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集采,头部药企的一场饕餮盛宴
2019/9/6 17:35:13Alex 中睿医药评论

     1、全国集采的基本情况

     2019年9月1日,上海阳光医药网公布了《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文件指出:在4+7城市及已跟进落实省份执行集中采购结果的基础上,国家组织相关地区形成联盟,依法合规开展跨区域联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

     此次采购品种为4+7中标25个品种,采购量为47.5亿(片/袋/支)。据不完全统计,在首年约定采购量基数下,按照4+7中标采购价,25个中标品种采购金额约为73.55亿元,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集采首年约定采购金额(26个品规)

     采购金额最大的品种是右美托咪定,约为13.55亿元,最少的品种是赖诺普利,约为0.02亿元,超过1亿元以上的品规数为19个。

     2、过评数量不超过两家的竞争态势

     (1)过评厂家为独家情况

     在26个品规中,仅有一个厂家过评的品规数11个(除培美曲塞两个品规外,其他均为一个),采购金额共计31.22亿元,其中,约定采购金额最大的品种是右美托咪定,达到13.55亿元,其次是培美曲塞(500mg),达到5.28亿元,其他具体数据见图2所示。

    

     图2 只有一家过评品种采购金额

     根据采购规则,只有一家过评品种中,全国集采约定采购金额为上报金额的50%,由此可见,最大受益企业为扬子江,其右美托咪定和依那普利合计销售潜力(约定采购金额,下同)约为7.56亿元,其次是四川汇宇,其培美曲塞两个品规合计销售潜力约为3.92亿元,其他企业销售额如图3所示。

    

     图3 中标企业的销售潜力

     (2)两家过评情况

     有两家过评品种数为4个,约定采购额约为15.61亿元,具体数据如图4所示。

    

     图4 有两家过评品种采购金额

     在两家过评品种中,原研药若参加招标,则可视为三家竞争,因此,全国集采约定采购金额为70%,其销售额约为10.93亿元,在这四种产品中,吉非替尼和奥氮平销售潜力均超过1亿元,其次是氟比洛芬酯和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平均每家的销售潜力在7000万至9000万之间,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家过评销售潜力及竞争情况

    

     由此可见,由于这四个品种销售潜力较大,其他两家企业参与全国集采招标的积极性必然较高,特别是之前未中标的国内仿制药企业,也会希望通过此次全国集采时机分一杯羹。

     3、过评数量超过3家的竞争态势

     在过评品种中,共有11个品种数量大于等于3家,其中一部分企业不能生产原料药,包括4个品种,其余7个品种均有超过三家企业拥有原料药生产资格。

     (1)过评品种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少于3家

     经统计可知,除头孢呋辛酯、氨氯地平、艾司西酞普兰和阿托伐他汀之外, 其他品种不仅过评厂家达到3家以上,而且过评品种中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数量也超过了3家,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过评厂家超过3家以上和拥有原料药企业数量情况

    

     在头孢呋辛酯、氨氯地平、艾司西酞普兰和阿托伐他汀四种产品中,虽然过评企业多数不能生产原料药,但行业内其他原料药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分别为4、14、5和14家,由此可见,这些过评品种的生产企业获取原料药成本或许不高。

     (2)过评品种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恰好3家

     据数据统计,过评品种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恰好3家的共有4种,分别是厄贝沙坦片、艾司西酞普兰、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这四种产品市场竞争情况如下:

     2015年医院终端中,厄贝沙坦片销售额约为18.8亿元,赛诺菲为15.4亿元。

     2016年公立医疗机构中,艾司西酞普兰销售额已超12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8%。灵北、山东京卫制药、四川科伦药业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4.37%、36.99%、18.07%,合计占比高达99.43%。

     2016年医院终端市场中,辉瑞、北京嘉林和河南天方的阿托伐他汀市场份额分别为 77%、15%和6%。

     2017年医院终端销售中,赛诺菲、信立泰和乐普氯吡格雷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60%、30%和10%。

     经上述分析可知,这四种产品的中标企业市场占有率均比较低,原研药市场份额比较高,此次全国集采是国内仿制药企业蚕食原研药市场份额的绝佳机会,而且过评企业拥有自己的原料药,因此,过评企业必然以低价格向原研药发起市场挑战,相信未来全国集采的投标竞争必然是血雨腥风。

     (3)过评品种可生产原料药的企业多于3家

     过评厂家多于3家品种分别为替诺福韦二吡呋酯、利培酮、蒙脱石、恩替卡韦、瑞舒伐他汀,这些产品多数为慢性病和常见病用药,且市场规模较大,未来有可能成为处方外流的主力品种,因此,这些过评厂家必然也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全国集采,市场竞争会愈发激烈。

     4、国内药企面对全国集采政策的一些战略思考

     (1)先入为主战略

     目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联盟采购、腾笼换鸟等医改政策的积极推进,使得仿制药市场逐渐成为低价格竞争市场,低毛利、高销量的“薄利多销”策略会成为该市场的主要竞争策略,至少一年,多则三年的联盟采购政策使得中标企业可以拥有至少一年的市场缓冲期,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战略。

     另外,此次全国集采是国产仿制药替代原研药的一次绝佳战略机会,一旦替代成功,未来会形成良好的患者购买粘度,进而可以辐射其余市场,特别是院外市场,建议过评企业调整策略,争取中标,获得先入为主的市场竞争优势。

     (2)低成本战略

     虽然在过评时会耗费企业1000万左右的过评费,但这些费用的支出是值得的,一方面过评品种可以提高仿制药质量和疗效,让患者得到更好的药物;另一方面也是减缓竞争的一种手段,使得多数中小企业放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净化仿制药行业、减缓市场竞争,可谓“多赢”。

     其实,过评费是仿制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的一种入门费,医改政策表明,未来这将成为一种常态,短期内不会影响企业是否参加全国集采的决策,但长期来看,企业要想在仿制药市场中竞争,必然要学会控制成本,如可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收购或成立自己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实现供应链竞争优势。

     (3)患者增值战略

     虽然仿制药是以低价格策略争夺原研药市场份额,但若要在新增的市场上站稳脚跟,药品质量和疗效是赢得竞争优势的根本要素。未来全国联盟采购市场格局中,会形成3-4家企业竞争局面,也就是寡头垄断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企业不仅要考虑降低产品成本,还要考虑患者增值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等非价格竞争方式,毕竟顾客忠诚才是企业市场竞争利器,这也符合我国政府“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医改理念。

    

    

     中睿医药评论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睿医药评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