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民用历法与经济活动相关,不断演化,而宗教历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古老的形式
2023/4/20 22:00:00 中国好文字

    

     以上通过对古代时期的了解,我们知道了古罗马历法的起源及构成,将了解在该历法基础上的第一步改革,即修订该历法以使其更接近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自然周期。我们来看看月亮历法转化为太阳历法的过程。

     古典作家们告诉我们,这一改革是罗慕路斯国王的继任者、罗马城首位伟大的立法者努马·庞皮留斯(Numa Pompilio)国王的杰作。罗马作家们将历法改革归功于这位传奇国王。和歌颂他的其他丰功伟绩一样,这一归属只是证明历法演变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为奠定文明基础的君主统治的伟人们歌功颂德,增光添彩。

     在新历法中,我们之前已经谈论过的日期得以确定:卡伦德日、诺奈日、伊都斯日的设定,使月份规律化,月份不再与月亮的阶段变化相吻合,部分地丧失了其自然性,促进了人们生活的实质性改善。

     卡伦德日仍然代表每个月的第一天,是大祭司发布诺奈日的日子。低级祭司不断地祈祷:“朱诺女神,我在此虔诚呼唤你。”在一月、二月、四月、六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和十二月各重复5次,宣布诺奈日在该月的第五天;而在三月、五月、七月和十月则重复7次,这些月份的诺奈日在第七天。毫无疑问,这是一种祭司们必须维持的人为宗教行为,目的是为了保留他们凌驾于罗马市民之上的权势的连贯性。民用历法与经济活动相关联,不断演化,而宗教历法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古老的形式,由此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看出保存至罗马历史更晚期的最古老的习俗。

     另一方面,在这个严格的依附系统里,“祭典之王”在诺奈日宣布在该月剩下的日子里将要举办的庆典。从诺奈日开始,以内涵计数法推算,9天之后就到了伊都斯日这个关键日期,这是向朱庇特献祭的日子:在一月、二月、四月、六月、八月、九月、十一月和十二月是13日,三月、五月、七月和十月是15日。当然,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每个月的第四个关键日期,即我们之前认为的“伊都斯日后第九天”被废除了。

     提图斯·李维和普鲁塔克等作家声称推动这个革新的是努马国王,也有作家认为是塔克文(Tarquino)国王,或者是某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这个改革对于未来几个世纪之后的罗马的确意义深远。罗马人正在经历的这场观念上的转变——历法从以月亮为参照点,常常以人为干预的方式以保持最初的月亮历的特点,转向以太阳周期和一年四季为基准,而四季是组织农业生活的关键性因素。

     然而,古老的罗慕路斯历法只有304个月亮日,它是如何与365个太阳日相吻合的呢?虽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这至少要等到尤利乌斯·恺撒的改革,但努马国王的改革增加了51天才凑够了一年355天。这个新的天数实际上几乎与12个月球周期的持续时间——大约354天——一致,不过因为古罗马人迷信奇数能带来好运,给该周期增加了一天,从而导致年复一年时间上的严重失衡。

     新的天数加上从其他各个月份提取出来的日子共57天,创造了两个完整的月份,将其命名为一月和二月,给予这两个月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9天和28天。

     虽然这两个月份在历法上非常重要,但是后来的罗马作家们似乎对努马历法中一月和二月的位置顺序有争议。一方面,普鲁塔克(《努马生平》,18—19)肯定一月和二月在其设立之初,曾经是新的一年中的第一和第二个月份,代替了罗慕路斯历法中表示一年之初的三月。这可能意味着这两个月份的次序从其设立之初本来就是这样的。然而,另外一些作家,如奥维德(《岁时记》II,51)利用归纳推理法得出结论,通过上述月份举办的庆典推导出,位于一月之后的二月才是新的一年的开始。

     一月是献给终结和重新开始的守护神——双头神雅努斯——的,这就使得大部分作家把一月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而二月献给主掌冥界的神,用以进行净化和个人赎罪,因此其位置排在最后,意味着除旧迎新。实际上,在2月23日举行的界神节,祭祀主掌领土范围和边界的神特尔米努(Término)。有几位作家对这个祭礼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以此来证实二月作为年末的位置。

     日历被重构为下列形式:

