勒他又一次感到“有能力做出一番成就”。

    

     《梨树》 1888年

     油彩 布 73×46cm

     “紫色的背景下,有围墙、高大的杨树与湛蓝的天空。紫罗兰色的梨树树干,白色的花朵,还有一只停在花上的黄色大蝴蝶。左边的角落里,是黄色芦苇、绿色灌木与花坛围成的小院落。还有一座粉色的小房子。”这是梵高给朋友伯纳德写的信中对这幅画的描写。梵高画过许多开花的树,这一幅也许是这些画中最接近俳句(一种日本的诗歌形式,用来歌颂稍纵即逝的美)的作品了。歌川广重曾把盛开的洋李树,通过自己的重新创作与演绎,画成朦胧的开花小灌木,而这里梵高则将其处理成模糊的花团。梵高一直对大自然怀有极深的感触,不是因为节气的变化,也不仅是因为植物的花开花落,更多的是因为人类要依时而作,随自然的周期变化而生老病死。梵高之前画过玻璃杯中的杏花枝,表现了稍纵即逝的美;而这里的树则有不同的意味,象征了持久永恒的美。

    

     《粉红色的果园》 1888年

     油彩 布 64.5×80.5cm

     这幅画的透视手法极为简单,梵高想达到的效果很简单,即突出画的真正主角——开花的树。寥寥数笔白色与黄色的笔触,便画出了绽放中的花瓣的轻盈。而纤细的蓝色线条,则勾勒了枝条的形态。树干是用青紫色与深绿色画的,与草地上黄绿两色和谐交融。草还在生长中,梵高在仍然裸露的空地上刻意留白。

     又一次远离喧闹的尘世,回到乡村,梵高立即投入到与大自然相关的创作中。他曾说过,“艺术是人类接近自然的形式”。探究梵高决意前往普罗旺斯地区的原因也许并不重要,但可以确定的是,他肯定从他欣赏的三位艺术家蒙蒂切利、左拉和塞尚那里听说过这个充满阳光的地方。春天万物苏醒,这里的景色让梵高大为着迷:恍如他梦中的日本,就像上一年他画过的日本画一样。当他来到鲜花盛开的果园中时,那些曾启发过他画《玻璃杯中的杏花枝》的日本版画甚至被抛之脑后了。整个花期梵高一共创作了十四幅油画。他为什么要一次次重复创作相同主题的作品呢?原因有很多,为了精益求精,画出大自然的感觉,表现花开的真实效果,刻画阳光洒在花瓣上的样子(从中仍可看出印象派的特点),以及期待公众能够爱上此类作品的愿望。此前已有米勒、多比尼等人画过这类主题,梵高又以自己的风格画出了永恒的美感,为西方绘画史再添一笔。他建议提奥把两幅果园画和桃树的画保留下来,不要卖掉,因为“它们日后可以值上500 法郎”。

    

     《桃树》 1888年4月

     油彩 布 80.5×59.5cm

     花团轻如云朵, 细如羽毛。精妙的落笔与纯粹的色彩反映了印象派的特点。

     本页的油画是这幅作品的第二个版本。在三月末梵高曾这样给妹妹维尔敏娜写道:“你要知道,调色板是画不出南方的色彩的,像毛沃这样的灰色调大师只能留在北方。在这里,所有的颜色都是明亮的,有天蓝色、粉红色、橙黄色、朱红色、亮黄色、湖绿色、紫红色,和紫罗兰色。和瓦格纳的音乐一样,就算由大型管弦乐团来演奏效果也不会有丝毫的减弱。”这幅画的第一个版本梵高赠送给了安东·毛沃,后者在不久前已经去世。对梵高来说,盛开的树非常适合他此刻的状态,象征了他生命的重生。他希望这幅画“有一个简单的画框,最好是纯白色的”。毛沃的遗孀在九月份收到了这幅画,她向梵高表达了喜爱的心情。梵高这样评论道:“我开始觉得,所有的画家都会慢慢地向印象派靠近。”

    

     《白色的果园》 1888年

     油彩 布 60×81cm

     梵高一直对自己懂得怎样迅速完成一幅作品感到很骄傲:“日本画家画画的速度风驰电掣, 因为…… 他们的感觉更简单。”

     “厚实的颜料,留白的画布,完全未完成的角落,修改的局部,粗糙生硬。总之, 亲爱的朋友, 没有什么技法可言。”梵高写给埃米尔·伯纳德,“狂乱的色彩填满了蓝白的天空。”

