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带量采购系列之一:缘起
2019/7/16 17:57:56长春桥吴彦祖 中睿医药评论
封面来自Johann Siemens on Unsplash,致谢
当“带量采购”四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帘时,估计全世界读者和我的反应一样,忍不住以手加额,“天哪!又是带量采购!(OMG! Quota procurement again!)”。自媒体上天天带量采购,周周带量采购,月月带量采购,咱就不能谈点别的吗?当年吸血鬼电影暮光之城(Twilight)红极一时,可惜落入好莱坞商业片的窠臼,一部又一部,一直出到第五部。纵然电影中男帅女靓,即使惯于喝着可乐,嚼着爆米花,看着商业片的美国观众也忍不住吐槽“暮光完了没?!”影视剧看腻了可以弃坑换一部,但带量采购就横亘在中国仿制药行业发展的交通要道上,避无可避。
如果对带量采购实在心生油腻,要怪就只能怪带量采购。在带量采购之前,中国仿制药市场有异彩纷呈、波谲云诡的营销江湖,各路大神恣意挥洒。即使“两票制”来袭,也只是财税处理上稍乱一下,随即在各种咨询的加持下,换身衣服,发型不乱,重出江湖。这次大内绝世高手“带量采购”亲自出马,代理商进化(也许是退化)为配送商。目测三五年后或许形成类似于美国三大代理商(McKession, Cardinal Health, Amerisource Bergen)的局面,国内代理商将整合为几大巨头。而创新药需要高水平学术化推广,创新药企业通常是一手研发,一手自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本和代理商没啥关系。
如果不谈带量采购,也不谈营销,那只有谈技术了。仿制药本质上就是仿造,在创新层级上较低。不像创新药有着日新月异的基础研究,各种新靶点层出不穷。不像创新药有着惊心动魄、烧钱如麻的临床试验,各种设计思路不断涌现。不像创新药有着丰富强大的资本加持,各种引人入胜的投资神话。然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们目前的平均经济水平来说:创新药是理想,仿制药才是生活。
仿制药有没有技术可谈呢?当然有,首仿和难仿。首仿如果想挑战专利,那么需要技术人员和专利人员通力合作,找出原研专利的漏洞,充分利用法律武器。不论是否有专利挑战,首仿都需要反向工程,破解原研药的各种辅料、配比、工艺。难仿药如肠溶剂型,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全国有97家生产企业,但是到目前只有6家提交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且尚无过评;又如半合成类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卡泊芬净,目前国产也只有恒瑞和正大天晴;又如吸入剂通常是药物加器具的组合产品,舒利迭(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仿制药目前也有正大天晴获批。但以上目前仅是少数头部企业的游戏,我们更要考虑的是广大的普通企业。即使是普通的仿制药生产,仍然可以改进工艺、提质降价,实现“精益生产”。中国仿制药行业的整体实力亟待加强,而带量采购和前置条件一致性评价则是解决之道。
综上,即使“带量采购”已经看到睫状肌抽搐,听到鼓膜纤维化,我们还是要看谈。那么要谈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专利过期原研药的专利悬崖在中国显现,什么时候中国的主要仿制药品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检验,什么时候带量采购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什么时候人民都用上了质优价廉的仿制药,到那时,河清海晏,我们就可以少谈或者不谈“带量采购”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们还是要谈“带量采购”,谈到无能为力,谈到感动自己,谈到让世界充满爱。4+7带量采购大家已经翻来覆去、津津乐道很久了,那么我们今天就谈谈“第二批带量采购”。
*首先澄清一个概念。近期网传7月12日,国家医保局在上海召开4+7带量采购座谈会,7家4+7中选企业和13家落选企业参与,计划以25个中选品种为标的,由之前的11个试点城市和已经跟标实施的福建、河北,拓展到全国范围实施。对此,一些自媒体将其称为第二批带量采购,这是不够恰当的。4+7带量采购由11试点城市拓展到全国,这只能称为“第二轮带量采购”,因为采购品种并未发生变化。只有当采购的品种发生了变化,比如扩增或全新,这才能够称为“第二批带量采购”。
第一讲:为什么要开展“第二批带量采购”
第一批国家组织带量集中采购,俗称“4+7”带量采购,对中国医药行业而言,不啻于一场撼天动地的大地震。地震重塑了地貌,沧海桑田,而4+7重构了市场,万象更新。目前,行业对“4+7”仍在努力地适应中,“应急救灾程序”正在紧张地进行中。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改革措施如暴风骤雨般接踵而至,国家即将组织第二批带量采购。
温故而知新,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带量采购。
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
2018年12月6日,4+7带量采购竞价,翌日,拟中选结果公布。
2019年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方案》,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做出部署
2019年4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短缺药监测应对和医疗救助工作。业界预计第二批带量采购的产品目录将在今夏公布,并在年底执行。
2019年4月16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介绍:截至4月14日24点,4+7带量采购涉及的25个中选品种采购总量达到了4.38亿片支,总金额共计5.33亿元,已经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进展超出预期。
第一批带量采购是对既往招采制度的重要改进,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的重要举措。国家药监局、医保局、卫健委密切配合,在药品生产领域进行“一致性评价”,流通领域推行“两票制”叠加“带量采购”;在医疗方面保证医院用量;在医保方面确保支付。通过“三医联动”实现“原研替代”并探索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保证人民群众用上质优价廉的药品。
第一批带量采购入选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25个中选,6个落选(价格过高),包括阿莫西林胶囊、阿奇霉素片、注射用阿奇霉素、盐酸曲马多片、阿法骨化醇片、卡托普利片。据传试点品种还有2个: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原研药为新基(Celgene)的泰素(Abraxane);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氯化钠注射液,原研药为大冢(Otsuka)的奥兹林,世界首个粉液双室袋产品。但正式文件中未见,推测因为绿叶制药的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已纳入医保,且医保目录中的抗生素品种充足。