     月份 天数

     一月(Ianuarius) 29

     三月(Martius) 31

     四月(Aprilis) 29

     五月(Maius) 31

     六月(Iunius) 29

     七月(Quintilis) 31

     八月(Sextilis) 29

     九月(September) 29

     十月(October) 31

     十一月(November) 29

     十二月(December) 29

     二月(Februarius) 28

     除二月外,所有月份包含的天数都是奇数,被称作整月的月份有31天,缺月的月份则有29天。这种设置再一次涉及罗马人赋予奇数的神秘力量。我们找到了很多例子,比如维吉尔认为“神偏爱奇数”(《田园诗》VIII,75)。老普林尼也对这种数字力量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相信在任何事情上奇数总是更强大?”(《自然史》XVIII,23)

     为了吸引好运,11个月份拥有29天或31天,只有1个月份是28天。二月是用来向亡灵和主掌冥界的神赎罪的。很可能从宗教角度考虑,为了不给予这个不祥的月份以奇数,减少了1天。正因如此,罗马历法在后世,包括恺撒的改革,都保持二月的天数不变,以示对冥神的尊敬,这个传统一直保持到今天。

     尽管当时做了这些努力使这部我们今天称之为日月历的历法符合规范,但还必须定期增加一个整月份以使其保持稳定并与太阳和月亮的周期一致。我们不知道在罗马王政时期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但是提图斯·李维貌似给了我们一个线索。他认为太阳年和月亮年的周期是通过在每19年(按罗马人的算法是20年)中插入了几个月份来调节。在这个调节阶段结束时,太阳年和月亮年再次完全重合了。根据当前的计算,在这19年内,总共增加了7个月份。

     在我们看来,和其他情况相同,这个历法似乎是一套混乱而多变的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如此。然而,正如将在罗马文明的其他方面发生的那样,这个历法由此起步,在随后几个世纪里不断进化。

     摘自《古罗马的一年:透过历法看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

    

    〔西班牙〕内斯托尔·F. 马奎斯 著刘雅虹 译上海三联书店 凤凰壹力

     朝圣者,去罗马,

     动身出发最重要;

     条条大路通罗马,

     任意哪条都能到。

     ——安东尼奥·马查多

     《卡斯蒂利亚的田野》

     一月可能并非一直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

     二月曾经一度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

     一星期可能有八天?……

     这些意料之外的历法知识,你会相信吗?

     在古罗马历史中进行一次时间旅行

     领略历法的魅力及先人的聪明才智

     ★ 本书从罗马历法入手,切入古罗马的历史,从社会文化到政治制度,从上层阶级到普通民众,角度新颖。

     ★ 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罗马历法的演变(月亮历、太阳历、宗教历法等)、纪元法、纪年法、计时法等,以及对古罗马12个月中每个月节庆日的描述。

     ★ 本书涉及大量古罗马历史及神话人物,阐述其与罗马历法中节庆日渊源。

     ★ 本书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古罗马的相关历史地理、法律政治、文学艺术、日常生活等各种信息穿插在节庆日的介绍中,轻松好读。

     ★ 阅读本书,还可领略古罗马城居民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工作娱乐、信仰禁忌,欢喜悲哀等内容。

     ★ 本书印刷精良,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内斯托尔·F. 马奎斯,西班牙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化传播者,专注于罗马文化的研究与传播。2012年创建网络文化项目“古罗马的每一天”,为大众提供了解罗马世界及其文化遗产的渠道。

     译者简介

     刘雅虹,西安外国语大学欧洲学院西班牙语副教授。曾在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工作,两度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赴西班牙巴利亚多利德大学访学。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对外教学、西班牙文学。主编教材《西班牙社会与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以罗马历法为主题,以一种有趣又不失严谨性的方式介绍古罗马世界。本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罗马历法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构成历法的元素,如年、月、星期、日、小时等,了解古罗马人对它们的理解方式。第二部分展开一个完整的罗马年,观察古罗马社会及其节庆、日常生活和宗教信仰,介绍罗马历法对古罗马社会的意义。本书将带领读者在古罗马历史中进行一次时间旅行,领略历法的魅力及先人的聪明才智。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擅自转载||如有版权相关问题可联系后台处理|

     ★ 凤凰壹力|极致阅读体验创造者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好文字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