     梵高对这幅油画十分满意,他甚至对提奥提出了画框的要求:“白颜色的,线条冷峻的,质感光滑的。”独立沙龙举办在即,梵高还向提奥提议要把这幅画寄过去参展。果园这一系列的作品让梵高兴奋不已,他尝试着不同的构图(有时他甚至要用柏树制成的取景器来框进更大的画面)。这些树木,是大自然的见证,是梵高难以抑制的力量的见证,是他不断为后人带来惊喜的见证。画中的树根深埋于地,树干高耸入云,散发出灵性;绽放的花朵隐隐约约,似有若无。这件独一无二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不同途径来表现“光线”这个永恒的艺术主题的。光线,在日本艺术中是平面的,而对于印象派画家来说则是所有事物的原动力。到了梵高这里,光线是这两种派别的融合统一,与他艺术生涯阶段的其它要素一样,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以阿尔勒为背景的开花的果园》 1889年4月

     油彩 布 50.5×65cm

     在被关进医院前,梵高给妹妹维尔敏娜写信说:“看起来我好像要被好好折磨一番了。一切都很不顺利,总而言之,我不想过这受折磨的生活。我总是希望能过一种英雄般的生活……”医生们对梵高的病症莫衷一是。是妄想症?癫痫病?抑郁症?身体衰弱?由于早年兄长的去世引发的综合征?简单的单相思?还是对爱情绝望的、彻底的、毁灭性的、荒谬的需要?我们永远也无法得知了。我们只能通过想象,感受下梵高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是一种怎样的精神状态。

     尽管环境恶劣,但梵高依然用他的作品又一次震撼了我们。当他终于得到许可外出时,他仍懂得打开心扉,充满喜悦地看着这个新生的世界。本页这幅油画,是梵高又一次创作的果园主题系列作品。草地是一片柔软的浅绿色,上面星星点点缀满了黄色和橙色的小花,还有俯拾皆是的深绿色枝杆。与之相对应的是浅紫色的树干,梵高用细细的绿色线条为其描边。圣特罗菲姆钟楼高高地立在远处,俯视着这片果园。

    

     《盛开的杏花》 1890年2月

     油彩 布 73.5×92cm

     提奥与约翰娜的儿子小文森特出生之际,梵高画了一幅“巨大的天蓝色背景下一株开花的杏树”。这幅油画被挂在提奥夫妇的床前,提奥曾跟梵高说,小文森特会“出神地”望着这幅画。这件作品极有可能也是受到日本版画的启发而创作的。梵高想把这幅画作为一系列作品的开端,然而他还没来得及画第二幅画就又一次犯病了。等到他康复的时候,花期已经过去了。他曾这么说过:“我没有那个福气。”其实在1 月份的时候,命运曾向梵高抛出了橄榄枝,他却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态度回拒了。

     认识埃米尔·伯纳德的艺术评论家艾伯特·奥里埃在象征主义的官方杂志《法国信使》上高度评价了梵高的作品。这是梵高第一次受到如此毫无保留的赞美,但他却怀着恐惧之情向他的母亲写道“成功是件最坏的事情”。此外,3 月份在布鲁塞尔的比利时独立艺术家展览周上,梵高带着他的六幅作品参展。关于他的作品褒贬不一(图卢兹- 劳特累克甚至要与一位反对梵高作品的画家进行决斗),梵高认为这才是他应得的。参展的作品中,《红色的葡萄园》(1888 年画于阿尔勒,现藏于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以400法郎的价格卖给画家安妮·博茨,她是梵高曾在阿尔勒画过的诗人欧仁·博茨的姐姐。

    

     《玫瑰和甲虫》 1890年4月~5月

     油彩 布 33.5×24.5cm

     花瓣是用浅浅的水绿色弯弯曲曲勾画而成,黯然无光。白色的使用是为了突出花朵与光线。整个画面绿色的效果协调得令人惊讶,而花的周边是黑色的叶子,是用线条勾勒而成的,似乎是参考日本绘画而来的。

     5 月16 日梵高离开了医院。他最初是自愿住到医院里的,他的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后,自然也可以离开。在他出院的前几天,他的主治医生佩隆在报告中写道,受“恐怖的惊吓”影响的病人发病时间时长时短(从一个星期到一个月),在经历了一年病魔的折磨后现在他已经渐渐康复了。佩隆医生还记得梵高在发病的时候曾企图吞下颜料来毒死自己,也曾因颜料和花瓶掉落一地而吓得久久不能说话。1890 年6 月初在奥韦尔时,梵高跟提奥说“在圣雷米最后的日子里,我就像疯了似的画画,尤其在一簇簇玫瑰与紫色鸢尾花前简直无法控制自己”。这个鲜花系列一共有四幅,在巨大的画布上这些鲜花尽情绽放着绚烂的生命力。此外还有一些即兴的鲜花素描,如本页这幅就是根据素描重新创作的。

