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战国七雄的纷战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无法用单纯的因果关系来说明
2023/4/11 22:31:32 中国好文字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这段历史的脉络。战国初期“三家分晋”愈演愈烈。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之后,各国势力虽不及以前的晋国强大,但由于魏国伟大的君主魏文侯出面团结三晋,让三晋维持了同盟关系,牵制了秦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改革家吴起帮助魏文侯推行法家改革,但魏文侯死后吴起的改革也宣告流产。
吴起改革失败之后,三晋各自为政,秦国便趁机迅速发展壮大了起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商鞅正是这样一位为秦国奠定发展基础的改革家。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日益强大,又联合晋国、齐国等不与自己接壤的国家,不停变换同盟政策,攻打其他国家,揭开了混战时代的序幕。秦国通过连横策略分散六国的力量,不断壮大自己,在它晋级绝对强国之后,震惊的六国才匆匆忙忙结成了反秦同盟,秦国与六国对立的局势由此形成。但是六国其实各有打算,需要各寻活路,因此他们的同盟实际上是同床异梦,不堪一击,恰好秦国任用了战神白起,逐一攻打东方各国。当白起在长平屠杀了四十万赵国将士以后,六国便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与秦国作对了,这时大局基本上已经确定。
后来燕国刺客荆轲意图刺杀秦王,但仅凭匹夫之力既无法拯救濒临灭亡的国家,也不能阻挡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潮流。最终,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依次为秦国所灭,秦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政权。可惜的是,秦国虽有称霸战国的能力,却没有统治帝国的能力。终于,陈涉等人再也不愿意忍受秦国的苛政,怒吼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举起反抗秦朝的大旗,山东一带全部揭竿而起背叛秦国。
在后来的楚汉争霸之中,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崩塌的帝国而相互征战。当项羽草率地处死投降者时,刘邦却安抚了疲惫的百姓;当项羽承袭秦国制度时,刘邦却与老百姓约法三章。总之,刘邦适时地按下了战国时代法家潮流的阀门,提出了新时代的理想,得到了人们的拥护,成为统一帝国的掌权人。在目睹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和秦朝的残酷统治之后,汉朝的统治阶级在统治时特别注重理念与实际的结合。
历史脉络梳理起来容易,但真的要展开具体论述,却发现其中的故事盘根错节,令人迷惘。昨天的同志忽然成为今天的敌人,明明胜利在即,却转瞬失败。而且在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更困难的一点是,战国七雄的纷战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一个事件往往与另一个事件重叠,无法用单纯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有些事情虽表面上看似会让一国获利,实际上却让这个国家受损;有些战争看起来像是打赢了,但实际上却是败局。因此我们需要不停地梳理事件前后左右的关系,深入到事件中去,将其中的一些状况进行分类,而这项工作也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但我们没有必要怯懦,因为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事件背后,总有一股确定无疑的潮流在涌动。太史公司马迁在创作《史记?六国年表》时所留下的一句话因而更显得意味深长,他说:“(战国)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笔者孜孜不倦多日解读《史记?六国年表》,才忽然明白了太史公的苦心,以及他对我们这些愚昧后人的无量恩德。笔者虽没有成为君子的资质,却用自己愚笨的脑袋冥思苦想,终于理解了太史公所指的头绪。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比喻来解读太史公的教诲。在一个名为中原的园子里,有七棵大树在竞相生长。大树生长得很快,园子很快就变得拥挤了,七棵大树甚至到了要相互争夺地盘的地步。究竟哪棵大树可以压倒其他大树独占鳌头呢?这七棵大树的比喻将会成为理解战国时代局势的钥匙。
树根是国之根本,树干是战略,树枝与树叶则是战术。所谓的国之根本也是政治的根本,指的是百姓的支持。战略是战争和外交指南,指的是稳定国家的方案。所谓的战术指的是在战斗中将领为取得胜利绞尽脑汁想出的主意。本末倒置的大树最终会枯死,歪歪斜斜的树木最终长不成参天大树。在懂得了大树这个比喻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六国是自己灭亡的呢,还是被秦国消灭掉的呢?是楚汉颠覆了秦国呢,还是秦国自己灭亡的呢?”
摘自《春秋战国·第七卷·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韩国〕孔元国 著高文丽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外国人眼中的战国时代
变法图强求霸业
三家分晋
魏文侯为魏国奠定二百年基业
吴起引领战国时代的前进方向
孙膑击碎吴起的梦想
商鞅以变法改革获取胜利的钥匙
战国是多事之秋,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时代。那么在战国的舞台上,谁是鹬,谁是蚌,谁又是胜券在握的渔翁呢?在列国相争的过程中,各国都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结果是有胜有败。
★ 本书主要讲述了战国七雄为增强国家实力、实现统一霸业所采取的变法图强策略。
★ 本书讲述了胸怀天下的吴起、李悝、孙膑、商鞅等登上历史舞台,在各国变化和外交战略及军政计谋等方面起到的关键作用。
★ 本书作者参考大量历史文献,史料详实,以独特的视角叙述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人物、发生的事件,语言朴实、易懂,读来轻松有趣。
★ 作者孔元国是韩国专门研究春秋战国史的历史学专家,曾参与出版多部历史学著作。
★ 精装双封,双色印刷,印刷精良,装帧精美。
丛书简介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春秋战国”系列丛书以更为宏观、更为系统的视角来叙述春秋战国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巨变与战争不断的时期,出生并活跃于这种乱世的各种类型的人物所上演的剧情是本系列丛书不可或缺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来揭示春秋战国时代真正的历史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春秋战国”系列第七卷,讲述了“战国七雄”为增强国家实力、实现统一霸业所采取的变法图强策略。这一时期,为了在战争中取得主动权,各国君主都十分重视外交战略和军政计谋,胸怀天下的吴起、李悝、孙膑、商鞅等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和战略家开始受到重用,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其中,吴起和李悝擎起了战国时期变法图强的第一面大旗,在魏国改革图强,并尝试推进法家思想。齐国的孙膑继承了吴起兵法的神髓,成为历史上一颗璀璨的兵家明星。受到秦孝公重用的商鞅,在秦国大刀阔斧地推行变法,为秦国日益强盛最终一统天下奠定了重要根基。
作者简介
孔元国,毕业于首尔大学东方历史系,并在该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继续攻读中国地方学,目前正投身于中国历史研究和《欧亚大陆神话大典》的编撰工作中。著有《人物志》《鬼谷子》《欧亚大陆神话纪行》等。
译者简介
高文丽,北京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现就职于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已出版《致生为女人的我们》等十余部译著。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