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脑勺像针扎一样疼,几十元就有效,患者都不相信
2023/1/14 12:09:24 中医出版

    

     李先生为某工厂工人,这天捂着头来到诊室,说自己后脑勺疼了两个多月。原来,李先生两个月前经历过一场车祸,出院后就留下了这个头痛的后遗症,真让人头疼啊!治疗期间,输液基本以营养神经为主,钱花了不少,可是没啥效果。李先生提出,能不能给开点便宜的中药试试看。

     //

     案例回放

     李某,男,42 岁,2012年2月25日初诊。自诉头部后脑勺固定一点针刺样疼痛2个月余。血压:135/90mmHg,以降血压药维持。无其他明显不适。舌淡暗,脉沉涩。

     //

     学生处方

     方一

     中医不可拘泥于西医的病名。从舌脉判断,不难知为瘀阻,当以通为用,法在活血化瘀,可用失笑散。

     方二

     参患者舌脉诸证,知其除瘀血之征明显外,亦有气滞之象,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故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化裁,同时虑其血压尚高,方中亦同时予以三七等降血压药。

     拟方: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牛膝 9g,川芎9g,桔梗6g,赤白芍各6g,枳壳6g,柴胡 6g,香附6g,三七6g,葛根6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头部瘀血,亦可予以针灸治疗,以百会、头维、风池为主穴,以膈俞、内关、血海、阿是穴为配穴进行治疗。

     方三

     四诊合参,当属瘀血为患。本可仿王清任通窍逐瘀汤之意,碍于麝香较贵,且患者有价格要求,处方用药受此限制,病家欲走捷径,奈何?拟三七粉,黄酒送服。若加全蝎、蜈蚣对药,效如桴鼓无疑。取散剂,“散者散也”,黄酒助药上行兼活血化瘀。拟方:三七粉3g,全蝎3g,蜈蚣3g,黄酒20mL。6剂。

     方四

     通窍活血汤适用于瘀血阻滞血脉所致病症,川芎引药上入头窍,赤芍活血散瘀,桃仁、红花共奏活血之功。拟方:川芎6g,赤芍6g,桃仁6g,红花6g,大葱2根,大枣5枚。7剂,日一剂,水煎服。

     至于患者先前自己花费高昂医疗费,输营养神经药之类,如今却转念希冀花小钱吃中药,欲使久治未果之病痊愈,于愚之学,实属捉襟见肘。如若不然,撤去正在服用的降压药,换之以吴茱萸打粉,做成药饼,贴敷涌泉穴,当可缓一时之急。

     //

     处方还原

     一诊处方: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生地黄10g,细辛(先煎)3g。7剂。嘱煎药时放老葱1根,生姜3片,黄酒2两。拿药后,患者惊讶于药物如此之少,价格如此之低,区区几十元钱而已,将信将疑中拿走了药。

     //

     后续治疗

     二诊:2012-03-03患者自诉严格按照要求,熬药时放入了大葱、生姜和黄酒,头痛有缓,自觉咽中有痰,有头晕不适。舌脉如前。

     原方加半夏10g,白术10g,天麻10g,陈皮10g,茯苓 20g,钩藤(后下)10g,石决明15g。4剂。

     三诊:2012-03-17患者头晕得缓,但自认为头痛症状不如用一诊处方缓解有效。于是复使用一诊处方7剂。

     四诊:2012-03-24舌质由暗转红,脉来和缓,头痛基本痊愈。未再服药。

     //

     师生问对

     大卫:“不通则痛,通则不痛”,除中药治疗外,刮痧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临床上经常看到刮痧在调畅气机方面具有特别的效果,其功用可概括为“调”“通”。后脑属膀胱经,因此可刮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膀胱经可调畅气血,活血化瘀,督脉可激发阳气,共奏以通为用之功!

     郜老师:大卫同学提出了刮痧疗法,思维不局限于中药治疗,值得表扬。看过大家所拟的方药之后,觉得大家都在积极从中医角度思考病机所在,没有被患者的治疗史所迷惑,这说明大家的中医思维在逐步地建立,非常好!