    

     《蝴蝶与罂粟花》 1890年4月~5月

     油彩 布 34.5×25.5cm

     5 月22 日梵高写信给提奥说:“昨天我画了一只巨大的飞蛾,品种稀有,名字叫‘骷髅头’,色彩极其细腻…… 在我看来,它美丽极了。”

     梵高回忆自己在故乡北方的生活,由此创作了一些素描与油画,组成了小型的鲜花系列画。梵高对此不仅仅是想念,他更需要的是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天啊,这里的环境太压抑人了,我都无法形容了。我已经忍受了一年,我需要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在这里我感到的是深深的枯燥与悲伤……”他的能量被消耗殆尽,这一点全然展现在他的画作中。在他最黑暗难熬的时期,是大自然给了他灵感。梵高没有再提及日本画,但日本画的痕迹却留在了他的画中,就像米勒、德拉克罗瓦对他的影响一样一直保留着。这幅画令我们想起了梵高拥有的日本版画,尤其是华顶系列,上面画有叶子、花朵与动物。歌川广重曾在1850 年左右创作过一幅构图巧妙的《牡丹与捕鸟器》,极有可能是本页梵高这件作品的灵感来源。梵高向来追求将象征主义的物象与自然世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以上图文摘自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精评馆藏名作 点亮艺术之眼

     伟大的博物馆

    

     〔意大利〕保拉·拉佩里 编著 郑昕 译

     译林出版社 凤凰壹力

     梵高博物馆馆内藏有200多幅画作,1000多张手稿,十几本复印画集,4本画稿,和750多封书信。博物馆自开放之日起,将梵高作品与现代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展览,以及科学材料的制作与普及等多项活动融为一体。除了作为一个“博物馆”所应具有的功能之外,梵高博物馆还从理念上传达梵高的思想。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一书,展示了博物馆所藏关于梵高的经典画作。通过对梵高作品的介绍、赏析,以及梵高与亲人之间的书信,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梵高,并对他的思想有更深的了解。

     相 关 推 荐

    

     〔意大利〕恩里卡·克里斯皮诺 著

     曹夏夏 译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凤凰壹力

     “大自然在这里格外美丽。”文森特从阿尔勒在给提奥的信中如此写道。凡·高为了逃离巴黎压抑的浓雾,顺着光的路径一路南下。在普罗旺斯明澈的天空下,他的灵魂、现实与他的艺术之间再次建立起了对应关系;重新找到的内心之光,让普罗旺斯的艳阳涌进了画作里缤纷的色彩中。这位荷兰艺术家声称,他就是在这里捕捉到了作品高峰时期那段著名的“黄色之音”。

     ?想要读懂他的艺术,首先要读懂他的人生——《艺术人生——凡·高》将凡·高十年艺术生涯全面解读。?三十七年不寻常的人生,生动的艺术家故事,撷取数个不同断面——《艺术人生——凡·高》让您全新角度重识凡·高。?《艺术人生——凡·高》画面清晰,色彩度高,带您走进人生体悟之深、画作韵味之浓,属于凡·高不寻常的艺术世界。

     内容简介

     凡·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在三十七年短暂生命里的后十年,他创作了两千余幅画作。本书梳理了凡·高不顺遂的一生和他的创作经历,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真诚和在绘画领域不断探索的精神,再现了他在色彩与笔调的汇集中热情洋溢的创作激情和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让我们感受凡·高璀璨而耀眼的一生。

    

     〔意大利〕恩里卡·克里斯皮诺 著

     杨馥 译

     太白文艺出版社 凤凰壹力

     穿越大师生命的孤独与悲凉

     一窥天才内心的激情与彷徨

     鲜活如初的文字中,驻守着一个真实的天才

     名家推荐

     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 (法)波德莱尔

     对于凡·高,我愿听到他每天的呼吸。 凡·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熔化了!

     —— 吴冠中

     以全新的视角解读凡·高充满激情的艺术人生围绕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的关键点,生动解读艺术大师的艺术魅力以时间为轴,图文并茂地描述了凡·高不寻常的人生与艺术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上百幅凡·高具有代表性且广为流传的画作,以时间为轴,图文并茂地叙述了 凡·高的生平与艺术之路及画作在凡·高的艺术生涯中的意义,以及其画作带给社会及后人的价值。将读者带入一个人生体悟之深、画作韵味之浓、影响力之远的属于凡·高不寻常的艺术世界。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

     |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