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仿制药企业的崛起对后4+7时代中国企业的启示
2019/1/7 17:48:29玲珑翠 中睿医药评论

     文章来源:同写意

     日医工(Nichi-lko)、沢井制药(Sawai)和東和薬品(Towa)是日本当前三大仿制药制造商,从这三大仿制药企业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一窥中国仿制药企业的未来之路,看一下与创新药制药企业不同的仿制药企业发展之路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日本医药大变革背景与日本仿制药再评价

     老龄化:日本自1970年65岁以上老人达到7%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1995年65岁以上人口超过14%进入全面老龄社会,历经26年。2016年这一数据已达27.3%。

     少子化: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自1975年跌破2.0以来,近40年来持续下降,虽然在个别年份小有反弹,但总体的下降趋势没有改变。2016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44,世界排名181。

     日本实施全民医保体系,1961年日本完成“全民皆保险”的覆盖。日本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问题使得日本家庭财务负担和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重,国家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加,远远超过GDP增长率,在2009年后步入快速增长期,年均增长高达10%以上。

    

     (数据来源:日本厚生省)

     日本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旨在不影响医疗质量的同时,限制卫生支出的持续增加。

     措施一:控制药品价格

     1980年开始,日本厚生劳动省开始控制药品价格,削减医疗支出,药品价格由生产商和厚生省协商制定,产生药物价格目录。

     新药上市第一年可以定高价,以后每年平均递减5%,每两年进行一次药价调整,由中央社会保险医疗协议会主持,简称中医协。

     中医协上交意见以后政府根据意见改价格。虽然这个措施终结了日本国内制药企业的巨额利润,也推动了制药企业不断地从事新药研发。

    

     (数据来源:日本厚生省)

     措施二:推进仿制药再评价

     1993年5月,日本召开了关于仿制药的重要会议,即“21世纪医药品如何发展”座谈会。在本次会议上达成了三项重要共识:

     1)日本面临真正的老龄化社会,推测国民医疗费用将上升;

     2)对于原研药的仿制提供了低价药品,可减轻国民负担;

     3)仿制药可以促进医药市场竞争,具有平衡药价的优点。

     1994年9月,日本准备推进第三次药品再评价工作,颁布《新药品标准及试验方法设定相关指导原则》,增加了对片剂等的溶出试验要求。

     1997年颁布的《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对溶出试验进行了更加严格细致的规定。

     日本历经三次药品再评价:

     1)第1次大规模药品再评价工作始于1971年,针对1967年9月之前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有效性再评价。

     2)第2次评价工作始于1984年,对1967年10月至1980年3月期间批准上市的药品进行质量一致性再评价。

     3)第3次即1998年开展的日本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对638种口服固体仿制药进行质量一致性和有效性再评价。

    

     措施三:推进仿制药替代

     2002年日本厚生省向国有医院和疗养院发布通知推动仿制药的使用,引进激励措施,激励医生、药房、患者使用仿制药。

     2007年日本厚生省推出《仿制药安全使用促进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13年3月底将仿制药的销量份额提高到30%(旧指标:仿制药在总药物中的占比)。

     2017年中医协医药价格调查显示,仿制药替代约65.8%(新指标),接近2018~2020年替代率达到80%的目标。

     实际上,日本推进仿制药替代的进程缓慢。根据日本厚生省的数据,2013年9月,仿制药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为46.9%,低于美国的92%、德国的83%、英国的73%、法国的64%和西班牙的65%。

     替代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看到,2012年以后,仿制药替代的速度在加快。

     日本内阁政府宣布,通过优化福利支出、修订全民健康保险(NHI)药品价格和修订长期护理补偿,2013财年社会保障支出节省了1200亿日元,2014财年节省了1700亿日元,2015财年节省了1700亿日元。

    

     日本仿制药市场简析

     全球仿制药市场

     2014年,全球仿制药市场在742亿美元,日本仿制药市场在12万亿日元。其中前五大仿制药公司分别如表内所示。

    

     日本处方药市场VS日本仿制药市场

     IQVIA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国内处方药市场销售额为10.5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0%)。

     这是自2010年以来首次为负。相较于仿制药市场,处方药市场整体增速比较低,年平均2.7%。

    

     (数据来源:IQVIA)

     受益于日本政府推进仿制药替代,自2007年以来,日本仿制药市场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最低增速也在7.3%以上,2017年增长至1577亿日元(同比增长8.4%)。

     过去10年以年均11.5%的速度增长,比整个处方市场的平均2.7%增长率高出8.8%。

    

     (数据来源:IQVIA)

     但随着仿制药替代目标逐步接近80%,很多领域仿制药替代已经相对饱和,政府推广仿制药使用的计划效果减弱,以及来自授权仿制药(AGs)的竞争加剧,日本仿制药市场充满挑战。

     日本处方药市场集中度非常高。1999年top5的企业销售额仅占市场18.3%,但2015年已增至39.2%,前100位厂家占整个市场的96.3%。

    