     //

     郜老师点按

     该患者对症状描述得很清楚,就指着后脑勺一块指甲盖大的地方,说就像针扎一样的痛,用中医语言概括出来就是固定一点的针刺样疼痛,加之舌淡暗,脉沉涩,四诊合参,明明白白就是一个血瘀证。

     对此,大家判断得都很清楚。其病位明确,在头。王清任先生提出的分部治疗法,其中对于头面之血证的处方就有通窍活血汤,当时写完病历,眼前真是快速闪现出了这个方剂。

     然而麝香价格昂贵,患者经济困难,只好舍去。又恐发散力度不够,故方中加入祝谌予先生治疗头痛的经典药对——细辛、生地。细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细辛气味香窜,升散之力颇强,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之功;干地黄性味甘寒,善于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二药伍用,以细辛之升散,引干地黄之甘寒,直达上焦,共奏清热止痛之效,而无燥烈升散之弊。而原方中的生姜、老葱和黄酒,当然要叮嘱患者按要求加入。患者将信将疑中服用了本方,取得了一定效果。

     然二诊时,笔者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结果疗效和价格都不如一诊处方。所以,患者三诊时仍要吃一诊的方子,深感经典方剂之疗效显著,以及守方之重要,更深感中药简便效廉之巨大优势!

     //

     知识拓展

     血瘀证,中医病证名。指瘀血内阻,以疼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凡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一处;或血液运行受阻,壅积于经脉或器官之内,失却生理功能者,均属瘀血。临证常以活血化瘀药为君药,以行活血化瘀之功。

     活血化瘀药是指能疏通血脉、祛除血瘀的药物,临床用于治疗血瘀证。多辛、苦,主归肝、心经,入血分,善于走散通行,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病证,证见疼痛、瘀阻等。

     根据药物作用的强弱和主治病证的不同,活血药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破血消癥药两类。

     ①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证。如血滞经闭、行经腹痛、瘀血头痛、外伤及术后瘀血腹痛、风湿痹痛、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痈疽肿痛、跌打伤痛等。常用药有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丹参、虎杖、益母草、鸡血藤、红藤、红花、桃仁、五灵脂、牛膝、穿山甲、泽兰、凌霄花、自然铜、血竭、王不留行、苏木、茺蔚子、马鞭草、水红花子、石见穿、皂角刺等。

     ②破血消癥药:较活血化瘀药作用猛烈,有攻逐瘀血蓄结之势。用于大量瘀血停聚的蓄血证和气滞血瘀结为痞块的癥瘕证。常用药有干漆、刘寄奴、虻虫、水蛭、蜣螂、斑蝥、三棱、莪术等。

     本文节选自《读案知医——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中医》。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读案知医——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中医》,点击阅读原文或者二维码可购买电子书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为安徽中医药大学郜峦教授对自己临床精选医案的梳理与总结。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辨证诊病之思路,处方用药之法门,均是需要在理论基础上不断实践方得以总结提高的。郜峦教授总结分析自己临床中数十则典型医案,涵盖了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具有中医治疗特色的疑难病例,以师生问对讨论的形式,结合中医经典文献,将中医临床思维跃然展示于读者眼前。本书内容充实,语言文字活泼,理论通俗易懂,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阅读参考,也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研习中医药知识的实用读本。

     要想学好中医无非下两样功夫:勤读书、多临证。而读书与临证中更重要的则是认真思考与灵活变通,从本书中不难发现郜峦教授以及她的学生们对于中医理论的执着研究,对于传播中医理论与方法的热情。书中有效验简便的药对,有灵活加减的经典方药,也有肘后救急的生活案例,更有对于中医思维灵活、深入的思考,处处体现着中医青年们的朝气和蓬勃热情。希望这本书能带给大家不一样的感悟,不一样的乐趣!

     END

     中医出版

     好书从不会埋没

     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自《读案知医——在鲜活的案例中理解中医》,郜峦著。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微信号:congcong-0423,欢迎投稿唠嗑。

    ● 有意思!中医治疗强迫症

     ● 泌尿系感染还可能和肝火有关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医出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