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痢疾,都能用“逆流挽舟”法
2022/7/31 11:00:00 中医出版

    

     清代喻昌《医门法律·痢疾门》说:“痢疾一证……至夏秋,热、暑、湿三气交蒸互结之热,十倍于冬月矣,外感三气之热而成下痢,其必从外而出之,以故下痢必从汗,先解其外,后调其内……失于表者,外邪但从里出,不死不休,故虽百日之远,仍用逆流挽舟之法,引其邪而出之于外,则死证可活,危证可安。”

     喻昌首次提出了“逆流挽舟”之概念,别开治痢之一大法门,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痢疾初起兼表证者,乃外邪从表而陷里,故应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解,犹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逆流”就是逆其表邪陷里之病势,“挽舟”就是挽引邪气以出表。因其证系风寒湿邪从表陷里所致,故治宜透邪出表。

     喻昌称这种透散表邪、解除里滞以治疗痢疾的方法为“逆流挽舟”法,并推崇败毒散为“逆流挽舟法”的代表方。

    

     败毒散出自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方中羌活、独活辛温发散,外解在表之邪,共为君药;枳壳、桔梗、前胡、茯苓宣通肺气,内开肺气之郁,共为臣药。君臣相合,解表宣肺,俾肺气宣畅,大肠壅滞亦随之而解。柴胡、川芎为佐药,一则疏肝泄胆,行气活血,使“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再则清轻透散,升举阳气,具有表散外邪之功,从而兼顾大肠壅滞、气血失调之标。更以人参为佐,益气扶正,鼓邪外出,增强本方表散外邪的作用。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使。

     如此标本兼顾,共奏“逆流挽舟”之功。

     本法所治之痢疾,系由表邪内陷于里,肠道壅滞,气血失调而成。

     此时病势虽向内向下,但导致肠道壅滞的根本原因是表邪内陷,若顺其病势以“引而竭之”之常法治之,必使表邪愈加深陷,日久不得解除,故须变法图治,运用解表之法,使内陷之邪从表而解,宛如逆流之中,挽舟楫以上行。

     因此,“逆流挽舟”法是治痢的变法。痢疾多因湿热疫毒壅滞肠道所致,其病势向内向下,治宜因势利导,引病邪从下而去,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下者,引而竭之”之法,当清热化湿解毒,兼以调气和血导滞,此乃治痢之常法。

     喻昌运用败毒散治疗痢疾的“逆流挽舟法”,是以透邪外出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后世进一步扩大了此法的临床运用,凡是邪气由表陷里,表邪未解、脾虚气陷之表里同病者,如胃肠型感冒、溃疡性结肠炎、小儿秋季腹泻等见有表证者,亦可仿此“逆流挽舟法”治疗。

     总之,临床上无论是应用常法,还是应用变法,都应是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切不可见“痢”就“挽舟”。

     本文节选自《诊余琐记——周安方医话选粹》。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诊余琐记——周安方医话选粹》,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长按二维码购书

    

     内容提要

     周安方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中医大师。周安方教授强调治病要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用药注重恢复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调动机体的抗病康复能力。因此,常能出奇制胜,屡起沉疴。本书选编了周安方教授的部分医话,其中“医经阐奥”部分重点阐述了中医经典名言的奥秘所在,“理论发微”部分重点阐发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微妙之处,“治法求真”部分重点探讨了经典特色治法的真实内涵,“临证感悟”部分重点介绍了常见症状辨治的经验感悟。该书内容丰富,文字简洁,可读性强,对于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研究而言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较强的指导作用,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中医药院校师生、中西医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诊余琐记——周安方医话选粹》,周安方 著。由中医出版整理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封面图片来自摄图网正版图片库。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国医大师周岱翰高徒三十年医路心得

     ● 寥寥数语,朱良春先生的用药经验点滴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