     Ref:日本製薬工業協会(製薬協)data book

     大量企业在近20年间消失。1975年时制药企业共接近1400家,其中处方药厂家330家,OTC厂家666家,1999年随着一致性评价的推行,有部分企业转为仿制药企业,共71家。

     2015年,药品生产企业共305家,其中处方药生产厂家115家,仿制药企业37家。不管是处方药厂家、仿制药企业还是OTC生产企业,均出现了高度集中。

    

     Ref:日本製薬工業協会(製薬協)data book

     据日本厚生省截至2017年4月6日对196家药企的统计,日本三大仿制药公司东和药品、沢井制药、日医工拥有超过500种以上药品,但50种以下产品的企业有很多家,占了整体的近80%,小企业林立。2017年日本仿制药协会指出仿制药产业重组的可能性。

     日本仿制药替代现状

     实际上,截止到2016年9月,根据日本厚生省的数据,以给药途径分析,口服药的替代已经达到了69.4%,但注射剂替代率仅为37%,外用药替代率也仅为46.4%。

     在疾病领域方面,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用药替代率最高,已达到或接近80%,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疾病、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在第二梯队,替代比较少的是肿瘤、抗生素、外用药。

    

     Ref:厚生労働省「調剤医療費(電算処理分)の動向」より大和総研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三大仿制药企业发展的进程

     日医工(Nichi-lko)、沢井制药(Sawai)和東和薬品(Towa)是日本当前三大仿制药制造商,从这三大仿制药企业的发展历程或许可以一窥中国仿制药企业的未来之路。

     探讨一下与创新药制药公司不同的仿制药企业发展之路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Ref:公司年报和公司网站)

     日医工(Nichi-lko)

     日医工(Nichi-lko)是日本最大的仿制药商。该公司1965年成立,从药品销售公司起家,1970年建立第一家工厂,2014年后一直是日本第一大仿制药企业。

     根据2018年公司财报,2017财年营业收入达1647亿日元,有1028个产品上市销售,市场份额约为12.9%(以NHI价格为基础),收购卫材Elmed后市场份额上升至15.8%,日本仿制药市场第一。

     日医工在全球仿制药企业中排名第20位。

     日医工的目标是2021年在日本仿制药的市场份额将增至20%,跻身全球10大仿制药生产商之列。

     日医工的核心竞争优势

     1)大量上市新仿制药

     日医工每年大量上市新仿制药,2017年以后每年都会有10个以上的产品进入市场。

     目前拥有最多的仿制药上市产品,数量高达1028个,远远超过仿制药市场第二的东和(765个上市仿制药)和第三的沢井(738个上市仿制药)。

     2)强大的生产能力

     截至2016年3月底,日医工年供应量为108亿片,公司计划到2019财年第三季度,片剂供应量增加至185亿片,到2021财年第三季度,片剂供应量增加到210亿片。

     3)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仿制药企确保价格优势的关键所在。日医工通过外包更多的生产和优化现有设备的利用来控制资本支出。

     日医工在生产主要产品的静冈工厂试点机器人和自动化生产线,计划在三年内于2020年达到机器人操作。

     同时,日医工通过收购卫材的仿制药业务,以印度生产基地Vizag为中心,建立全闭环生态系统,降低原料、辅料等价格,以期降低成本。

     4)商业公司合作与全面终端覆盖

     日医工 95%的批发销售都是通过排名前五的商业公司完成的,这5家公司占全国商业的73%的市场份额。

     日医工不仅在医院(包括DPC医院)方面覆盖率达到98%以上,在诊所和药房的覆盖也远高于沢井。在日本,独立药房占据约60%的处方药市场。

     与欧美仿制药企业很少使用医药代表的做法不同,日本仿制药企普遍雇佣医药代表向医生和药剂师推销产品。

     包括日医工、沢井在内的主要仿制药企业都在加强面向医院和药房的渠道建设,加强销售队伍。

     日医工在原来300名医药代表的基础上,打算再招聘60人进行肿瘤药等的学术推广。

     日医工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利润率持续降低

     由于政府主导的全民健康保险(NHI)降价以及药品定价体系改革不断压低仿制药销售价格,仿制药企业营业利率普遍下降(见下表)。

    

     但日医工在三大仿制企业中利润率是最低的。

     主要原因是日医工2008年以后上市的产品比例较低(利润率相对较高),加上日医工投资生物仿制药研发费用高企,另外日医工与品牌原研药企合作,上市较低利润的授权仿制药,也拉低了毛利率。

     日医工三大策略:收购与战略合作,海外发展和积极的成本控制

     1)收购与战略合作

     从2004年开始迄今为止,日医工进行了7项收购业务。

     其中最大收购是2016年药业以约7.36亿美元收购赛金药业(Sagent),比最近收盘价多40%的溢价。

    

     在战略合作方面,化学仿制药业务不仅在日本本土与赛诺菲、卫材、NIPRO等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在日本以外等地区推进与地产化公司合作(越南、泰国等),在生物类似药的战略合作也于2013年后相继展开。