表1.“4+7”带量采购25个中选品种概况
“4+7”带量采购25个中选品种的基本情况见上表,包括品种名称、中选企业、中选价格、降价幅度、市占率、参选企业数量、及药物的ATC分类。基于中选情况及市场情况,笔者总结出开展第二批带量采购的4项理由。
替代未竟,仍须努力
25个中选品种中,有13个品种在2017年由进口原研药占据主要市场,即仿制药市场份额<50%。其他12个品种则是仿制药占据主要市场,即仿制药市场份额>50%,可认为基本或已经实现了“原研替代”。有3个品种:赖诺普利、氟比洛芬、右美托咪定,仿制药的市场份额甚至达到了100%。

图1. 2017年原研药占主要市场份额的4+7中标品种
在专利过期原研药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13个品种中,仅有2个原研药中标,即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降幅82.64%)和BMS的福辛普利钠片(降幅69.79%)积极降价中标,其余的11个品种均由仿制药中标。表面上看,这是仿制药实现了84.62% (11/13)的“原研替代”率,皆大欢喜。假如换个角度,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跨国药企并未积极参与到带量采购中来。跨国药企仍然希望通过非试点区域市场、民营医疗市场、零售市场等保持专利过期原研药的高价格,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
为调动更多的跨国药企积极参与到带量采购,真正在全国各终端市场实现原研替代,必须开展第二批带量采购,即“替代尚未成功,采购仍须努力”,简言之为“替代未竟,仍需努力”。
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4+7带量采购的试点区域为4个直辖市:京津沪渝,7个副省级城市: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广州、深圳。这些城市的特点是都是区域重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药市场较繁荣,选择它们为试点,可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4+7带量采购涉及的25个品种在试点区域的销售额约为165亿元,仅占全国医院渠道商品采购总额的2%。因此,7月12日网传4+7带量采购启动第二轮,将25个品种的集采推向全国,这样既可利用现有成果,又可将影响控制在一定程度。待4+7带量采购第二轮取得一定成果和经验后,必将在全国范围内扩大采购品种,将更多使用量大、临床价值高的品种纳入进来。4+7带量采购现在虽是星星之火,但将来必定燎原。

图2.4+7带量采购的11个试点城市
成效斐然,更进一步
4+7带量采购的25个中选品种最高降幅达到96.1%,为成都倍特的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最低也有13%,为扬子江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平均降幅达到52%,降幅显著。自3月开展带量采购以来,至4月14日仅短暂的月余时间,25个中选品种的带量集采已经完成约定采购总量的27.31%,进展超出预期,可谓进展神速。

图3.4+7带量采购25个中选品种的价格降幅
既然降幅显著,进展神速,在斐然的成效之下,更进一步,开展面向更大区域、纳入更多品种的第二批带量采购就成了入情入理之事。
条件成熟,顺势而为
品种进入带量采购的前提是通过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以确保仿制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自2018年以来渐入佳境,以较快的速度持续推进,除了以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方式过评,还有以化药新注册分类(3类、4类、5.2类)获批上市,国外获批转报国内等方式“视同过评”。截止2019年6月底,已有184个品规(通用名+剂型+规格)过评,其中138个品规为独家过评,23个品规有2家企业过评,11个品规有3家企业过评,7个品规有4家企业过评,以及5个品规有不少于5家企业过评。这些为第二批带量采购提供了较丰富的备选池。
在过评品规已经比较丰富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第二批带量采购,纳入更多的品种,可能主要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药企的过评产品不能及时进入带量采购,实现以价换量,占领市场,则不能给药企带来利润,无疑会消减一致性评价的热情。二是如不及时将更多的品种纳入带量采购,则不能实现这些品种的提质降价,也不能实现原研替代。
因此,第二批带量采购不仅条件成熟,而且需要顺势而为。

图4. 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规及对应过评企业数(截至19年6月底)
结语
以上就是第二批带量系列之一:缘起,我们讨论了需要开展第二批带量采购的4项原因。
替代未竟,仍须努力
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成效斐然,更进一步
条件成熟,顺势而为
在下一篇,第二批带量采购系列之二:品种,我们将介绍品种的遴选原则,并对所有品种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敬请期待。

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如有问题请联系马老师:18615549277.
http://weixin.100md.com
淇℃伅浠呬緵鍙傝€冿紝涓嶆瀯鎴愪换浣曚箣寤鸿銆佹帹鑽愭垨鎸囧紩銆傛枃绔犵増鏉冨睘浜庡師钁椾綔鏉冧汉锛岃嫢鎮ㄨ涓烘鏂囦笉瀹滆鏀跺綍渚涘ぇ瀹跺厤璐归槄璇伙紝璇烽偖浠舵垨鐢佃瘽閫氱煡鎴戜滑锛屾垜浠敹鍒伴€氱煡鍚庯紝浼氱珛鍗冲皢鎮ㄧ殑浣滃搧浠庢湰缃戠珯鍒犻櫎銆�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