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输液,浙江已在逐步控制
2015/11/20 中睿医药评论

    

    

     大家这两天的朋友圈,一定被《终于向“抗生素”开刀了!明年起大部分医院门诊不许打吊针!》这篇文章刷屏了。

     起因是这样的,从江苏省卫计委传出消息,2016年7月1日起,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这样看来,在大多数人观念里效果显著的挂吊瓶,在江苏会越来越少用到了。

     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政策?浙江也会这么做吗?

     浙江怎么做

     还没有时间表“这个问题我们正在研究,还需要专家认证。”浙江省卫计委医政处工作人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具体措施会不会和江苏类似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浙江病人今后也不能随随便便就挂上吊瓶了。

     门诊挂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杭城各大医院急诊科、呼吸内科专家,大家的观点很一致:简单来说,药液看起来是一瓶透明纯净的液体,但是里面包含了很多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的血液里,会造成堵塞,时间长了会造成供血不足、末端坏死、缺血、血栓等情况。“如果注射药物不当,还会诱发呕吐、发热甚至过敏性死亡,这样的案例不是没有发生过。”

     门诊不输液这事做得最久的,在浙江就要算是邵逸夫医院,1994年建院时,邵逸夫医院就把严控输液的西方医疗理念带到医院。

     而21年前,东西方医疗理念要融合,一开始并不顺利。为了严管门诊输液,当时的美方院长一有空就在院内转悠,看见输液的病人就问你为什么要输液?你能不能吃东西?

     一次,一位患者一边喝可乐一边输液,美方院长认为这名患者的消化道功能良好,完全可以吃药解决问题。还有一次,这位美方院长在值班室发现一名进修医生正在输液,他感到非常恼火,非得找出给他开药和输液的医生不可。

     这几年,浙大一院、浙医二院、省人民医院的各个门诊科室,对输液的控制也越发严格。比如,浙医二院余杭分院(即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也于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行门诊不输液。把这项理念带到基层医院的,是当时浙二派驻的执行院长徐翔,他曾担任过浙二的门诊部主任。

     可真正要做到门诊减少输液,除了医生们的行动之外,大家对输液的观点转变更为重要。

     专家坐诊半天

     真需要输液的只有2人“能口服用药的,我们就不让输液。”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李亚清,昨天坐诊专家门诊,半天时间,25个病人中,只有2人需要输液,“但是很多病人自己提出要输液,比如第二天要出差,今天就想输液治好,这其实都是误区。”输液的目的在控制炎症,对于感冒发烧咳嗽这些大家熟悉的症状,其实它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

     李亚清为钱江晚报记者总结了两个与输液有关的误区:

     输液=退烧? 错!

     单纯发热,要多补充液体,多喝水就能达到效果;

     输液=疗效快? 错!

     输液相当于一个小手术,扎针处的感染风险、血管纤维化的风险,在得了小病的时候,输液实在“得不偿失”。

     浙大一院急诊科医生宁建文告诉钱江晚报记者,和口服药相比,输液并没有多少优势,不过急诊科、儿科并不会取消输液。

     “有些急诊病人都要休克了,没法服药,只能输液了。”而在急诊科,监护情况要比普通门诊好很多,即便输液发生了状况,医生也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足够安全。

     对于儿童们来说,他们的体质和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普通的感冒都可能马上转为肺炎,输液没法完全取消。

     在医生们看来,门诊减少甚至取消输液,从医学角度操作上并不困难,最难的部分在于大多数人看病观念的转变,以李亚清半天25人的专家门诊为例,主动提出要进行输液的人就有5人,“年轻人接受程度比较高,我们解释一下也就不输液了,年纪大的病人,有时候也说服不了。”而在普通门诊,主动要求输液的比例更高。

     来源:钱江晚报

     ---------------------------------------

     北京中睿信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注行业动态 分享专家观点

     研判行业走向 整合行业资源

     欢迎关注“中睿医药评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