     日医工收购卫材仿制药Elmed进入高附加值仿制药,计划2018年4月持股20%,2018年10月持股33.4%,到2019年4月持股100%。

     该项收购不仅强化了日本本土的仿制药业务,同时日医工可以在印度的Vizag工厂为核心,推动原料业务构建全闭环系统,整合仿制药业务。

    

     2)海外发展

     日医工推动与东南亚各国本土企业合作和收购,拓展在东南亚的业务市场。

     通过收购赛金药业(Sagent),切入生物类似药进入美国市场。

     3)成本控制

     为了解决利润率低的问题,日医工推出高利润的生物仿制药,并通过优化生产系统来削减固定成本。

     Sawai沢井制药

     沢井制药成立于192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转型为一家非处方药制造商,后随着日本全面健康保险覆盖制度建立,又再次转型成为处方药制造商。

     目前,沢井制药已经成为日本前三大仿制药制造商之一。

     沢井制药2018财年销售1681亿日元,其中日本本土销售1347亿日元,美国分部销售333亿日元。销售增长率高达26.9%,是三大仿制药企业中最高的。

     此外,沢井制药在三大仿制药公司中营业利润率最高,是日医工的2倍。

     2017年在日本国内仿制药销量份额在14.9%,没有达到公司预期16%的份额目标,主要原因是竞争品上市和激烈的价格竞争。

     沢井制药2019~2021年三年规划

     为了应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沢井制药制定了公司中期规划《M1 TRUST 2021(FY2019 – FY2021)》。

     在三年内计划中提及:不仅在日本本土仿制药市场上确立主导地位,通过收购USL转型为世界领先的仿制药公司。

     控制成本

     沢井制药通过提高制造和销售合作来提高生产效率,在原材料等领域使商业伙伴多样化。

     重视仿制药研发投入

     沢井制药在三大仿制药公司中,投入研发费用(145亿日元)是最高的,是东和的两倍,日医工的三倍多。研发费用占比8.6%也是最高的。

     提高制造技术

     推进制造know-how技术发展,使得高混合低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拓展海外市场

     此外沢井制药积极拓展美国仿制药市场。2017年沢井制药以10.5亿美元收购美国Upsher-Smith Lab(USL),以此为跳板进入美国仿制药市场。

     USL是百年美国仿制药企业,在美国仿制药市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Towa制药(東和薬品)

     Towa制药成立于1951年,是日本第三大仿制药制造商。2018财年销售收入934亿日元,增长率10%,与日医工接近。

     在三大仿制药公司中,东和制药是毛利率(46.1%)最高的企业,营业利润率(12.5%)仅次于沢井(13.2%)。

     除了仿制药业务外,Towa还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易于患者服用和医疗专业人员处理的高附加值制剂。

     与日医工不同,Towa制药公司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并打算扩大使用代理商和自己的销售办事处。

     与日医工和沢井不同,Towa主要是在日本本土收购了数家企业以及跟三共等本土企业合作,没有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

     日本仿制药企业的崛起对后4+7时代中国仿制药企业发展的启示

     1)仿制药竞争的核心要素:低价格和大规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众多的产品数量:

     三大仿制药企业的上市产品均超过500个,意味着像医疗机构和药房这样的集团客户可以在一个仿制药公司下多个订单,通过使用更少的制造商,批发商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库存,成本更低。

     强大的生产供应能力:

     三大仿制药企业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均在百亿片以上。

     强大的原辅料控制能力:

     日医工收购卫材的印度Vizag工厂,期待在原辅料上能有稳定的供应、更低的价格、更强的控制能力。东和和沢井从原料开始也都强调一体化供应。

     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为了应对不断降价的仿制药,三大药企均把成本控制放在首要地位。

     2)要有持续不断的新仿制药储备

     重视仿制药研发投入的沢井制药即将超过日医工成为最大仿制药企业。

     同时新仿制药快速上市,实际也能带来收入和利润的持续增长,能有效抵御仿制药不断降价。

     3)进入高附加值仿制药的研发

     三大日本仿制药企业均推进。

     日医工推进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收购卫材的Elmed高附加值仿制药业务;Towa致力于研究和开发易于患者服用和医疗专业人员处理的高附加值制剂;沢井推进不用水溶解的口崩片制剂等等。

     4)要及时开拓海外市场

     国际化不仅可以为仿制药企业带来增量市场,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本土仿制药不断降价的冲击。

     5)提高制造技术

     随着上市产品数量的增加,提高制造技术,推进制造know-how技术发展,使高混合低批量生产成本降低。

     6)仿制药也需要营销和学术推广

     即使是在日本仿制药替代率已经快速发展的今天,还有很多领域替代不尽如人意,此外还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替代率有提升空间,因此在细分领域仿制药可能还需要营销和学术推广。

    

     合作请联系:王老师 18600598783

     北京中睿信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关注行业动态 分享专家观点

     研判行业走向 整合行业资源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